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交易费用分析

  
  在我国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的颁布,以及2008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实施,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进程;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一办学模式近乎成为一种制度性的安排。经过了多年校企合作的改革探索,许多高职院校在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的同时,也不同程度遇到了“学校‘热’,企业‘冷’、进学校易,进企业难、浅层次多,深层次少”等诸多的困境,使得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普适性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推广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开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及管理实践者从合作动因、合作模式、保障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校企合作交易费用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在合作的整个过程中不但存在着显著的交易费用,而且交易费用是决定校企合作是否能取得实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较好解决校企合作的交易费用问题,才能使得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普适意义上的办学模式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一、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交易费用的构成
  交易费用的理论最早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首次提出,而后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基本的概念。科斯认为,交易费用就是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或者说是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进行交易的费用,交易费用主要包括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订立合同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严格履行的费用,换言之,交易费用就是事前发生的为达成某一项合同而发生的成本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合同而发生的费用的总和。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市场机制下的一种交易行为,一个合作关系的建立,要经过寻求合作对象、谈判和作模式、监督合作的实施等过程,与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相比,都会衍生出许多新的管理要求,存在着一系列的交易费用。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也是基于各自期望收益下的博弈,双方是根据所能取得的期望收益决定合作的层次定位。一般来说,校企双方合作的期望收益如表1所示:
  高职院校由于就业、改善办学条件、创品牌,以及通过政府评估、争创示范性院校和示范性专业,以及精品课程建设等需要,期望在和企业的合作中取得所有的期望收益,但是,鉴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企业在短期内很难通过校企合作取得“知识更新、技术与科技创新成果的共享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支持、品牌”等多方面的收益,因此,目前多数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都以为高职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为主,其收益定位在“为企业培养所需员工”这一层面上,这类合作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沟通费用
  高职院校在寻求合作企业时,首先要根据学院专业特点,对具体企业的需求、合作条件和意愿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同样企业对学校的专业设置、办学情况及需求也要进行了解,这是双方决定是否能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建立什么样合作模式的基础,这方面的信息了解越全面、沟通交流越充分,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目标取向和运作规律不同,使得校企双方达成共识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沟通费用。
  (二)谈判费用
  校企双方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任何形式的合作最终都要以双方都能接受且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确定下来,由于合作一般都直接涉及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企业的生产运作,合作双方都会力争合约的完备性,避免今后因不确定因素造成不利影响甚至重大损失,虽然这是确保合作能顺利执行的关键之一,但根据“不完全合约”理论,合约的完备性与谈判成本是成正比的。
  (三)履约费用
  合作协议签订后,双方都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确保合作按照设定的目标顺利进行,这方面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
  1、安全保障。在校企合作中,学生的安全保障是各方高度关注的问题,这里既涉及生产、交通、食宿、也有心理等方面问题,由于合作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常常超出了校园范围,在目前学校对学生担负着众多社会责任的环境下,相对于传统的校内学生管理,这种管理的难度和风险要大许多,安全问题解决不好,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很难放开手脚,而保证安全不仅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人员监控,还需要有事后的补偿措施(如购买相关的保险、事故责任分担等),不管是事前的保障还是事后的补偿,最终都需要相关的费用来解决,尤其是随着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各高职院校都达到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顶岗也都有了一定的规模数,群体性的突发事件具有了发生的可能,如何控制和处理好突发事件,在维稳形势严峻的社会环境下,成为校企合作必须要预先做出计划安排的重要问题。
  2、组织协调。当合作协议签署后,合作双方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财、物进行组织协调,以确保合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需要根据具体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生产流程安排、企业文化特点等对教学计划、教材和课程设置进行重新规划,这其中企业参与的程度,是决定培养方案的是否能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另外,实习实训中,企业还承担着对学生培养训练的教学任务,都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这些费用当然是校企合作所产生的成本。二是合作过程的管理与协调。由于学校和企业具有完全不同的运作规律,在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中,会衍生出许多的管理要求,如学生的管理与传统的校内管理大不相同,其管理的难度和风险要大许多。此外,由于各种不可预见变故的出现,很难保证一切都能按计划进行,而企业的生产与学校的教学在计划确定后,都带有一定的“刚性”,“弹性”是相对的,这就使得相关的协调工作变得复杂和艰巨,都需要投入一定人员和费用来保证。尤其是当校企合作在学校多个专业普遍展开时,学校需要与诸多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沟通协调,这是高职院校在管理体制上面临的新挑战,也是企业常规管理之外的新要求,没有相应得机制及费用保障,合作难以持续发展。
  (四)仲裁费用
