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及校本教研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5 ― 0124 ― 02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虽然一生致力于乡村小学教师的培养,但他的思想对当代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更是成为了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指导思想。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要教什么。是哪样的生活,就是哪样的教育。” “学的意义,是生存或是生活。”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牢牢记住陶行知的教育观点,在教学内容上“实用化、生活化”,在教学方式上“生活化、情景化”,为学生提供扎实的职前职后训练,在实践教学中牢牢把握就业的方向。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专业化的支撑问题毫无疑义成为高职院校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现状
  陶行知先生谈到教师发展时说:“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旧。” 而目前,相当一部分中专升格到高职院校后,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专业化水平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单说课程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课程的分科越来越细;课程实施从严守固定教材到随时因学生的问题和动机而灵活变通地调整;课程内容组织从文本到超文本,要求多媒体教学;学习观从重复到建构;学科知识正以10%的速度不断淘汰……然而广大高职院校教师还是“老一套”,对所教学科的实训内容和前沿知识知之甚少,对相邻学科懂得不多,基本不能进行“超文本”的课程内容组织;面对“综合课程”不知所措;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更使很多教师感到知识的缺陷。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而目前正是高职教师最薄弱的环节。
  二、校本教研的提出
  陶行知深信“一个国家的教育,无论在制度上、内容上、方法上,不应该常靠着稗贩和因袭,而应该准照那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体现生活教育思想的校本性,注入了时代内容与职业院校特色,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已成为许多教育有识之士的共识。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对于校本教研,许多教师有种种不同的理解。经过调查发现,有51%的教师认为研究就是写论文,有27%的教师认为研究就是做课题,有16%的教师认为研究就是做实验。随着学校的扩招,教师工作量加大,所以有30-40%的教师认为时间是他们进行研究的最大制约条件。研究不仅需要时间,而且还需要资料,需要各种信息,而学校图书馆缺乏前沿信息。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条件有限,使有些教师对研究产生畏难情绪,认为教育教学研究高不可攀,认为自己没有搞研究的能力,也搞不出什么科研成果。
  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编写校本教材,应把课程融入生活,把生活引入课程,使课程和生活一样丰富、鲜活,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校本教研的目的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研究方法和实践活动,更是一种“唤醒”,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视界融合”和“对话文化”。 它促使教师激发潜意识的研究意识,把学生的“经验视界”和“教育理想”的视界在交融后实现视界的真正融合,促使学生得到智慧增长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同时这也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因为对于高职教师而言,不能解决自身真实教学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
  三、教师专业化成长视野中校本教研的行为方式
  校本教研能否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能否为适应转型升格后课程的改革提供智力保障,从而在学校发展中扎下生命之根,取决于教师个体教研素养的全面优化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发展性、基础性、补偿性、前瞻性是校本教研的根本走向。
  (一)改变校本教研的源头――学科教研室
  陶行知认为全校师生要“在学术气候中来长进,并以教育的力量帮助争取最后之胜利”。学科教研室的重要职责是营造学校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其组织形式也要打破僵局。学科教研室要有权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聘请专家、教研员、其它学科的专业能手,来本室进行专业辅导或专业拓展。因为可以充分考虑本室教师的授课安排,所以在时间上有了更多的随机性。学科教研室要每月安排一名校内的明师或名师,就合作教育、赏识教育、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等作课改专题讲座,或由备课组长开设案例分析讲座,定期向教师推荐专业理论文章、经验介绍、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师撰写学习心得。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每周三下午的学科教研室活动时间并不仅仅是上传下达教务处文件,而要充分利用大学科教研活动时间,通过“问题悬挂”“问题招标”“科研沙龙”等方式方法,每周一个议题,组织教师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学科教研室要激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鼓励教师自编教材,文本重组、课题重组,创设多接口的模块设计。教师只有在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获得在专业上的长进,同时,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对其所教专业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目前,高职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比较落后,因而高职院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同时,可以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推广。一方面可以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校本教材的推广可以为学校带来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效益。
  校本教研将使学科教研室的活动由被动到主动,由他觉到自觉,充分显示了主力军的作用。
  (二)拓展校本教研的途径――课改实验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是陶行知先生对于“教学做合一”的具体说明,在“做中学,做中教”是实践教学的指南。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校本课程设置时,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及时调整,这样可以避免在国家课程实施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增删取舍,必须进行周密而慎重的分析。为此,在课程建设准备期的思考与决策过程中,要成立教学委员会或专业顾问委员会。例如:对于幼教小教专业来说,可以让幼儿园、小学的高级教师和负责业务的园长、校长占一定的比例,产学合作育人,按需设置校本课程。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形成综合性的课程;按照实训的规律,在课程功能组合的课程模块中嵌入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技术要求,在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的教学中覆盖或超过技能鉴定的应知和应会要求,突出课程的综合化和职业的定向性,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构建高职校本课程体系,把“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质量标准”真正落实在课程建设的源头。现代小学、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源泉,通过与现代小学、幼儿园合作的方式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时刻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时将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流程和新方法溶入课程之中,不允许把已经淘汰的知识渗入课堂。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对工作岗位的变化、技能要求的变动反应灵敏,以培养出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劳动者。无论三年专还是五年专,新生就要安排见习,请一线人员开一堂精彩的讲座,让新生对职业生涯有规划意识。可以在院内或学院的附近增设几间活动室为实训基地,招募学生志愿者。总之,只有越早树立专业意识,才能越早把苍白的理论变为实际运用的能力。可以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重构新型教学和训练项目;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真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这样,教学内容针对性强,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教育通过课程组合溶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双方给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将专业技术要求渗透在课堂中,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基础。
  (三)开发校本教研的平台――校园网的教育博客
  “检讨过去,把握现实,创造未来“是陶行知的警句名言。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掌握科学技术,富有创新精神是重要的素质。博客的出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它在技术上的低门槛、在情感上的人本化、在使用上的开放性、在经济上的优越性,使它不仅具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联系,也具备了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教育博客显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手段,它会让智慧激悦我们的生命,让走向对话的学习成为一种激情。
  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档案系统,用来写日记,收集资料,写教学反思,写读书笔记等,并且易于对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博客时时更新,能激发教师心中萌动的学习的渴望,唤醒教师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真正的存在”。博客,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教师在博客里面“写―录―思―享―品―学”,可以从一篇篇教学随笔的碎片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在不断地积累中感受着学习的乐趣,时时展现教育人生。
  因为博客简单,通过学院网络中心的短期培训,每个老师都能方便地使用。从功能特点来说,博客以时间为序,组织每天的内容,并通过网络留言、引用跟踪等构起以个体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松散耦合网络虚拟学习社群;因为它在交流分享中成长,它还可以是学科教研室、课题组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在这里,可以与专家进行思想的对话,与同行切磋教育教学的艺术,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沟通。正好实践了这么一句话:我教育,我思考,我存在……
  四、结语
  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案例解读中体现出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模式,而这一切在校本教研中均能得以发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无疑是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专业化和校本教研实践的指明灯。

相关论文

陶行知陶行校本教研高职启示
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相结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试论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施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
浅谈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浅谈数智经济对财会行业的冲击及启示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