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浅谈高校学风及其建设

  
  一、引言
  
  学风是指一个群体在具体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态度与进取程度的综合表现及所形成的群体性行为。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学风建设是学生学习方面的一项基本建设和自我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加强学风建设,创造优良学风,既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校发展,搞好学校稳定的重要保证。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 实行学分制以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及其对高校提出的新的要求,我国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
  
  完整准确地认识学风建设的内涵,是搞好学风建设的首要前提。依据《教育大辞典》的描述,优良的学风包括:⑴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巨大的学习动力;⑵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勤奋、严谨、善思、创新等;⑶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进取等。实际上,学风有广义的学风与狭义的学风之分,广义上的学风应该涵盖学校领导的治校作风、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风气,狭义的学风即指学生的学习风气[2]。
  
  三、高校学风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体制改革特别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改善了高校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成才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多数学生能充分利用这有利条件积累知识充实自己,但也不乏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者,此时的学风可谓良莠不齐。归纳起来,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目的不科学,急功近利意识浓重。部分大学生受新的“读书无用论”观点影响较深,学习目的不明确。一大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目的,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据调查表明:在学习目的方面,谋求理想职业、提高社会经济地位、获取文凭、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分别占35.3%、26.1%、23.4%、12%,3.2%。
  2、纪律松懈,学习热情不高,存在厌学情绪。实行学分制,打破了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有些学生在“自主性”的掩护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纪律越来越松弛。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急于认识社会,从而降低了学习热情。有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不符合自己的理想,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对于有些大学生,谈恋爱、兼职打工已成为其“主修课”。
  3、学习道德欠缺,作业抄袭与考试作弊现象明显。学习道德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这方面问题很多,其中,作业抄袭与考试作弊的现象尤为突出。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评估不正确,少数学生甚至对考试的价值都产生怀疑,考试舞弊方式五花八门,还有的学生托人说情以求及格。
  4、缺乏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创新意识淡薄。现在,许多大学生对书本知识不感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互相抄袭,应付了事。学生大多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创新能力,以至于上课没有学生提问,下课没有学生请教和咨询,缺乏师生互动与热烈讨论问题的场面。因此而导致多数学生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不强,更无超越意识,创新意识明显淡薄甚至缺乏。
  
  四、学风问题背后的原因
  
  1、社会方面的因素。第一,社会吸纳毕业生的有限能力和目前尚不完善的用工制度,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这一严峻的现实问题。就业制度不健全,致使广大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第二,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习不刻苦。近年来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乘机通过各种渠道渗透到高校中来,这些都会对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也对高校学风造成负面影响。第三,学校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少高校校园周围酒馆林立,网吧、咖啡屋遍地,这为学生逃课、玩游戏、谈恋爱提供了有利条件。
  2、学校方面的因素。第一,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领导认识不到位,内部管理条块分割,教学改革滞后,办学思想存在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忽视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校教学科研的滑坡和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和厌学情绪滋长。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学风建设必要的系统的措施,工作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二,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课本落后,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成就感,部分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已是常见现象。教风不正,使学风建设失去了强劲的推动力。有的科目考前教师画了一个范围,考试题目难度偏低,造成学生考试很容易过关,这样的考试对学生形成不了压力,也就激发不了动力。第三,高等教育快速扩招带来的问题。自从1999年扩大招生后,我国各大高校的在校生人数普遍增加了几倍,甚至更多。由于学生人数剧增,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势必造成教育质量下降。
  3、学生方面的因素。第一,大学生心态失衡的影响。面对来自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不少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有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者就业信心不强而出现思想不稳定现象,学习情绪不高;还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未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失去了继续学习的信心。第二,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影响。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同学间关系在学习、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呈现“从众效应”,好的班风和寝室风气可以带动和约束其他同学的学习,而不良风气也很容易导致其他学生荒废学业。因此,大学生的群体学风需要引起重视。第三,心理上的挫败感也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当今大学生都是从高考独木桥上挤过来的,可谓百里挑一,然而进了大学后,面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现实,心理的落差陡然而生,学习兴趣随之大减,甚至一蹶不振、自甘平庸。第四,学习动机不明确。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倾向,除极少数热门专业外,许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般院校的学生尤为如此。第五,过于频繁的交际占据大量学习时间最终导致厌学。社交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而过多的交际则会使大学生花费过多的精力、财力,学业随之受耽搁。社会上那种注重关系的事实更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第六,其他因素的影响。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在专业方面的精力投入不足,学生中投机取巧心理、贪图享受心理、虚荣攀比心理及急功近利心理的存在等都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思想,造成学风日下。
  
  五、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想法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创造力、释放潜能的广阔天地和学习成长的精神土壤,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校园文化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基础条件。从硬件上看,先进的校园文化设施、优美的校园人文环境能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从软件上看,积极有效的社团组织活动,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带动学生求知热潮,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优良学风建设。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优良学风形成。教师对学风的影响是导向性的、潜移默化的,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第一,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发现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优点,合理计划实施各个教学环节和教育过程,因材施教,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第二,树立为人师表的观念,形成良好教风,对学生学习提出积极合理的建议和要求,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第三,提高和完善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品质,增进师生交流与沟通,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
  3、加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尤其是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紧迫课题。要注意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平等的竞争观,强化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
  4、严格考纪考风。具体来说,严格执行教考分离的制度;对监考教师严格要求;制定严密科学的考试制度,杜绝徇私舞弊现象;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对违反纪律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一律按纪律处分,决不姑息迁就。
  5、努力改善课程结构。首先,应加强学科史类课程的设置。学生通过学科史的学习,可以加深对本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其探索未来世界的兴趣。其次,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活动。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实践操作活动,给学生进行实际动手的机会。除了实验室,大学生还可以进入工厂、企业、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在这些过程中,大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对以后的就业前景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6、加强领导,齐抓共管。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依靠教学、管理、服务部门的齐抓共管以及领导、教师和职工的通力合作。具体说,教务部门应该做好教学改革、质量评估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管理部门要改进思想教育和管理方法,重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宣传部门要抓好学风建设的舆论导向;服务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以使他们能安心、顺利地完成学业。总之,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高校领导重视,举措有力,教学、管理、服务部门齐抓共管,才会建设起优良学风,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注:本文属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资助项目(X200521))
  

相关论文

学风高校建设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