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数字图书馆时代的人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6)06 -0126-02??
  在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人本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充满着 以人为本的精神。数字化图书馆时代人本主义精神在服务和管理中得到了实现。1990年以来 数字图书馆从少数空想家的个人兴趣变成了声势浩大的实际行动,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 和开发工作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拓展。随着以 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数字地球”等概念的提出,人们逐渐倾向于站 在文化的传承甚至世界范围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高度上,紧密联系网络环境 来 认识数字图书馆,企图让数字图书馆突破传统图书馆的樊篱,走向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从 科学技术角度看,数字图书馆必将实现人类梦想,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必将接受来自经 济、法律和文化等诸多社会人文因素的挑战。
  现代图书馆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追寻着资产阶级平等博爱的理想,并形成了为大 多数人服务的人本主义的传统。20世纪30年代,印度著名现代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 曾提出并实践了“图书馆五定律”,把人本主义的图书馆管理思想推向顶峰,1972年《世 界图书馆宪章》中指出:“图书馆应向社会上一切成员自由地、平等地开放,而不管他们的 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域或教育程度。”1995年,在《美国图 书馆事业发展12条宣言》中又提到:“图书馆是改变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基地,图书馆应不 论贫富等级向社会所有的人平等地提供资料。”但是在传统图书馆发展历程中,人本主义的 思想带有更多理想主义色彩。
  
  一、数字图书馆的技术为实现人本主义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提供可能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相比是被动式的模式。读者来到图书馆,图 书馆才为他们提供查询、检索功能,这些功能根本不可能在家里 或办公室中完成。教师不愿意到图书馆阅览,他们更习惯于看本专业个人所拥有的几种教科 书或教参书,尽管图书馆有大量的他们需要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文献,但却无人问津。这 种现象应归咎于图书馆几十年一成不变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却是主 动型的,随时通过网络系统发布和广播各种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消息,它不断地、主动地把 读者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网络送到读者的家中或办公室的个人电脑,提供导航式和个性 化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被广大用户或读者使用,必须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目的就是让用户访 问资源时,使用方便,所以人们非常重视用户界面的开发。例如近年来,在Internet上出 现一些方便用户的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它们使用的是浏览器和超文本等用户友好界面的技 术,跨平台、跨语种的统一检索界面。使用者不必知道所要查找的信息在网络存放的位置, 也不必掌握许多操作命令。这些界面使用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掌握起来也没什么困难。 读者的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满意的资料。一个现实的数字化图书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将同时存在三种资源:即本单位收藏或开发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传统图书馆的印刷型资料( 有各种数字化的索引);外界数字化图书馆、信息中心和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的资源等。就长 远观点而言,还应有国家级的“知识银行”、“文献数据库系统”供数字化图书馆共享。一 大批对象数据库由智能软件进行数据检索和发布。
  数字化图书馆的咨询系统一般分为自我服务系统和请求帮助系统。这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 组成部分,前者能在客户端上显示读者指南,能自动指引读者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目前大多 数电子信息中心均有自我服务系统。后者为请求帮助系统,数字化书馆应有各种信息专家, 随时接受读者的联机访问并提供咨询。已有数字化图书馆的示范单位,有的已使用专家系统 来部分解决一些读者提出较疑难问题。请求帮助系统应能在读者不中断检索的情况下,一步 一步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系统专家还能监控这些活动,知道信息专家解决问题的情况。
  服务主导型模式:这种服务模式的资源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图书馆本身的数字化特种 馆藏;(2)商用的网上联机电子出版物或数据库(包括在本馆的资源镜像库);(3)在因 特网上有用的文献信息资源。它们用统一的界面向读者提供服务。例如目前国外有些大学的 数字图书馆模式,又如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数字图书馆(CDL)等。
  商用文献型模式:一些文献服务公司、出版社、代理商等建立一种供商用文献型的数字图书 馆,提供全文的期刊、杂志、电子图书(也包括音乐和影视资料)等,一般既有索引数据库 、又有全文的对象数据库。例如中国的超星数字图书馆提供电子图书,荷兰的Elsevier公 司提供1200多种全文杂志,美国科罗拉多州的NetLibrary也提供几万种电子图书供读者 使用。
  中国各界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还存在着几个误区。真正的数字图书馆应是:(1)绝不是简 单的 数字馆藏;(2)也不等于将图书馆流程乃至图书馆一部分或全部藏书数字化;(3)亦非网 上资源的一个简单目录或一个工具书的电子版;(4)更不是以展示某一先进技术为目的的 一个产品。
  数字图书馆在研究与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注意技术方面,而且大多数项目都是围绕用户环境进 行。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实验室研究很可能最后在外界新出现的新 技术面前进退两难,这一点在数字图书馆创史工程DLI-1项目中已有证明。DLI-2对以人 为中心的研究的强调和每个中标项目均与明确的用户挂钩。
  当前,世界各国已把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21世纪的头15年 ,在世界各地和我国,将有一批数字图书馆逐渐涌现出来,其主要有三种模式:即特种馆藏 型数字图书馆、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和商用文献型数字图书馆。许多数字图书馆的关键技 术将不断得到解决,如在分布结构海量信息环境下,面向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相互 操作问题;各种载体数字化获取和表现技术(包括中文文字资料的智能标引);各种数字化 源元数据的标准和规范化技术;提供给用户多语种的多模式友好和智能的人机交互界面;全 球化的中文信息资源有效组织、集成和共享;版权保护、信息安全和管理等问题
  数字图书馆领域牵涉到促进人类文明的问题,这是通过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档案馆、 博物馆、学校、出版社及其他信息机构所强调的信息问题来达到的。数字图书馆的工作强调 综合各种服务,从而达到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有特色的收藏虽然可以为一些个人所使用,但 可分享的资源才是图书馆的特征之一。图书馆将人与信息联系起来,数字图书馆可扩大和加 强这种联系,使人的精神价值和理想得到进一步的满足和增强。
  
