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论高校图书馆与和谐文化群体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高校是社会基层组织之一,也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中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要达到这个目的,高校图书馆在培育和谐文化氛围,促进和谐文化群体的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造就高校和谐文化群体
  
  1、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化中心
  所谓文化群体,是指在高校中从事文化创造和文化活动的人们。毫无疑问,高校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该群体的主要力量。而他们能否成为和谐的群体,关键是能否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接受。在众多的关系中,图书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一所高校而言,图书馆是师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汲取知识的场所,堪称高校的文化中心。许多高校的地位和知名度,就是以拥有丰富图书、信息资料、科学管理的图书馆而确立的。如北大图书馆,曾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学者,成为北大人引以自豪的象征。著名气象学家、教育家竺可桢说:“一个大学必有众多的卓越学者,才能感到图书设备的重要,也唯有丰富的图书设备,才能吸引专家学者。”可见,高校的文化气息,离不开高水平的图书馆。教学与科研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内容,如何造就和谐的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图书馆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教学来说,其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双边互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多“泡图书馆”。这里有丰富的图书、快捷的网络、古今的文献,显然能供给师生多边信息,扩大和更新知识。新的技术、新的软件,甚至一个新的名词,都有可能在师生之间引起碰撞、思考。越来越多的人会转向图书馆,向图书资料、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求得解答。图书馆就像一位无声的文化大师,承担着释疑解惑的角色。就科研来说,一所高校在世人中的地位,更多地体现在科学研究成果上。因此,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料中心,是师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必经之地。随着高校的合并和扩招,许多高校将综合型、研究型作为发展方向,使图书馆的地位更加突出。
  2、高校图书馆为师生自修提供了条件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深有体会地说:“图书馆为自学成才创造了条件,学校也有自学问题,自己不学是成为不了才的。”当然,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但高校研究型的特点,说明除了课堂的教与学之外,师生的大量精力将用于自学,他们会在图书馆里看书、查资料,以获取丰富的文化营养。图书馆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还要具备安静的学习环境。许多闻名于世的专家、学者,都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克思酷爱读书,以图书馆为家,在收集、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写成巨著《资本论》等,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思考广义相对论时,为了一个描写重力场的方程,钻研数年未成,后来终于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与之有关的黎曼几何,受到了极大的启发,由此而撰《现代广义相对论》,成为改变科学认识的名著。高校学生往往将自己的生活归结为“三点一线”,即教室、食堂、图书馆。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正在随时代的变革而变化,如果仍像传统的表现那样,仅仅是借借还还,远远不能符合新形势的要求,不利于和谐文化群体的成长。
  3、高校图书馆也是进行文化思想教育活动的阵地
  与整个学校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是一致的,高校图书馆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生存,而且要学会生活,将谋生的技能知识与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结合起来,成为有技术的心理健康而全面的人才。就是说,具有与他人、与社会、与环境、与自身和谐的能力。而人文精神的养成,往往要通过迁移默化的工夫,使他们感之于眼、动之于情、内化于心。作为学生汇聚之地的图书馆,其人文环境如何,对他们的影响不可小视。图书馆的有利条件,就在于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报刊、图画、专栏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认识国情的教育。使他们一旦步入图书馆,就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感到一种人文关怀,进而与周围融入一体,更加焕发求知、求新的动机。当然,因高等学校的地域、历史、传统不同,也会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如北大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大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等。而这些高校的图书馆,处处显示着这种文化特色。和谐不是千篇一律,一团和气,而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言而喻,图书馆为形成有特色的文化群体,可以大有作为。
  
