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十六大以来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1-0045-05
  
  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首要的和基本的经验。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历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谱写了我们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一、高扬理论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思想意识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认识时空多维化不断发展。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不仅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作出了及时而准确的判断,而且明确提出了我们在思想上的应对之策――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凝聚力量。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这是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的思想。中共中央于2004年4月召开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正式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胡锦涛在会见与会代表时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人民为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进一步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他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1](P796)
  为了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武装和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中央在十六大、十七大后分别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专题研讨有关工作。胡锦涛在2008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使命。因此,我们要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高举伟大旗帜,唱响奋进凯歌,振奋民族精神,服务人民大众,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
  二、推进理论创新,坚持用发展着的
  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P289-290)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研究时代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1](P9)
  发展问题,是长期困扰人类的历史难题,也是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时代课题。如何跳出过去那种不计成本和代价的老路子,根据发展中的问题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借鉴其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汲取世界上其他后发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深刻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的提出,契合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现代化难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探索破解社会和谐难题的答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阐述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当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转型,影响和冲击着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我们面临的道德建构难题。胡锦涛提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是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和价值观的深化和创新。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的创新成果作出全新概括,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用这一概念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3](P596)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敏锐把握和及时回答时代问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与此同时,“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1](P26)
  三、开展“保先教育”,推进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了共产党人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先进性,强调:“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P285)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就明确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5](P38)正因为如此,共产党才能够教育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组织主体。
  然而,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历史的,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1](P807)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长期考验,为了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从而更好地肩负起历史使命,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胡锦涛在有关会议上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6](P610)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
  先进性建设关涉方方面面,首先应该从何着手呢?列宁曾经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7](P2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只有思想理论上先进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能力与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密切相关,只有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才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针对当前党内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的现象,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将全党的学习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8]毫无疑问,惟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始终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从而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组织主体的理论资格。
  四、抓住重点对象,努力开创
  青年学生和干部理论教育新局面
  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对青年的培养和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青年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收到了显著效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出新的青春乐章。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2005年1月,中共中央主持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6](P632)2008年5月,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殷切希望广大学生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同年6月14日,他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向全国广大青年提出四点希望,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10年7月13日,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指出:“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培育文明风尚,增强民族凝聚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9]
  重视干部教育,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在抓紧青年思想理论教育工作的同时,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重大举措,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002年12月,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根据中央的战略决策做出具体部署,提出从2003年起利用5年时间将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普遍培训一遍的计划。与此同时,中央批准在延安、井冈山和上海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2006年1月,中共中央制定并印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强调干部教育培训必须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治理论培训的重点。2006年10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全国干部教育培训5年规划,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提出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指示精神。可以说,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之下,干部理论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开创新的局面。[10](P549)
  五、注重学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学习存在一个态度和作风问题,我们党一贯重视学风建设,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反复强调这个问题。2002年12月,胡锦涛在主持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加强学习,一定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认识和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自身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改造来进行,一定要紧密联系更好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来进行。这样才能学得生动、学得深入、学得有效。2003年7月,他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三个结合”,即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11](P374-375)坚持“三个结合”,实际上就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8]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这段论述,既是对有关思想的集中概括,也为当前的学风建设指明了路径。
  求真务实,是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另外一种表达,也是这一优良学风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延伸和体现。胡锦涛反复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他在2004年1月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系统阐述了这个问题,并首先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阐述了充分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极端重要性。“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我们党的历史历程充分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之所在。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分重要和紧迫。”[11](P724-725)
  六、明确奋斗目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列宁曾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提出了一个目标:“最马克思主义=最通俗和朴实(转化)。”“最马克思主义=(转化)最通俗”。①列宁在这里强调的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也就是毛泽东后来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说,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着重大的发展转型,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着多方面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突出。在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巩固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有所滋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时有出现,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向全党发出号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强调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1](P26-27)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明确提出“三个不断”的要求,即“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P812)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又集中提出和系统阐发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奋斗目标。
  此外,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还多次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8]等问题的论述,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队伍建设等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论述,连同前面的论述一起,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意义、内容、主体、客体、原则和目标等多方面的问题,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
  

相关论文

教育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
职业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审计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