  二、数字图书馆为全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21世纪数字图书馆彻底地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等级藩篱,使全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 文献信 息资源的服务。印度著名现代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 书――概括了人类平等享有精神财富的理想。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奴隶不可能有 思考能力,获取知识的权利只有贵族才能拥有。这一现实一直持续到近代,资产阶级平等、 博爱的人本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但图书馆彻底地打破社会阶层,为所有成员服务一直是一种 理想。前不久《中华读书报》曾报道:国家图书馆人为地对读者进行分类并分别赋予不同的 阅览权限以及提供不同服务,引起读者质疑。最后国家图书馆解释:国家图书馆现有的硬件 设施无法满足日益膨胀读者人数。因为传统图书馆技术条件和服务模式的限制,就连国家图 书馆这样的大型图书馆也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当政治的不平等获得解决之后 ,技术条件和管理服务模式的限制就成为现代图书馆无法克服的障碍。而数字图书馆的出现 ,从根本上排除了这一障碍。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提供研究、学习和检索数据的信息场所, 它的服务功能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对象包括社会所有成员,无论是管理者、 平民、服刑人员或残疾人,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共享方面阅读权利人人平等。这就是现代 数字图书馆人本主义的最高体现。
  
  三、数字图书馆的诞生是人本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体
  
  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为读者快速、便捷、准确地提供海量信息,既是数字图书馆 科学精神 的目标,更是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本主义的目标。数字图书馆改变了信息 加工、存储、传递、交流的方式,使人类更加广泛、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 信息。21世纪的数字图书馆必定是科学意识和人本主义的最佳融合体。数字图书馆的任何 一项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都必将使人类的精神价值获得更进一步的解放和实现。如果说目 前数字图书馆在人本化服务和管理中还有许多问题,那只能说明现阶段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 水平发展的不够,或管理者缺乏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严重制约着数字图书馆中的人本主义 精神的发展趋向。从现代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与状况看,科学技术成就才是改变我们生活水平 及质量的根本动力和首要标志。
  总之,21世纪数字图书馆作为人本主义和科学精神统一体,必定会在人类生活舞台上扮演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字化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更能体现数字化时 代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关论文

人本主义人本图书馆主义数字时代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新时代优化行政管理的成效思考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