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关于美国哲学“宽容”理论的评析

  
  宽容,源自于拉丁文的tolerare,英文为tolerance,在词典中有“承认并尊重他人的信仰或行为的能力或行动”的意思。宽容思想的起源是宗教中的仁爱学说,后来宽容逐渐在政治领域中出现,今天,宽容已经融入了文化、法律、道德等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宽容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越来越宽容的时代,对宽容理论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在美国的哲学界,从“宗教历史说”到“政治态度说”,再到“手段策略说”、“交往理念说”,对宽容理论的研究逐渐成为美国哲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宽容”理论的主要学说、“宽容”理论的存在条件、“宽容”理论存在的合理性以及界限等几个方面对美国哲学中的“宽容”理论进行评析。
  
  一、美国哲学中宽容理论的主要学说
  (一)宗教历史说:在房龙的《宽容》一书中,房龙依照《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宽容定义为:“允许别人有判断和行动的自由,耐心、不带任何偏见地容忍那些有别于自己或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行为的人。”房龙通过对基督教如何在最低层的劳苦大众中被信仰和流传、如何从屡遭迫害直到被官方承认、后又转变为不宽容的宗教、如何发生宗教改革、乃至于各教派之间连年的纷争和屠杀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西方两千多年关于宗教宽容的血泪史。房龙认为 “宽容就像自由一样。没人能光靠乞求,就能得到它”,宽容是一部宗教史、一部人类史,是人类不断奋斗和抗争的历史过程。美国哈佛大学的斯堪龙教授在《宽容的困难》中指出:“宗教容忍思想的广泛接受……是欧洲宗教战争的历史遗产……宗教容忍,已得到了普遍的承认。”将西方宗教历史的发展过程作为人类的宽容史进行分析,是美国哲学中一种比较多见的说法,也是美国哲学中宽容思想的发源地。
  (二)政治态度说:沃尔泽在《论宽容》中认为宽容是“一种态度或一种心境……首先……它纯粹是为了和平而顺从地接受差异性……这种心情称为宽容……第二种对待差异性可能采取的态度是被动的、随和的以及无恶意的冷淡……第三种态度产生于一种具有道德意义的容忍……第四种态度表现为对别人的坦率、好奇、甚至尊重……最后的一种态度是积极拥护差异性”。沃尔泽在从心态的包容的角度对宽容进行界定后,对多民族帝国、国际社会、联盟制、民族国家、移民社会五种宽容的体制进行分析,指出政治制度只有在给人们提供了和平共存的生活方式,即尊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差异,才能在道德层面被接受。这种理论认为宽容不是单一的哲学原则,而是多样的文化态度和政治实践,是一种“最合适,最能加强和扩大我们现在的多样性的最佳安排”的政治态度。
  (三)手段策略说: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的科尼尔斯教授近期在《长期休战――宽容是如何为权力和利益使世界变得安全》一书中通过历史对宽容的哲学理论和应用进行了考察,对这个在文化和政体中的很少会被人置疑的原则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当代,“宽容是一种手段、一种策略”,一种为了使我们能够得到例如权力或利益等目的而对社会和生活进行安排的一种方式,是管理和控制多样化的人口的一种方法。宽容本身不是和平或和谐,但它是使社会达到和平或和谐的途径,可以使拥有分歧的人们共同生活于同一个社会之中而不会诉诸暴力。在这种理论中,宽容不是让我们考虑问题的结果,而是让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交往理念说:当今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我们正在经历全球一体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在某种程度上正体现出人类的宽容精神,是人类交往活动新的地平线。这表现为“交往理念说”。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多元文化的交往和融合的这个大前提是对宽容的内在需求,随着世界文化态势的不断发展变化,人类对宽容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宽容成为人们交往的基本要求。正如美国天主教大学的乔治F.麦克林所设想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看到的地球就像一个村落,人类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而是息息相关的,在这样的世界中,人类岂能互不宽容,这正体现出了伟大和现实的人类宽容精神。宽容精神成为了一种人类的普遍精神,成为了与全球一体化紧密联系的整个人类的交往理念。
  从宗教历史到政治态度,再到手段策略和交往理念,美国哲学中“宽容”理论都是与时代紧密相连并随着时代的变革不断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而任何概念的存在都有它的存在条件,美国哲学中“宽容”理论也是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的。
  