  学校与企业具有不同的管理要求和运作规律,当校企双方确定合作关系后,必然要对各自的生产和工作安排作出相应调整,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与学校教育相对滞后的矛盾,以及意外情况的发生,在执行合作协议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纠纷,从而导致产生解决纠纷的费用。当签订合约时的基础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完全可能出现签约一方不承担他们所承诺的义务,一旦这种违约行为对另一方造成较大的损害,受损方必会提出起诉,要求赔偿。
  二、交易费用对校企合作的影响
  交易费用是校企合作中必须付出的成本,但对这方面的问题目前还缺乏较系统的研究和合理的安排,实际上,交易费用始终存在于校企合作的整个过程中,是决定合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交易费用是直接影响企业合作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学生,其期望收益是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但由于目前一般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没有具备直接上岗的技能,企业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尤其是进企业的实习实训,对企业正常的生产都可能造成影响,最终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要求,符合条件的学生是否会留在企业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承担着一定的成本和风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得不到经济补偿”成为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对而言,一些企业对与高职院校共办校内实训基地态度要积极些,因为企业可以享受学校相关的优惠政策(如零场租、水电优惠、学生的廉价劳动等),省去许多履约费用,规避许多管理风险,由此可见,合作的交易成本成为目前直接影响企业合作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交易费用是造成一些校企合作项目出现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目前探讨较多的是如何有效地达成合作,对已形成合作项目存在的问题,分析的不多,但在一些实施的校企合作项目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困境,例如,一些项目因最初的设想不合实际而难以实施,一些因企业的变化而半路夭折,一些勉强维系却牺牲了质量,这些问题给学校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虽然造成困境的原因有许多,但交易费用的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高职院校的企业合作项目是依靠教职工个人的关系去联系和维系,虽然这样能节省沟通和谈判的费用,但却会因为没有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与合作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较全面的论证和系统的谈判,而使其先天不足,造成实施的困难或半途而废。一些企业以较低的补助(有些甚至没有补助)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一时难以胜任较高一层的岗位,培养的成本及风险难以得到补偿。用市场的眼光深入分析目前校企合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会与交易费用的缺失有着一定的联系,交易费用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政策的扶持
  调查表明,“缺乏相应政策扶持和引导”是影响校企合作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各级政府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高职教育的文件,但还缺乏刚性的扶持政策和落实措施。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政府的政策扶持对推动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可通过立法等手段,对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在税收、贷款或补助等方面给予优惠,以弥补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成本;另一方面在高职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发生重大转变时,政府也应改变以往对高等教育统一的投入方式,设立专项基金,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按照张五常(1989)的定义,交易费用就是一种“制度成本”,校企合作作为近乎一种制度性的安排(评估与建设示范的硬性要求),在我国现有的办学体制下,其相应的“制度成本”理应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尤其是在众多高职院校刚刚完成扩校、扩招的规模发展之路,步入内涵发展之时,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二)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创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转变,旧的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其需要,必须进行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和改革方法,校企合作还没有提升到学校战略层面来规划,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统筹管理。高职院校如果不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培养出熟悉市场规律,了解企业需求和运作风险,掌握与企业合作谈判技巧的管理人才,在校企合作中会永远处于被动。高职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也呼唤着资源配置体制的改革,实训教学占50%以上的高职教学体系,意味着高职学生购买教学服务内涵发生了改变,学费理应包含的服务没有进行有效地提供,致使本应可以解决的一些交易费用落空。
  建立起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有赖于高职院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此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与行业对接,发展职教集团,使交易费用内部化
  确认校企合作交易费用的客观存在,并积极采取措施降低交易费用,是促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就是为了减少市场交易费用而产生的经济组织,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因此,当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时(交易费用内部化),其交易费用比市场低。校企合作初期发展时,相对于单纯的市场交易,由于需要较多的沟通、谈判以及履约等费用,交易费用会比较高,但随着合作的紧密度不断加深,外部市场交易费用逐步完成,相关费用可逐步企业内部化,交易费用就会不断降低。因此,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是降低校企合作交易费用的有效途径。虽然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能减少合作的交易费用,但学校的资源毕竟有限,更况且学生只有进入企业实习、顶岗,才能真实了解生产实际,体会企业文化,毕业时才能较好地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因此,建立起学生到生产一线实习、顶岗的合作机制,应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主方向。
  深入的校企合作可以通过与行业对接,发展职教集团来加快推进进程,因为,根据产业链的需要而组建相关职教集团,能建立起全面、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行业内相关企业培养的员工,高职院校的发展,与行业内各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如此校企合作,交易费用可逐步内部化,从而大大降低交易费用。

相关论文

校企高职费用合作分析交易
保险精算课程教学分析
大同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试论企业管理与行政文秘工作的综合作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