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银行的信用风险,一般是指得到银行信用支持的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按照契约规定按时偿还债务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规模很大,因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一直都是其所面临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问题。而此次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等国家银行大量倒闭或被政府接管,虽然我国的银行系统相对较为安全,但这也不能不为我们敲响警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一直都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运作机制,但是相比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最核心本质的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就是银行内部对于风险管理这一理念的认知问题。花旗银行前董事长瑞斯顿曾经说过:所谓银行就是基于风险处理能力而盈利的组织。银行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风险,但是如何管理风险,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如何认知风险的本质却是银行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一点,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相比其他国际商业银行所欠缺的地方。在我国,风险管理往往仅是为了做而做,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完全没有形成一种风险控制的文化理念,激励机制以及个人利益也没有达到协调,上下级之间在经营行为和控制管理方面还存在欠缺。而国际先进银行则十分注重风险管理理念的培养,如德意志银行,其十分注重风险管理文化的统一,要求每名员工严格恪守银行的纪律约束,并且能够清楚认识自己银行对于风险管理所应达到的要求;又如加拿大银行,其发放贷款有严格的要求,对于员工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其次,我国的商业银行大多数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以及政府管理级次进行的机构设置,总行和分支机构按照职能来进行组织模式划分。风险管理部门属于银行内部一职能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平行,负责本行风险管理职责,对本行行长负责,同时接受上一级银行对应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而国际先进银行则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不同,其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有的是采取风险集中管理模式,即由总行对各分支机构进行统一风险管理,总行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这样的集中管理体现了其对风险控制的重视;有的是采取风险分散管理,管理部分分设在各分支结构,但管理人员的任命、委派都是由总行直接负责,不受当地银行的干预。无论哪种架构,与我国的机构设置最重要的不同就是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风险管理职责直接由总行负责,这样对于管理的运作,职能的发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容易导致局部利益与总体利益的相冲突,而分支机构也会由于过分强调短期经营业绩而忽视风险管理,上一级银行也不易对分支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解以提供帮助与辅导,这样的组织框架不利于风险管理的规范与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形式,并且不断加强重视风险管理职能的发挥。
  
  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2.1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渠道单一,盈利能力有限。在商业银行的收入中,贷款利息收入依然占据很大比重,与国际化大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项目等非利息收入太少,资产结构不尽合理。而负债不断向个人倾斜,居民储蓄存款不断上升,占据银行存款数量较大,财政和企业存款趋于下降,个人存款往往倾向为短期存款,而银行不断向长期投资项目发放贷款,进而导致资产长期化负债短期化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对称情况的加剧。
  2.2银行有关风险管理方面十分欠缺。银行在事前风险评估方面所做工作不足,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对于贷款企业没有严格的风险信息确认。缺少有效的风险评级制度,对风险的确认往往只是定性的分析,感性认识,没有定量的评判标准,缺乏有效处理措施。由于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将风险管理的绩效与收入相挂钩,银行信贷人员对这方面不够重视,为信用风险埋下了隐患。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许多都没有明确的风险管理部门,往往只是贷款部门的信贷员负责信用风险管理,这难以满足管理的需求,并且有关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的供给稀缺也是风险管理欠缺的一个因素。
  2.3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区分高信用客户与高风险客户,因而不得不对所有客户采取相同的利率,这样会导致一些信用好的企业因利率过高而放弃借贷,获得贷款的却是信用较差的企业,而相对的高利率却往往不能弥补这样的逆向选择所增加的信用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
  2.4社会信用体制不健全。我国缺乏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公众普遍缺乏信用观念,信用意识淡薄,贷款企业的信用道德对银行的影响尤为重要。有些企业为获得贷款,肆意隐瞒经营状况,为获得资金不择手段,而其往往难以还清贷款,由于银行对企业信息的获取比较有难度,难以防范此类风险。而有些有能力还款的客户,在违约惩罚机制不完善、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会隐瞒自身资产与还款能力情况,这种道德风险的发生也会带来银行的信用风险。
  2.5外部监管体制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监管机构为银监局,但其监管职责的发挥还有待提高,监管体制还有许多缺陷。其主要注重事后监管而不注意日常经营活动监管,更注重合规性而缺乏监管的主动性,缺少有效的创新机制,对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不够,进而无法准确判断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更无法采取有效的预警措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同样薄弱,银行系统资金清算等功能不健全,对商业银行缺少有效的监督措施。外部监管的不到位使得商业银行缺少对信用风险的外部客观约束,不能令人满意的监管增加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2.6有关法律的缺失。对于社会信用以及企业等各经济行为主体在信用等方面,缺少相关法律的制约,因而难以规范其行为导致了道德风险。法律法规的健全是一个国家良好经济市场运作的基础,有关信用方面的法律缺失必然会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3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完善
  
