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作为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两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因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落后、考核方式僵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其不感兴趣。根据中宣部、教育部“5号文件”的精神,《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已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所取代。尽管目前使用的《基础》课教材经过10多次修改,多次经过权威专家的审读,广泛吸纳了一线教师和在读大学生的意见,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和学术性。但在有了好教材之后,《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最终能否在学生那里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如果作为一线的教师继续沿用传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学模式,无疑是“穿新鞋、走老路”,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按照中宣部、教育部“5号文件”的精神对《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必须合理安排每一教学要素,讲授体系与教材体系适当分开,在课堂讲授中,尽量做到内容少、精、宽、新,相对缩短课堂讲授在整个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大学生实际参与,进一步落实实践教学。
  首先,为了使学生理清知识体系,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迅速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在开始讲解每一章、节前,须对本章、节的重点、难点、目的与要求加以说明,使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对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其次,在讲授一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课程训练指导环节的建设,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具体做法是在每章、节中,插入“技能训练”部分。在每章、节后,针对本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个案分析、关键词、讨论与思考、模拟训练等项目,以达到强化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环节处理技巧的掌握。通过这种尝试,将会对“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起到积极的效果。
  最后,为了传授全球性知识和方法,必须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和增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鲜内容。教师应注意把本课程的最新研究信息、动态及成果引进课堂,适当地介绍给学生,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研究信息、热点问题的了解,借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又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某些问题深入探究的欲望,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伴随《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变革,如果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学生能力得不到培养,预期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适应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素质,重继承、轻创新的教学方法,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基础》课教学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第一,把理论讲解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基础》课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布置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局限在对教材内容的一般理解上;同时做到以案例开篇,基本概念、重难点、疑点等以案例引出,争议与纠纷的处理以案例结尾。这样就把抽象的理论与生动、具体的个案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变全面教学为重点讲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有机结合。《基础》课程安排48节课的理论学时,对现有教学内容来说,教学时间相当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不能照本宣科,而应提纲挈领式地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对一些容易理解或相对次要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通过自学阅读、重点讲授,既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热点和难点,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而为解决因课时少、教学内容安排上的捉襟见肘、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第三,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师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方式。针对《基础》课程中的热点、疑难问题,根据课程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讨论启发、提问启发等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在在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提问,使学生避免填充式地吸收,同时又可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使学生对《基础》课的知识能够深入理解,教师可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课后预习然后组织课堂讨论。通过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第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实践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共同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当地的历史发展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组织学生参观所在城市或地区的改革成就,主要是参观高新科技企业,了解改革开放给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带领学生深入所在社区、公共场所、社会福利院,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法律基础部分教学中,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训练学生对法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带领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或并走访消费者协会、劳动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使学生结合实际,对新形势下依法办事的状况有切身体会;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和法制宣传活动,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的能力以及把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总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使教学手段进一步多样化,增强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技术是《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技能培养,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有利于实现教学联动,有利于实现开放式教学和协作式学习。在《基础》课理论讲解和分析过程中,老师借助多媒体,穿插适当的资料,从视觉、听觉上以生动的音像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生动的形式说明和表达抽象理论的精髓。总之,教师在《基础》课教学中必须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网络信息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三、考核办法改革
  
  应从平时操行考察、作业评价、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学生,并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以改变现行片面依赖期末笔试的评估模式。
  首先,应注重对学生操行的考核评价。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开设《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还要考核学生通过学习在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提高程度。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程度可以通过学生的行为可以反映出来。考核学生思想和行为方面的提高程度可转化为对学生操行的考核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可把学生的操行评价分解成若干个具体指标,对每一项指标具体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综合评价。对学生的操行可从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班级活动、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操行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以合格作为基本分数。评价方式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其中教师评价是操行评价的关键,必须认真对待。对于考评结果可能不合格的学生,应给与其一定的考验期并附加一定的条件,如果其在考验期间遵守附加的条件,考验期满后,视为考评结果合格,只有其在考验期间违反附加的条件,才能视为考评结果不合格,为慎重起见,在公布最终的考核结果之前,应再一次告知其本人考核结果、听取其申诉并征求班干部及其辅导员的意见。只有采取这些具有透明度的、客观、公正的考核方式评价学生,才能增强考核结果的可接受性,使学生真正心服口服。
  其次,应改革期末考试办法。传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期末考试方法为笔试,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判断、填空、简答、论述等主、客观试题。由于受场地、时间、统一答案的限制,传统的笔试难以引导老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无从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必须改革单一的知识考核办法,实施以能力考核为主,把技能测试与基础知识考核结合起来。
  一是改革考试方法,推行开卷、半开卷以及口试、单科论文、调查报告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增加其在评估中的比重,使考试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考试时允许学生带课本、笔记等资料,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那些有创造性见解的同学给予奖励,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来。对个别学生也可以用综合型大作业或专题小论文的方式取代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放宽时间限制,以便其搜集资料,对有关问题作较深入的探讨、钻研,以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淡化标准答案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是改革考试内容,使考试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导向因素。要尽量减少有关基本知识、理论方面需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安排一些带有探讨性质的热点、难点分析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优化,为教学改革的整体效果提供真实的信息反馈,使考试服从并服务于教学。
  
  四、结论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基础》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必然会由传统“要我上课”、“要我学”、“要我考试”等消极被动的态度转变为“我要上课”、“我要学”、“我要考试”等积极主动的态度,其也就由不自觉的受教育者转变自觉的学习者,最终实现师生关系良性互动。
  《基础》课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教学组织,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在教师培训、科研、课时津贴发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表彰奖励等有力措施,否则,无论什么改革措施,最终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相关论文

教学改革思想道德修养道德思想改革
浅析行政法实践教学改革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
国有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路线研究
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改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浅谈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