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如何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财政金融支持

  
   一、引言
  
  循环农业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为前提,以农业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为手段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是为了实现农业由单向式资源利用向循环梯级利用、集约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农村废弃物资源化。
  循环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它可以产生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从名义上讲,“循环农业”是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新名词。其实, 早在几年前,国内就开始对循环农业进行研究,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江西赣南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以及海口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成果,备受关注。
  实践证明,发展循环农业意义重大,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所以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强有力的财政、金融手段,促其发展。
  
  二、发展循环农业的财政金融支持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应有相应的财政金融环境提供支持,而目前我国农村的财政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现状,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发展循环农业的实际需求,因而需要加以改进。
  1、财政应支持循环农业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面临的人口增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挑战更为严峻。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农业大国,人均农业资源先天不足,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同时,人口的刚性增长、人们消费水平的刚性增长、土地资源的占用的刚性增长,对农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也是一个基本事实;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和严重浪费并存,农业发展环境不断恶化,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基本事实。仅就耕地讲,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人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耕地先天不足,经济发展又使大量耕地非农化,同时水土流失和沙化也十分严重,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39.3亿亩,占国土陆地面积的27.3%。而且,淡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紧张已经危及农业进一步发展。
   有关部门的数字显示,来自农业生产方面的污染令人触目惊心: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一些地区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农膜以及污水灌溉,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我国每年产生的6亿吨作物秸秆、45亿吨畜禽粪便80%以上未经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量超过1.2亿吨;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没有处理直接排放,使农业污染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循环农业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农业在我国产业链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循环农业的特点,决定了中央财政应支持循环农业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国债项目应支持农民采用循环农业新技术
  青海省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2003年-2004年)支持农村沼气建设,产沼气率达到90%以上,绝大多数农民安装了半自动出料装置,部分农民用上了沼气灯。这既改变了农村脏、乱、臭的面貌,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有效解决了农民毁林伐木烧柴做饭的问题,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2005年开始,贵州省农村也开始实行沼气建设国债项目,成绩可喜。
  2007年举行的农业部“循环农业促进行动”新闻发布会传出消息,国家首次启动国债资金支持循环农业发展,2007年中央财政已下达25亿元资金。
   同时,根据2007年初的《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07年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中,在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方面,首次启动国债资金支持沼气社会化服务网点建设,2007年已完成中央国债资金25亿元的下达,引导带动地方投入约15亿元,全年新增户用沼气450万户,试点建设了420个养殖小区、联户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以上事实和数据表明,循环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国家财政支持工作开展得好,循环农业就有好的发展,会促进农民发展循环农业的积极性。
  (2)财政资金支持开发循环农业新技术
   我国政府提出加快循环发展,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这些技术既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又能减少对大气,土壤和水的污染,能产生外部经济效果。因此,为解决农村垃圾再利用问题,政府财政资金要支持研究农村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发电,垃圾填埋供热,制造化工原料等循环利用技术。另外,目前农用地膜再利用、废水循环再利用,在农村也没有成熟的技术,政府财政资金都要支持加紧研究。
  2、要改革对循环农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体系
  (1)当前农村投入面临的严峻形势
  ①农业和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而且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从现阶段我国农业资金的投入情况来看,一是农户自我积累低,投入不足。农户投入是农业投入的主渠道,约占50%。农业作为弱质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近年来,农民实际收入虽然有了较快增长,人均纯收入仍很低,难以增加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更不要说发展循环农业了。二是目前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刚刚开始,国内企业对农业的投入短期内也很难有较大增长。农业投资具有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趋利性使投资流动方向的利润导向性明显,农业所需资金无法得到保障。三是靠外部资金融通。农业生产和农业资金的特点,决定了外部资金的融通具有高风险、期限长、总额巨大和单笔额小等特点,使得其对外部资金缺乏吸引力。一般的金融机构,经营农业贷款将面临风险大、成本高、收益少、资金周转慢等不利因素,这与它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不相容的。因此,一般金融机构都不愿意经营农业贷款。目前,农村的现状是,有很多现实的、有还款能力、能够盈利的发展循环农业的资金需求,多数没有得到满足。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因政府引导不足,且融资渠道不畅,筹资成本过高,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实不多,导致“三农”有效信贷需求严重不足,而且手续繁琐。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支农功能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趋势,农业和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而且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②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趋于边缘化。
  很多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捉襟见肘,对循环农业增加更多的资金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银行信贷资金以现有的条件投入循环农业显得爱莫能助;外资利用率明显偏低,吸引外资投入循环农业的能力非常有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当地农民缺乏对循环农业增加更多资金投入的实力。
  ③部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意识淡薄。
  有的金融机构没有真正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意识,业务经营趋利化、贷款投放非农化、资金转移城市化问题比较突出;对“三农”贷款没有实行优惠利率,大部分农户贷款利率都是“一浮到顶”,既增加了农民负担,又影响了农民借款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循环农业的发展,不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规定过死,额度偏小,期限过短。
  (2)应对措施
  ①对政策性农业贷款体制的改革
  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惟一的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其他机构如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时会有一些政策性倾向,但这些贷款不能满足农村发展循环农业的要求,只有对农业贷款体制进行改革,特别是对农发行进行改革,才能为循环农业经济提供保障。
  首先,应对农发行功能重新定位。根据国际上政策性农业开发银行的职能,凡是与“三农”问题特别是与循环农业发展有联系的,都应纳入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其次,将财政、商业银行及其他社会渠道对农业的投资全部统一由农发行代理和监管,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将农行的扶贫开发贷款划转到农发行,由农发行负责经营。第三,尽快制定对循环农业贷款的管理法规。该法规应对循环经济的业务范围、服务对象进行界定,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循环农业的政策性投入,支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三,强化服务意识,服务新农村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有效防范风险的情况下,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借贷。
   ②金融与财政结合,改革政策性资金的投向
   政策性贷款应与政府财政投入结合,重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改造,解决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瓶颈”问题,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加强对科研院校的环保投入,提高环保科技成果的使用率,将政策性银行办成“绿色银行”,加强对环保产业的贷款。
  ③支持循环农业经济的政府财政支出改革
  加大对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补贴,加大技术研发补贴,加大对投资交通、电力、水电、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投资补贴。政府主要应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处理等方面予以环保补贴,减轻企业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鼓励各企业进行循环经济的运行;二是对环保设施进行转移支付,特别是集中整治城市工业、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的目标;三是在种植业中,给农民以适当补偿,以极大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同时大力鼓励农民保护林业资源和种植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植物,改善生态环境。
  

相关论文

财政金融何为循环财政农业
以中国部分现当代小说为例探索何为文
浅析农业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
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应用的特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浅析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农业企业会计网络化对策探讨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