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福建省公共财政体系的完善路径

  
  一、当前福建省公共财政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财政收支体系不完善
  1、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不足。经济是财政的基础,由于长期以来福建省处于“海防前线”,财政经济发展底子非常薄。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财政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基础差,财政经济体量较小,尽管增数较快,但总量增加有限。
  2、政府财力过于分散。当前,福建省非规范性收入还大量存在,而且游离在财政体系外,未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这必然对税基造成严重侵蚀,从而制约着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速,而山区地市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发展缓慢,造成沿海与山区财政状况的差异日益突出,一些山区地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难以建立,达不到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的困难县数量仍然较多。
  (二)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存在不足
  1、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得不到基本的满足。有不少基层的困难县在年初安排预算时根本就未安排各部门的公用经费。许多县(市、区)的工资发放、公用经费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依靠借钱供给。但是,也就是在这些困难的县(市、区),大兴土木之类的各种建设,以及购车、出国、办公楼豪华装修仍照常不误地进行。
  2、支出结构不够合理。从纵向结构看,支出重心偏重于城市和上级部门,广大农村和基层单位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和应有的财力支持;从横向结构看,谈论多年的越位缺位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财政仍然承担一部分国有企业亏损补贴,更新改造资金,包揽一些已经市场化的自收自支单位的经费而城市公共设施、农业投资、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
  3、控编不力,财政供养人口增长过猛。2006年,福建省财政供养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为3.2%,高于华东地五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居华东地区(上海除外)之首。供养系数偏高的根本原因是存在大量超编现象。财政供养人口增长过猛,进而又阻碍经济的发展。
  (三)与现代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财政法制体系发展滞后
  缺乏统一的财政“大法”。当前,许多部门都有自己的法律,如金融业有《银行法》,教育行业有《教育法》等。而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财政部门却缺乏统一的《财政法》,致使财政法制不统一,规范作用的力度不够,导致难以完成政府的财政职能。
  二、福建省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一)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
  第一,到“十五”末期,保证政府各项改革的到位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工资、社保和一些必要的经济建设性支出等仍是当前财政支持的重点。
  第二,截至2010年,争取在理清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基础上,有限度地实施公共财政。
  第三,截至2020年,在福建省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公共财政,保证全省的公共需求。
  (二)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市场原则。即公共财政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从市场出发来考虑财政的定位,如职责范围、收支结构、作用领域、调控方式等都需从市场的角度来确定。
  2、发展原则。市场机制作为推进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一种主要手段,在资源配置中无疑应摆在重要位置。市场与发展,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标。如果说市场原则对公共财政提出了弥补市场、保护市场的任务,那么发展原则从更高层次对公共财政提出了影响市场、干预市场的要求。
  3、效益原则。通过收支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合理的收入体系和支出结构,实现收支平衡,保证公共支出资金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福建省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建构路径
  (一)建立规范的地方公共收入体系
  1、规范政府收入制度。健全地方公共收入体系,必须突破综合财政的局限,从现实需要和可能出发,彻底放弃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模式,将所有的政府收支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构筑财税部门总揽政府收支的政府分配格局,从根本上理顺政府分配行为,形成以税收收入为主,收费收入为辅的,法制化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
  2、减少和规范税收减免优惠。要对现行的税收优惠措施从经济和税收两方面进行合理性论证,取消无效的优惠项目。同时,对合理的减免优惠,应法制化、规范化,避免随意性。各种税收优惠方式的选择,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并纳入税收支出体系,实行科学管理。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公共财政支出范围
  1、确定公共支出的范围。一是大力清理和压缩不合理支出,逐步退出不应由政府负担的竞争性建设投资,调整更多财力重点保障政权建设支出、公共事业发展支出(社会保障、农科教、公共卫生等)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水利、交通、能源、环保、生态等)。地方政府要着力从财政“越位”领域的退出,不以重点建设为名用自身财力进行任何竞争。二是结合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大力压缩财政供养人口。据有关统计,2006年全省财政供养人口中事业单位人员占76%,在事业人员中中小学教师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必须加快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调整优化事业资源布局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布局,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政府公共资源共享,从而实现精简机构和压缩财政供养人口的目的。三是合理安排地方公共支出顺序。福建省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把公共财政的思想贯彻到预算安排中。要坚决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重点”的顺序安排预算支出。四是财政支出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区别对待。政府退出经营性、竞争性领域的基本原则是将财政“退出”程度与市场发育水平相联系。
  2、完善公共支出体系。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把一般性的竞争性生产领域与财政脱钩,全面推向市场,通过市场手段配置资源,挤出更多的资金,提高对科学、教育、环保等方面的保障能力,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健全公共财政的预算管理制度
  要改进财政基础管理,进一步提高理财水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健全公共财政的预算管理制度。
  1、改革预算编制办法。公共财政要求早编预算、细编预算、编制部门预算。预算编制必须细化到具体部门、具体单位、具体项目,提高预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2、实行部门预算。实行部门预算可以改变以前预算编制不统一、不完整和预算管理随意性大的问题,有利于建立规范的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体系,防止部门内部各自为政和“撒小钱”。同时,将部门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公开性,规范财政分配行为。
  3、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加强国库财政资金的管理,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防止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合理地调度财政资金,切实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益,必须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4、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均衡各级预算主体之间收支不对称的预算调节制度。一方面,要由传统的基数法向按客观因素计算的“标准收支法”转变,即转移支付补助额不是根据实际收支确定的,而是根据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计算各地的标准支出和标准收入,以二者之差即财政缺口作为确定补助金的依据。另一方面,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主要是将目前不规范的专项拨款逐步纳入到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中。
  尽管当前福建省财政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与问题,这也是全省财政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困难与问题。相信只要我们加强财政自身的改革,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福建省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当前福建省经济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关论文

福建省福建路径财政体系公共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