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浅谈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制度的建设

  
  学分制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涉及因素众多,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其中的重要保证之一。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分制下,由于选课制的引入,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学生管理、甚至后勤管理都较学年制下发生了重大改变。面对这一复杂的工程,没有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依据、指导和保障,是很难想像一个学校可以正常有序运转的。高职院校由于起步晚,对学分制这种教学模式的探求也正处于起步阶段,经验缺乏、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化、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但是,进行学分制教学改革,又是高职教育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学分制改革,要进行全面的制度建设,从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到后勤管理制度等,涉及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学分制下的制度建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由于涉及面众多,体系不一,限于篇幅,本文只在这里谈谈几个重要的教学制度的建设。
  1.教学计划管理制度的建设
  教学计划分为远期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近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远期教学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反映的是学生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所要达到的人才规格要求;近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反映的是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是对远期教学计划的分解和落实。学分制的特点就是弹性学习,因此,教学计划管理制度中就一定要体现:无论是远期还是近期教学计划都要强调课程安排的灵活性,课程设置要使学生在保证基本质量和专业特色的前提下有较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即能提供较多的课程选修余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从总体上研究每一个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规格,并以最低学分标准体现出来;同时,要为每一个专业适应个性化发展留够空间,因此,这个最低学分标准当中就不仅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分,而且还应包含为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而需要学生选修的最低学分标准。学期教学计划则要求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按学期进行分解,确定每一个学期学生应达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标准。
  由于教学管理是一个从教学计划制定、运行到考试组织、成绩管理的连贯的系统工程,如果在计划管理阶段不规范,就会带来后面的运行、考试组织、成绩管理、毕业审核等一系列工作出问题。在实际教务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的某些课程的成绩记录与实际不符、找不到该课程或找不到该学生等情况等,除了可能有学籍管理上的异动外,很大一部分的问题均来自于对计划管理的不严谨、不规范。比如课程名称不规范、课程代码混乱、同一专业同一公共课程出现不同学分标准、教学计划中的学分标准制定不适宜、实际学生所修学分状况与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学分标准差异大,以致于培养方案根本未对实施教学计划起到指导作用等。可见,在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计划的管理就是对整个教学目标的管理,处于整个教学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它对于整个教学环节的组织和运行起着引领、指导、统摄的作用。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审核、修改等工作都应该建立健全一整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只有计划理顺了、规范了,才有后面教学其它环节的正常运行。
  2.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
  学籍是一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户籍,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学分制的引入,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或者家庭经济状况等选择转学、转专业、中途中断学习、分阶段学习、进行重修等,这就使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较学年制下更复杂和灵活,学生学籍异动更频繁,处理有关学籍问题,如入学资格审查、修业年限变动、退学、转学、毕业时间、休学、复学等此类事情将会增加很多很多。没有相应的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对这些进行规范和管理,学籍工作可能就会陷入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高职院校要以普通高等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前提,把学籍管理制度与学分制特点相结合,对其中的升级、留级、退学、转学、转专业、休学与复学、重修、补修、免修、辅修、延期毕业等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并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制定出关于这一系列学籍变化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操作程序,才能使纷繁复杂的学籍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凭,从而顺利地展开。并且,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要逐步探索建立健全学校与学院(系)相结合的二级学籍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3.选课制度的建设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灵魂和核心内容。选课,意味着学生在保证适当的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修读的内容、从而实现选择修读时间、修读进度和任课老师的权利。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说,选课不仅涉及学生,也要涉及老师。因此,选课制度的建设也应该是涉及师生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来说,要建立相应的制度,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为了充分照顾学生的志趣和爱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转移能力及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各种规格人才的多层次需求,要鼓励教师积极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研究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制度上鼓励和保障有条件的教师要多开选修课,开好课,开新课,以扩大选修课的可选范围。从学生方面来说,要鼓励学生在保证基本规格合格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选课,帮助和引导他们选课,并作一定的制度规范要求,保证学生有课选,但又不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同时,由于选课,带来了每个人课表的不同,打破了班级、专业甚至年级的限制,给选修课的考勤和管理带来了难度,为了保证选修课的纪律和质量,还要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导师制、选修课教学管理制度等。
  4.考试制度的建设
  学分制下,打破了固定班级、固定专业的传统教学组织方式,而更多的是由选课而产生的各个教学班。就学生日常的管理来说,难度大大增加,对考试的组织和管理来说,也是如此。加上,学分制实际上强调的是一种目标管理,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相对宽松,因此,用来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就非常重要。改革传统的考试组织办法,进行考试方式方法的创新就必不可少。在关于考试制度的建设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首先,由于教学班这种课堂组织方式的出现,考试也必然发生转变,必然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考试编排、成绩录入等;其次,在学分制下,可将考试分为学校、院(系)两级组织和管理,一些专业选修课、特殊的专业课程应该以学院(系)为单位组织,而对于一些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可由学校组织统一考试,并且无论是学院(系)还是学校统一组织的考试,都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题库建设,以满足学分制下那些提前修完课程、要求提前毕业学生的考试需要,变一次性考试为多次考试;再次,改革考试的方式,将传统试卷笔试与完成作业、设计、论文、口试、实践能力测试等多种途径相结合;最后,实行以认证代替考试。目前,由于强调“能力本位”,相当多的高等职业院实行双证制,即毕业证与各种职业资格证相结合,因此,高职院校流行很多证书,“如各种职业技能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及其它各种证书。这些社会化考试信度比较强,可以考虑凡是获得证书的,其相关课程给予免试。
  5.成绩管理制度的建设
  选课制,带来了学生个人课程表,也带来了学生个人成绩表。因此,在学分制下,成绩的管理也较学年制下要复杂得多、具体得多。学生的成绩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除了必修课可能还能以一定班级或专业出现,选修课成绩是没有班级、专业、甚至年级之分的;学生不仅有正考成绩,还有补考成绩、重修甚至多次重修成绩;除此之外,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有许多课程的考试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实行了对接,导致考试成绩出来的时间、发放的形式可能都与本校的成绩管理有很大的出入等。就是这一系列复杂的状况,导致了成绩管理中经常发现一些问题,如由于一些老师的不负责任或其它因素,出现学生申述成绩有误、有漏,要求查询、更改成绩等情况。面对这么复杂的情况,如何实现对学生成绩的高效管理,以适应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需要呢?因此,关于成绩管理的制度建设也迫在眉睫。在这一制度建设中,既要对成绩管理岗位人员的要求做出明确规定,也要对教师处理成绩、学生查询和更改成绩做出明确的要求;要建立健全学院(系)与教务处共同管理成绩的两级管理体系;要明确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并不断更新技术的要求等。
  当然,教学制度建设绝不仅仅只是以上几项,只是笔者认为,在学分制下,以上几项教学制度的建设是最紧迫、最重要的。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其中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也必然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实施、推广和改进,不仅会直接引起高等职业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实验室管理方式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适时变化,还将引起高等职业院校人事制度、学生管理等制度的结构性调整。学分制改革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需要教育、教学、后勤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配套改革和配套支持。同时,学分制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一个时期较长、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其制度建设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要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不断的进行下去。

相关论文

学分制学分高职院校制度教学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