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关于教育公平的社会学研究

  
  一、教育公平的概论及其相关理论
  公平在《现代代汉语词典》中,是指“处理事情合情正是指“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关于教育公平的观念,在中外历史中源远流长,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思想,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教育也隐含了民主教育的思想。近代社会,新兴的市民阶级要求把平等思想融入到教育方面,寻求教育公平的途径。到了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经在一些西方国家转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196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详尽地阐释了教育均等的概念,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由消除歧视和不平等两部分组成:“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观点、民族或社会出身、经济条件或家庭背景之上的任何差别,排斥、限制或给予某些人以优先权,其目的在于取消或减弱教育中的均等对待”。
  它表现在:(1)剥夺某个体或某团体进入各级各类教育的机会;(2)把某个体或某团体限于接受低标准的教育;(3)为了某些人或团体的利益,坚持分流教育制度;(4)使某些人或团体处于与人的尊严不相容的处境。
  我国召开的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年会中,把教育公平界定为:“公民能够自由平等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并认为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区域的概念,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内教育公平的范畴是不容混淆的。
  科尔曼指出教育机会的均等只可能是一种涵义:一是指每个人都不受任何歧视地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起点均等论);二是以平等为基础对待不同人种和社会出身的人(过程均等论);三是促使学业成就的机会平等(结果均等论)。 因为关于教育公平的定义比较多,本文偏向于认为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二是人人公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前者是指尚未实现教育普及时要达到的目标,后者则指已经实现了教育普及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也存在很多种学术视角,如经济学的视角,法学的视角,社会学的视角,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教育公平的问题,所谓社会学的视角主要就是,“首先是指采用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其次是指一种综合的角度或社会整体的角度,即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部分的变化不是单独(孤立)的,所以要考虑整体的利益,要注意协调社会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社会学的角度可以说是‘社会效益’的角度,即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政治效益,而是追求社会的整体效益。” 本文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远程教育与教育公平的关系。
  
  二、远程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教育上存在的不平等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人把它归结为十种: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本文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方式能从某种程度上弥补我国日益严重的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关于远程教育,国际著名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在其名著《远程教育基础》一书中,曾给出了一个公认的远程教育定义:远程教育(distance??education)是一种具有以下特征的教育形式:1.在整个学习过程期间,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以此与常规面授教育相区别);2.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以此与个别学习和自教计划相区别);3.技术媒体――印刷媒体、视听媒体或计算机媒体的使用――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并成为课程内容的载体;4.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以此与教育技术的其他应用相区别);5.在整个学习过程期间,准永久性的不设学习集体,结果人们通常不在集体中而是作为个人在自学,为了教学和社会两方面的目的,有可能召开必要的会议。本文采用基更先生的定义。本文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为解决我国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
  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一部分社会成员因为自身的弱势而无法接受高等教育,也应视作是一种教育不公平。而且,我们也应看到,过于精英化、统一化、学术性的高校教育过程,使得同一层次的学生难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条件,难以获得与其特质相适应的教育。从远程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远程高等教育的出现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实现普通民众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1849年,伦敦大学校外学位制度为世界树立了采用自学、函授、业余夜校等方式,发展校外高等教育的范例。
  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大学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班三个学历层次的入学层次。入学要求也因各种类型的区别和学校的区别有很大区分,充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求学者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避免了以往因一次考试失手与高等教育无缘的现象发生。同时也给在职人员和错过机会人员圆高等教育梦的机会。
  2.打破地区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同享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男女之间受教育的权利是不平等的。据上海教科院智力所的研究,我国义务教育的差异度可分为5类地区,北京、上海、天津这些A类地区与包括宁夏、甘肃、云南、贵州、青海、西藏在内的E类地区相比,1994年的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多了3倍,与往年相比,呈不断加大的趋势。在高等教育阶段,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每个人的学习需求,强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进行分流培养,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这种个体受教育权的不平等还将客观地长期存在。但是,不论国家还是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努力争取缩小学习权不平等的差距。以电大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出现,就是一个鲜活的实例。
