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的思考

  
  1我国当前财政教育支出规模现状
  
  我国政府近年来对教育投入量每年都在加大。从1998年开始,中央财政将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仅此一项,1998到2002年中央财政5年间新增加教育经费累计达到489亿元。许多地方也比照执行了中央的“1个百分点”政策。2003年起,中央财政又实行了年初预算实现法定增长,执行中根据财力超收情况追加教育经费,确保全年实现教育经费法定增长。2004年开始各地普遍执行了这一政策,使得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达到15.98%。按照这种良好的趋势,到20世纪末,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完全可以达到4%。这让许多人看到了希望,可是直至今日目标仍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
  
  2我国当前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现状
  
  2.1三级教育教育结构不合理。偏重高等教育,忽视了初等教育,严重违背了财政在基础教育占主导地位,在高等教育起辅助作用的原则。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初中高级学校生均日常经费与人均GDP的比重为0.15:0.05:1.93,使得三级教育发展严重不平衡,尤其是基础教育,不利于人才培养,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2.2地区投入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日益严重,随之引起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益显著。发达的东部地区不仅有财政投入的支持,还有许多其他资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而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只能靠国家的财政。2004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居首位是广东,达到4217378.9万元,居于最后一位的青海省仅有190741.6万元,二者相差20多倍,由此可见财政教育投入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2.3农村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一直处于资金不足,发展举步维艰的状态,大部分费用要由农民自己承担,使得有些贫困地区连九年义务教育都难以普及。以农村普通中小学教育为例,2004年农村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的经费相当相当于全国的81%,农村普通中学生均预算内的经费相当全国的85%,形成了“落后―教育投入低―落后”的恶性循环。
  
  3财政投入增加,但教育经费仍不足的原因
  
  3.1教育的混合产品性和外溢性。教育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因而具有私人产品性质;但最终又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又具备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我国教育经费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而应该由政府和市场承担,形成以最终受益者承担为主,政府辅助的体系。外溢性是指能给受教育者带来一定的预期收入和个人满足。由于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事业,当私人投资者所投资的成本不能如期得到收益时,他们就会减少甚至放弃对教育的投资。
  3.2我国财政收入的统计方式。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政府财政收入统计法,即根据资金流量的财政属性来确定财政收入的范围,其中包括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等多方面。而我国财政收入的范围只包括税收收入和纳入预算的其他收入,跳过了预算外收入的计算。 根据国际通行计算标准,我国早在2002年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就已经达到30.3%。因此我国财政收入并没有按规定的比例投入到教育事业。
  3.3财政部门的算账技巧。(1)只强调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纯增长年份的情况。如从1998年开始,中央财政将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所占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02年中央财政5年间新增加教育经费累计达到489亿元。可到了2003年,中央财政又实行了年初预算实现法定增长,执行中根据财力超收情况追加教育经费,确保全年实现教育经费法定增长。但教育投入到底有没有增长却只字未提。(2)用预算内教育经费增幅与同期GDP年均增幅来说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却不谈“财政性教育经费要占到GDP的4%”这个硬指标实现情况。
  3.4教育乱收费现象严重。当前财政部门虽然尽可能的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但是由于只提供基本的办学条件,使得乱收费现象仍很严重。原因主要有(1)东西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学校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转,只能通过向学生乱收费来增加学校资金。(2)我国教育体制不健全,再加上学校财务制度不健全、支出标准不明确,学校收取的费用大部分用于教职工福利补贴,使得教育资金不能得到很好的支配,使用效率不高。(3)过多强调学校规模与豪华的设施,透支部分只能向学生收取。
  
  4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建议
  
  4.1加大财政对教育支出的投入力度,巩固财政在教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1)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同时加强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2)将各种来源的财政性教育基金统一管理,把大量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并且安排预算是要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3)拓宽教育的投入渠道。开征教育税,发行教育公债,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实现投资渠道的多样化。
  4.2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教育的经费比例。通过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保证社会所有成员都能平等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一方面政府的财政预算应把教育经费更多的投入初等和中等教育,优化三级教育结构,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明确义务教育经费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实行中东部地区集中部分财力向西部地区的纵向转移和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横向转移,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资金的平等化。
  4.3.加强对教育投入资金使用的监督,严格取缔乱收费现象,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首先要建立财政本身的监督机构,对于教育资金的拨付与使用状况都要严格监察,凡是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没有实现逐年增长的,都不予通过;其次改革学校的教师管理体制。将竞争机制引入学校管理和教学中,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环境。第一,不再实行教职工人员职务终生制。第二,积极引进年轻教师,不断进行人才交流,从而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三,实行学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提高后勤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根据本地区和学校自身实力办学,不盲目扩招、扩建,以节约学校的教育资金。
  

相关论文

财政我国问题教育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