  二、美国哲学中宽容理论的存在条件:
  首先,差异性是宽容存在的必要条件。沃尔泽把宽容描述为一种程度不断递进的态度和心境,而这正是在面对差异性的情况下所持有的,只有存在差异性,才可能会有宽容的出现。
  差异性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差异性都可以包含在内。比如有人喜欢吃萝卜,有人喜欢吃白菜,人们对饮食的偏爱存在差异,但我们不能因此说喜欢吃萝卜的人对喜欢吃白菜的人是宽容的。因为这种差异性不会导致不同爱好的人们去干涉他人的爱好。它与人们所持有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性是不同的,正如沃尔泽指出的,宽容是那种当有争议的差异性表现为文化、宗教以及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性时所表现的包容。
  宽容存在的第二个条件是否定性。这点在人类的宗教历史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在中世纪,每个教派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能够把大众从苦难之中解救出来的正宗教派,自己是上帝唯一的代言人,其它的宗教团体与自身的差异性是要予以否定和压制的。因此我们说,只有在对差异性具备了这样的否定的反应后,我们才有资格把对宽容的讨论继续进行下去。
  在具备了差异性与否定性之后,“宽容”还需要在有能力对异己进行干预、压制的情况下克制自身的行为,使异己与自身共存。就是说如果主体没有能力对自身持否定态度的异己进行干预时,这种“不干预”是一种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的态度,而不是美国哲学中所涉及的“宽容”。只有在主体对异己持否定态度,并有能力对异己进行干预却没有对异己进行排斥、压制、甚至是置于死地,而是克制住了自身的干预行为,选择了“自己活,也让别人活”,与异己共存,才是美国哲学中的“宽容”。
  
  三、美国哲学中宽容理论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界限
  “宽容”理论在美国哲学中无论是作为一种宗教历史发展过程、国家政治态度,还是作为人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交往理念,都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它的存在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它的合理性体现在人类物质、精神生活的差异性上。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不同国家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人类的每个个体都是与众不同、充满个性的,因此,我们的世界不是没有区别、完全一致的,而是多姿多彩、千差万别的。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不能也无法用单一的原则和标准进行规定,更没有权利为他人的选择和未来进行策划和安排,宽容正是一种对他者的尊重和肯定的态度或方法。
  第二,它的合理性体现在人类认识的可错性上。人类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即使是科学也如波普尔所说,存在尚未发现的错误,它们会随着人类实验手段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而被逐步发现。人类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也允许是错误的。由于我们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就需要我们宽容他者的认识;同时由于人类的认识是允许错误的,这就需要我们对他者的错误的认识予以宽容和理解,而非一味地压制和排斥。
  第三,它的合理性体现在人类发展的活力和创造性上。人类发展是需要活力和创造性的,是需要被赋予一个宽松与祥和的发展空间的。在一个过度干预和限定的不宽容的环境下,人们会花很大精力考虑什么不该做、不能做,而不是考虑打算做什么。在这种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的环境中,人们的创造性会受到极大的约束,发展会失去活力;而在一个宽容的环境中,人们不必考虑过多的禁忌,这可以使人们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人类的发展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美国哲学中的“宽容”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但“宽容”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价值判断,不是无限度和不加选择,更不是对邪恶的姑息纵容。不加选择的宽容会导致思想的毁灭。如果我们用房龙在《宽容》中所叙述的那个“轻便的钥匙”做分析,用周长固定的正圆形代表和谐与完美,用这个正圆中的两条直径分别代表“宽容”和“自我”,我们会看到当代表“宽容”的直径变短时,(由于圆的周长是固定的)会相应地导致代表“自我”的直经被拉长,而“自我”的膨胀会使圆圈变形,不再是完美的正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如果代表“宽容”直径拉得长于代表“自我”的直径,完美的圆仍会被破坏。因此,宽容是有界限的,这也是大多数美国哲学家共同认可的,但这个界限的具体尺度该如何把握,却还没有最终定论,正如斯堪龙在他的《宽容的困难》中所说:“宽容包含了全心全意的接受和不受控制的反对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的一种态度,这一中间状态将宽容变成了一个让人迷惑的态度。”
  可以说,美国哲学中的“宽容”理论,对美国成功地建设成为一个现代民主的国家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美国哲学家对宽容理论的分析与研究,肯定了人类存在的差异性,顺应了人类的发展规律,促进了人类的自由程度和创造性的提高,为人类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论文

美国哲学理论关于
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关于高速公路企业运营期财务管理的 思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