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解读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历史回顾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Accounting,CF)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6年12月2日公布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框架研究项目的范围与含义》等3个文件中。按照FASB的解释,CF是一个章程,是一个目标与基本原理相互关联的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这个体系能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或应用,并对财务会计与报告的特性、功能和局限性作出规定。
  美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70年代。在此之前,美国制定会计准则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会计职业团体及一些著名会计学家的有关专题研究报告。进入70年代以后,传统的会计理论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事物,给会计实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企业兼并、融资租赁、物价变动影响和国际结算等。迫切需要许多新的会计技术方法和新的会计准则。而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只侧重于描述性,缺乏一套逻辑严密、首尾一贯的理论框架。一些重要的会计文献往往观点不一,甚至相互抵触。这样,导致了会计实务的混乱,受到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严厉批评。为了解决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给会计实务带来的新问题,纠正会计实务中处理程序和处理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分歧,为进一步发展会计准则提供一个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论依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70年代中期率先展开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陆续以“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等文件形式予以发布。随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会计职业团体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也都先后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了研究,并发布了一系列阐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文件和报告。实践证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起步较晚,会计准则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由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1997年起陆续公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两部分构成。前者又称基本会计准则,是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所依据的基本会计规范,就其功能来说,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后者即为国际会计惯例中所指的会计准则。我国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取代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作为我国未来概念框架的一种过渡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在当前我国会计环境下的一种创新。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的制定任务大多是由民间团体来承担。但在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却是由代表政府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并发布。这是由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现实条件决定的:(1)我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且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国家是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由政府部门来制定会计准则,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需要最为直接的手段。(2)在我国,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协调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不同的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会影响到不同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在我国,至少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民间团体都不具备协调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能力。因此,我国采用以“基本准则”的法规形式来取代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既简明易懂,便于人们清楚地理解其性质和地位,又能体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具体会计准则的关系。
  
  三、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基本准则的内容
  
  1、目标和基本假设。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是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概念框架的到向。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首先参考了国际惯例,以目标为导向。在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的第四条中规定: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将我国会计目标定位在“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经管责任会计信息上,并同时考虑未来潜在的职业投资人对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目标课题组,2005),是由我国会计环境决定的。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十分发达,企业大量资本的取得,主要是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国家作为委托方仍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企业必须向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和结果。
  第一章总则的第二条确定了基本准则指导具体准则制定的作用,第五条至第九条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权责发生制假设。这样规定,包含并发展了西方“会计基本假设”。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通向会计目标的桥梁。会计目标定位于“受托责任观”,就决定了我国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应是可靠性而并非是相关性。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为上市公司低质量会计信息的提供找到了“借口”。会计信息的大面积失真也决定了我国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应当强调可靠性。基本准则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了可靠性的内涵:如实反映、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与总则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相互呼应。第十三条到十九条,依次列出了“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包含一贯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另外七项信息质量要求。从排列的顺序看,可靠性和相关性为主要质量特征,其他为次要质量特征。
  3、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基本准则第三章到第八章,以“经济利益的流动”为主线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六要素的定义,确认标准、报表列示作了规定。特别是第五章所有者权益包含的内容中将资本公积改成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第八章利润的内容中包含了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4、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会计计量的模式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方面组成。关于计量单位基本准则第一章总则第八条规定: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关于计量属性基本准则第九章第四十二条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这样规定,既强调了历史成本计量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又同时引入了一些新的计量属性特别是公允价值及其在17个具体准则中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的实质性一步,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它对于更好地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基础设施作用,对于今后促进会计理论突破有着积极的意义。
  5、财务报告。基本准则在过去的基础上增加财务报告,是一种创新。基本准则第十章对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特别是内容做了详细规定。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其他财务会计报告,并出现了“披露”一词。这样规定,强调了表外披露与表内确认的同等重要,完整地体现了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相关论文

财务会计框架概念财务会计我国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