  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相比,突破了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的限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弥合了地域差别,通过网络实现的信息共享使得不同地域的不同个体可以以几乎相同的成本获得同样的信息和服务。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开放的教学内容,学习者不受职业、条件的限制,在任何地方只要能够连接到网络,就好像坐在教室里上课一样。这将有利于缓解偏远地区受教育难的矛盾,有助于国家民族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全体社会成员获得均等教育机会、为“教育公平”成为现实提供契机。
  远程教育可以整合全国各地优秀的师资力量,通过媒体手段如无线电广播、卫星电视与计算机网络等,使无论哪个阶层或地理位置的学生在原则上都可以得到最优秀的专家、教师的指导和教学,享受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带来的机会均等
  3.教育过程差别对待,“因材施教”
  现代远程教育既具有教育技术所具有的所有优良品质,还有别的任何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特性,如它的远程性、开放性和服务性等。远程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有灵活性,为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了条件。以计算机为中介的合作性学习环境可以支持一些在面对面的环境里很难或无法开展的活动,有关课程的讨论和交流成了一项持续不断的活动。网络世界改变学习形态,让学习全面转型。学生可以自由进出电了阅览室查看图书、浏览教学资源和信息、直播课堂、CA I课件、网上答疑或BBS讨论的教学形式正在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对每一个学习者以不同的教育对待。差别对待是指教育的效果会因受教育者个人的天赋、机会与机遇而不同,机会均等不可能机械式地实现教育效果平等。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首先打破了高校统一的学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报考试课程,没有学制长短的限制,这就为那些转岗人员、待业人员、家庭困难人员、出国人员以及工作繁忙人员等提供了学习保障;其次,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它可以针对每一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它能及时反馈和调整学习内容,并且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按最有效的个人化原则来组织教学。它将扬弃“老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代之以小组式研究、讨论式的研习方式,提供更丰富的动手活动和实习课程,接受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
  
  三、远程教育践行教育公平的社会学意涵
  1.为弱势群体配置教育资源,促进社会公平
  目前我国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其中最典型的是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不公平。农村地区由于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加上国家在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投入的资源本身不对等,使得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城市人口,一切都因为他们贫穷,而这种贫穷反过来就成为他们无法接受均等教育机会的障碍。T?W?舒尔茨指出,“贫困的关键因素不是别的,而是人,改善人口素质,可以显著地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福利”。 特别是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二元对立的现状使得乡村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随着乡村工业化的推荐,农村富裕劳动力开始增多,进入城市将是不可避免的选择。进入城市的农村打工者将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也会使得社会底层成员可能会增加,“虽然蜂拥而至的境外投资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然而只有体力的进城务工农民,却很难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教育除了锦上添花外,更要雪中送炭,为社会低层成员配置教育资源,推动这些成员的地位提升。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远程教育的开放性以及低成本的特点为贫困学生以及其他一些弱势群体(比如残障人士)提供了学习机会。根据远程教育专家贝茨的研究,传统院校成本曲线起点低,表示其固定成本低,但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总成本增加较快,曲线上升较陡。现代远程教育院校成本曲线起点较高,即其固定成本高,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缓慢,曲线上升平缓。吴庚生和李海霞在《网络学院的成本分析与比较―一清华大学个案研究》一文中,将清华大学网络教育与清华大学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全国及部分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成本及普通高等教育成本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清华大学网络教育相对于清华大学传统教育以及国内传统高等教育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仅仅在2006年,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招生就达70.90万人;同年,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在校生达186.73万人。(数据来源:2006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招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学生的人均教育成本下降,因而,远程教育学习费用逐步降低,这就为那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提供了接收高等教育的学习机会。
  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还由于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平等的社会功能。杜威等教育改革者认为,在存在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巨大不平等的情况下,教育给人提供公平竞争、向上流动的机会,帮助处于弱势者摆脱他出身的那个群体的局限,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减少社会性的不公平。因而,现代社会的教育,一方面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同时,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现代远程教育“教”和“学”行为在时空上的准分离特点使得远程教育脱离了种种限制,增加了弱势群体进行远程学习的可能性,进而为弱势群体学习需求的满足和阶层、代际教育公平的实现奠定了可靠基础。
  2.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均衡