  二、理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造就和谐图书服务环境
  
  现阶段,理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造就和谐图书服务环境是必要的。由于时代与社会的变化,知识经济、信息网络的发展,图书馆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服务对象的变化、需求规模的扩大等。传统上,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按原先的定位,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文化群。如石油类高校以石油为主、矿业类高校以矿业为主、交通类高校以交通为主,反映在信息资料上,与建设综合类的高校差距甚大。再加之各院、系、所资料室互不相通,缺乏与校图书馆交流,难免出现资源封闭和浪费的现象。也许一种信息资源过剩,而另一种信息资源短缺。教师、学生不能获得满足,从而影响教学和科研,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会导致师生需求与图书馆供应的矛盾。一旦矛盾激化,就会制约和谐校园建设的形成。常常听到有的师生牢骚:该有的书没有,不该有的书不少。鉴于这种情况,高校决策者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图书馆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必须认识到高校之间人才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图书馆对人才吸引力的竞争。我们通常容易注意到待遇、住房、经费等对人才的吸引,殊不知图书馆的闻名也是高校的品牌,图书馆的和谐服务环境,也是吸引人才的要素之一。俗话说:“栽好梧桐树,引进金凤凰”,图书馆犹如高校美丽的梧桐树。图书馆必须有经费的保证,并对全校信息资料有过问的权力。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系(所)资料室主要任务是进行与本系(所)有关的专业文献情报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面向全校有关专业的调整,开展文献服务。”既然也是一种“面向全校有关专业”的服务,因此就要打破以往单一、封闭的现象,认识到图书馆与各院、系、所图书室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和谐相处,调度统一,共谋发展。
  同时,高校图书馆做好阅读指导工作,对于与文化群体之间,形成相互的和谐关系,至关重要。著名的作家老舍说过:“一个理想的图书馆或许应该是这样的,它会指导读者读什么和怎样读。”这说明,阅读指导是图书馆的份内职责。虽然,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较为稳定和素质较高,但对青年学生的阅读指导还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有的学生好读书,但不善于读书,缺乏读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结果是书读的不少而收获不大。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料汇聚,难免有些闲置现象,想来甚为可惜。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图书馆的阅读指导工作没有跟上,使师生没有及时了解,在需要之时很难有针对性地查考。尤其是一些古典文献、线装库书、旧杂志报刊等,没有整理上网,更增加了师生的利用难度。图书馆应当像有些书店那样,“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好读者”。不但提供网络资料服务,而且将一时不能上网查考的古典资料,列好清单,说明藏书库址。此外,图书馆在购置新的信息资源时,应当与师生们加强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到有的放矢。每当信息资料征订之际,尽量多召开座谈会,或将其下发到师生手中,搜集反馈意见,获取购置意向,再做出最后决策。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调动读者的参与性,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又融洽了与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造就良好的风气。图书馆不再是图书馆人员的事,而是全校师生的事,这就为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文化群体的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础。
  对于高校图书馆人员来说,如何在信息资料与文化群体之间,当好桥梁的作用,营造一种和谐相处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说到底,高校图书馆是服务文化群体的,没有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没有馆员对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和传递,师生在进行教学和科研中,不能顺利地加以利用,不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布和创新。因此,高校图书馆人员,从思想上要认识到和谐社会的内涵,自己的工作对和谐校园文化、和谐文化群体的重要意义。不能固守传统的、仅仅是管理文献的观念,而要在利用信息和使用现代化手段上,与师生融入一体,将自己当成塑造文化群体的一员。这就需要我们逐步向知识化、专业化、多学科、多层次的转变,不但了解各学科发展的动态,而且要勇于探索,努力实践,以严谨的工作作风,适应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具有与文化群体的沟通能力,也高校图书馆人员的重要素质,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其工作价值主要是通过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来实现的,服务就是一种人际沟通关系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要想与文化群体达到和谐的局面,显然是不可能的。
  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适应和谐文化群体的新形势。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经济一体化。日新月异的技术时代,信息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限性和无序性,全世界每天约有近百亿信息单元的信息量在传递,并以年递增15%-20%的速度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服务的重心:一方面,应当向“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即以师生的需要为根本。这就要以读者的需求为调节手段,以读者的愿望为运行走向,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一方面,随着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如计算机系统技术、智能接口技术和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知识。必须掌握和运用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综合,提供有效而便捷的技术信息。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的改革也是必然的。知识经济向信息经济的变化,馆员的信息素质,即馆员的智能机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和敏锐捕捉信息的能力,应当是动态的、变化的、进取的。否则,仅依靠传统的经验、旧有的知能结构,不可能适应新技术的要求,难以在高校和谐文化群体形成中,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高校图书馆来说,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打造图书馆信息中心的地位,使师生员工进入图书馆,能享受到温暖而周到的服务,以舒畅的心情来获取知识,满足求知欲望,这是高校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认真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建立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必将成为高校图书馆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论文

群体图书馆和谐高校文化图书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