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新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会计准则框架,并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这次会计改革主要内容有:根据资产获取的方式确定计量属性;根据不同资产减值特征,确定减值损失的处理方法,而不统一使用“备抵法”;债务重组损失重返利润表等等。指导思想是强化相关性,重视可靠性,并重新启用公允价值,强调“与国际惯例趋同”,不是2001年提出的“与国际惯例协调”,也不是1993年的“与国际惯例接轨”。
  与原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变革无疑会对上市公司的盈余产生巨大影响,既而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准则变革的内容,讨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革
  
  1、公允价值的应用
  在新会计准则变革中,最大的亮点是公允价值的应用。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对市场经济发展和与国际会计接轨都是很有利的。公允价值的应用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新突破。在金融衍生工具不断丰富的情况下,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规定值得关注。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会产生利得或损失,这将改变目前会计实务中短期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升值收益的情况。上市公司进行短期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权证或商品期货投资等),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入账,账面盈利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再采用现行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2、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即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无形资产跌价准备”,从2007年开始计提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条新规定无疑截断了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途径。如此严格的“一刀切”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来调节利润。这说明上市公司将无法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进行盈余管理。
  这一点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充分体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特色。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新会计准则下,2006年被视为资产减值冲回的最后期限,对于在股改方案中有业绩承诺和股权激励机制且减值准备占净资产比例较高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准备冲回,进行盈余管理。这些公司若在2006年报中转回部分减值准备,则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出现较大的提升。
  3、存货管理办法
  新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发出计价,取消后进先出法,一律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当存货价格上涨时,公司既可能采用后进先出法,使当期成本费用上升,减少当期利润,也可能采用先进先出法,使当期成本费用下降,增加当期利润。若存货价格下降时,则正好相反,即公司采用后进先出法会减少成本费用,增加利润;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增加成本费用,减少利润。新会计准则的这一变化,将使企业利用变更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的惯用手段不能再被使用,使所有企业账面上反映的都是存货的实际成本,而没有被人为调节。这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
  此外,这一变革对生产周期较长的上市公司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原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4、债务重组方法
  新会计准则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变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关于债务重组的规定,与美国现行的相关规定基本相同,即债务重组产生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而获得利润。对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新会计准则意味着一旦公司获得债务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每股盈余。根据目前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的惯例,债权人一般都会根据上市公司实际偿债能力,做出一定的让步。不管让步多少,上市公司都将获得利润。
  有些业内人士担心,这样会导致一些上市公司迅速改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些高负债公司利用债务重组蓄意包装利润,原亏损的公司则会因此而扭亏为盈。笔者认为:实际上债务重组由原先的计入资本公积变为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对有些亏损上市公司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目前“报表重组”已没有什么新意,投资者大多数还是看重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重组。
  
  二、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的影响
  
  1、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空间的变革
  由于原准则允许企业转回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导致有很多上市公司,尤其是一些ST公司,常常在前一年大幅计提减值准备,在以后年度再以种种理由转回,造成盈利的假象,而公司实际的经营业绩并无变化。资产减值准则的变革截断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一大途径。新准则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化将减少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空间。新准则对于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将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产生较大影响。它使得母公司必须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公司的债务,并会使一些隐藏的或有债务显现,这样也就减少了母公司通过与某些特殊子公司的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可能性。关于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会计报表范围,规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而不以股权比例作为衡量标准。这一变革,遵循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
  2、新准则下企业可能采取的新的盈余管理手段
  (1)新《借款费用》准则使企业通过借款费用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间。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到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也由专门借款扩大到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这样,企业便可能采用一定的手段使一些存货的借款利息支出,以及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符合计入资产的要求,进而扩大费用资本化的范围,达到提升企业利润的目的。
  (2)新债务重组准则使得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使得企业的账面业绩出现很大变化,因而上市公司可能会通过关联方债务豁免等方式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3)《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交换具有商业实质而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虽然规定也指出,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导致发生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也就是差额不计入损益。但是也只是可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仍然可能想方设法使关联方的非货币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既而通过与上市公司之间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等形式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利润状况。
  
  三、新会计准则下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困难
  
  1、关于公允价值计量
  从资产评估的角度看,公允价值是一种相对合理的评估价值,是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的条件及其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对被评估资产客观交换价值的合理估计值。公允价值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与相关当事人的地位、资产的状况及资产所面临的市场条件相吻合,且没有损害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或他人的利益。
  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但运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是需要有公开市场。从理论上讲,在财务会计制度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资产评估使用公允价值是比较合理的。但事实上我国的市场条件并未达到上述公开市场的完善程度,必然使评估的公允价值大打折扣。加之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资产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还有待于提高,都会影响资产评估公允价值的准确性。鉴于准则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使评估机构在交易中的作用大大突出,因此,下一步应尽快制定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配套制度,以使新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在配套制度规定中要进一步对评估机构等独立第三方责任和义务的要求,使资产评估值真正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上达到“公允”。
  2、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次会计改革,针对17个旧准则和2001年以来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变化幅度很大,有些重要的准则几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如《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将子公司投资改为成本法,还要为编制合并报表调整为“权益法”另设完整的账簿记录;《合并报表》准则,合并现金流量表要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为基础,抵消母公司与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这种编制方法在我国属首次提出;《资产减值》准则,引入了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新理念;此外出台了新的准则,如《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准则,将应收款、应付款归入其中,虽符合金融工具本质,但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观念差别很大,再加上金融资产的分类及各类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差异,以及各类金融资产的转换,容易使会计职业者陷入混乱;“前期差错更正”要求用追溯重述法进行调整,这对我国会计人员也属“史无前例”。这些都增加了账务处理的难度和工作量。当然有些变化会大大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如公允值的启用,将大大减少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减少年末纳税调整的工作量。总之,这次会计改革对会计专业人员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战,需要他们进行及时地知识更新、观念更新。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中,报表使用者与报表编制者是博弈的双方。公司管理当局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选择会计政策并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影响盈余质量。从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来看,会计方法的选择和盈余管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但不会直接影响企业实际盈余,盈余管理对报告盈余的影响一般是短期的,而不是长期的。因而,盈余管理对报告盈余质量的影响也是短期的,并且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是逐渐减弱的。通过对新旧准则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同样的变化对夸大利润是有利影响,但对掩盖利润就是不利影响;有些影响对报表使用者有利,有些影响对报表编制者有利。新会计准则的核心要素在于让会计数据更贴近于实际价值。新会计准则内容的变革,的确会对公司当期利润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经营运行和内在资产价值。在新准则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可能引起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方面予以关注,努力使企业的账面业绩与实际相符,让其展示的财务状况更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新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对提升经营业绩、提高盈余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论文

盈余会计准则上市公司准则质量会计
试论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浅谈如何提高办公室文秘工作的质量和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