  其实,教育资源短缺不仅仅是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还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水平低下的地区往往是经济发展落后、信息闭塞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这些地区本来教育资源就相当贫乏,又得不到优秀的师资力量,本地的优秀师资由于待遇和工作条件的艰苦,不易留住,结果是优秀的师资流向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了贫者更贫、富者更富的两极分化现象。而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教育条件,增强对优秀师资的吸引,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短期内也难以解决。所以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现在能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缩小这些差距,逐步向均衡化过渡,从而使教育能够更加公平。
  我国东西部教育差距巨大,大学分布不均,高等教育资源占有不平衡现象严重。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数据( 2002年)》,全国高校(包括成人高校)多数在东部地区,其次在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占国土而积的2/ 3,在此就读的本专科生却只占全国本专科生数的17.8%;单从高校数量上看,到2003年2月止,全国有普通高校1410所,西部12省(区)仅有339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24??04%,在校大学生数:2000年,西部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与东部的绝对差距为12.3人。 贫困的表现与原因总是与知识贫困联系在一起的。地区、城乡等差别造成教育的不公平,而教育的不公平往往导致处于社会底层人的知识与文化的贫乏,从而造成其对教育的淡漠和在子女受教育方而的目光短浅。
  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已成为了社会不和谐的加速器,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延续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化,从而改变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使强势更强,弱势更弱,最终导致城乡、地区、阶层等人际、社会关系的恶化,影响社会安定,地区和城乡劳动者教育程度的差别,必然因智力支持的失衡导致更加严重的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的失调,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整体速度和效率。
  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上迅速发展,利用庞大的卫星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使农村学校的师生能够逐步与城镇师生一样,使得中西部和偏远地区的师生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师生一样,享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以远程教育带动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前景。而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且重要的是,这些资源是数字化的,因而具有高度的共享性,这就可以弥补“落后地区”和“落后学校”的资源劣势。同时,还可以运用远程教育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加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教师的交流、合作,增强一般教师的业务水平。再者,东部地区的重点学校的优秀教师在授课时,通过互联网,其他学校的学生可以同时听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差距。
  因此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式教育系统,能有效地打破时空局限,使优质教育资源能够为更多的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所共享,这将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以远程教育带动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3.人才培养本地化,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比较严重,这种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发展不均衡以及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均衡;而且这种发展的不均衡使得我国人才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现象,而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不公正使中西部地区无法拥有足够的地区发展的人才,而且这种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反而呈现出加剧的现象。国内学者有针对性地指出:要重视远程教育“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的关系,远距离教育价值论问题”。
  远程教育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均衡的机会和资源,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比如广播电视大学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44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广播电视大学,800多所地市分校和l700多个县级工作站,近20000个教学点组成的世界最大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被公认为世界巨型大学之首。1999年教育部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服务中西部地区,服务广大乡村地区,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众多的农村人口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农村培养了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如:浙江、江苏和福建等省积极开设农村发展急需的专业、建立农村自学考试服务网络,使县及县以下应考者的数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培养了大量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牌”人才,在服务乡镇企业、振兴农村经济方而起到了重要作用,已被实践证明为投资少、效益高,适合中国农村教育大范围办学、大批量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现代远程教育打破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部分弥补了传统教育不公平的弊端,使得我国广大中西部大部分偏远落后地区、广大乡村地区能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培养地区发展所迫切需要的人才,为越来越迫切和快速的乡村工业化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有利于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相关论文

社会学公平社会研究关于教育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