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让“导学案分组教学法”更具有可操作性

  
   针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相对薄弱、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相对迟缓的现状,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课改精神,全面提高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水平,推动新课程改革,我们使用了“导学案分组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以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教学,调动学生通过使用导学案,独立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各种形式,达到学习、掌握和运用英语语言的目的。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面对导学案浅尝辄止,甚至无动于衷;对于小组活动讨论交流也缺乏热情。对此,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颇有感触。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和小组活动缺乏可操作性,笔者在下文中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一、设计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当的导学案
  由于我校是一所改制学校,学生生源大多来自偏僻的农村,还有少部分来自城市,因此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如果无视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照搬教师参考书,就可能导致所设计的导学案无法充分使用。请看案例:
  在NSEFC Book 6 Unit 3 A Healthy life中 Reading 部分,在导学案上,笔者设计了一个小测试: pick out three ways to become addicted to cigarettes.
  该题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进一步阅读做铺垫,同时要求学生准确地在文中找到答案,并且熟记下来。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并且本篇文章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笔者给出了找到答案的提示语,如firstly,secondly…,以期帮助学生快速找到答案。其次,笔者将相关语和有难度的专业术语拿到导学案前做铺垫性学习。如become accustomed to doing, nictotine, become mentaly addicted…这样以来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不会有生疏感,反而会有成就感。此外,英语中需要熟记的英语语法也可放在导学案中,让学生在课前背下来,课上再讲给学生听。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因此,使导学案更具有可操作性的一些建议是:在设计导学案时要更注意问题设计的科学性、趣味性、时代性。
  二、科学合理地分组,优化小组活动
   “导学案小组教学法”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很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可以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在讨论活动中表达思想和观点,以及听取同伴的想法提供机会。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却发现了很多问题:
  1. 小组活动及小组讨论存在问题
  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有的老师过分夸大团队的作用,认为一些活动工作可以由学生团队独立完成,而从实际来看,情况并不如此。例如,有时每个团队成员的任务不明确,队员之间容易产生误解,由于水平悬殊甚至会出现不合作抵触情绪,小组活动的效果反而不如个人独立思考的效果好。
  对策: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时,最好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设计活动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发现懒惰的组员,帮助和引导其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此外对热情高、活跃的队员应加以鼓励,使其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2. 分组存在问题
  在“导学案分组教学法”的活动中,有的教师忽略分组问题。有的老师只是让学生前后桌或邻近几个学生组成一组,或直接自由组合,这种不合理的随意的组员搭配往往导致讨论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或者成效甚微,而且由于学生英语程度存在差异性,在开展小组比赛或抢答问题活动时无法公平合理地竞争,效果更不理想。
  对策:教师在分组时可以选择ABC模式,即组员按照成绩分为一号、二号等等。并且每一个组的相同号码的学生英语基础水平英语成绩要相一致,每组再选择一个负责人,这样在进行小组活动时,有学生组织者能帮助老师落实教学任务。除此以外每一组最好选一个有特色富有代表性的名字,让每个组员能以自己组为荣,这样让学生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为学英语而努力,也为小组争得荣誉而学习。最后还要设计相应的评价机制,定期总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其学英语的热情。
  

相关论文

教学法分组教学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