  3.1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信贷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尽量减少对信用风险较大的客户发放贷款,进而减少不良资产的数量。对于信用风险的评估,传统上有“5C”专家方法,即分析借款人的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这五项因素;“单变量分析法”即利用会计比率对客户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客户的信用风险;“多变量分析法”即赋予信用风险分析中不同指标不同的权重,然后按照特定的模型对信用风险进行评分。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注重定性分析,模型本身等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外产生了许多创新的风险评估模型,如KMV公司推出的Credit Monitor Model(违约预测模型),JP摩根公司推出的Credit Metrics方法(信用度量术),麦肯锡公司开发的Credit Portfolio View(信贷组合观点)等,这些信用评估方法模型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与防范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值得我国商业银行去学习并且研发适用于我国的评估模型,并且建立起成熟的内部评级体系。
  3.2建立完善的外部评级体制,与内部评级体系相结合。这一点我们可以向市场经济很发达的美国学习借鉴。在美国,有许多专门从事资信评级、风险管理、信用保险、国际保理等专业有关信用的中介机构和评级单位。如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非常著名的信用评级单位,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和惠誉国际(Fitch Ratings)等,这些信用管理服务公司都是独立的私人企业,不受政府控制,独立于证交所,并且和被评级企业没有任何关联,能够做到公正、独立,为银行是否授信于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我国正是缺少这方面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独立的、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如果能够成立这样的独立机构,不仅可以促进银行内外部评级体系相结合,有效掌握企业的信用风险,同时有利于金融监管机构对于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对企业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3.3银监会和中央银行等监管机构应改变对于商业银行的注重事前监管的方式,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我国可以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有关内容,控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资本充足率和贷款违约率等各项比率,加强对银行的外部监管。同时,政府也应成为银行外部监管的重要角色。政府的公众信用形象十分重要,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信用体制的建立。所以,政府与银行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要明确相互关系,做到良好的监管与被监管责任与义务。政府对于经济的管理,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从直接监管向对市场主体监督服务方面转变,充分发挥政府在银行与企业两方面的监督作用,以减少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3.4完善社会信用体制的建立,加强有关方面立法。要改变缺少信用观念的社会环境,首先要使有关失信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要求加大立法力度,制定相关对失信、无信行为的惩治、惩罚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严惩不贷。只有在法律保障的威严震慑力下,才会对失信行为具有约束力量。同时,还应加强对公民诚信意识的培养。我国是一个拥有良好诚信优良传统的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一些失信行为相信只是少数人的行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公民诚信教育,培育其“信用至上”的理念。对诚实守信者给予褒奖表扬,使其美名远播;对损人利己失信者予以批评公开,使其名誉扫地、无地自容。在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下,违约失信行为自然会减少,进而银行的信用风险也会大幅度下降,并且为今后整体市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5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培育风险管理专业优秀人才。二十一世纪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亦不例外。只有优秀的银行职员,良好的风险管理技术,有效的内控机制,才能够将信用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因而,加强风险管理教育、培育专业人才,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知识,对现有银行职员定期加强培训,并且要增强其责任心,将风险管理效果与个人利益相关联,以增强银行内部员工的风险意识,减少由于银行的失误所增加的信用风险。
  
  4结语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对于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与促进商业银行良好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创新、发展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为商业银行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相关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用风险我国银行
试论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浅析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试论新形势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对策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及其政策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