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知识分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1)09-0017-4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1.03.005
  
  1. 知识分类理论
  
  分类就是以事物的本质属性为依据,把一个属概念划分为若干个种概念的过程。知识分类就是根据特定的需要和标准,通过比较,把知识按照相同、相异、相关等属性划分成为不同类别的知识体系,以此来显示其在知识整体中的应有位置和相互关系。
  安德森(Anderson)将通过信息加工过程而获得的知识从广义上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1989:56-58)。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和事物的知识,指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提取线索,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一般通过记忆获得,其本质是输入的信息在大脑形成命题的网络,以命题、形象与线性序列的形式来表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如何进行某种特定的认知活动、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知识。它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其本质是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称产生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条具有“IF―THEN”(如果―那么)形式的产生式系统规则(陈琦、刘儒德,2005:129-135)。
  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一般需经过三个环节:一是联结,即由环境(教师或教材)向学生呈现新命题的声音或文字刺激,学生使知觉道德语言符号进入工作记忆过程,激活长时记忆中的若干旧命题,这些节点在工作记忆中被联系起来构成新命题;二是精加工,即将新形成的命题与所激活的旧命题进行加工、整合,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局部命题网络;三是组织,就是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按照其间的类属关系进行编码,从而为一组信息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是陈述性知识获得的基本过程。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陈述性阶段,学习者通过对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表述的学习和理解,获得该知识的有关命题,然后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编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命题网络;第二阶段是程序化阶段,即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表现于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在执行程序时逐渐摆脱对陈述性知识的依赖,并经过大量练习,在准确性和速度上均得到不断提高,直到成为高度灵活、纯熟的技能、技巧、技艺。程序性知识一旦熟练,则可以自动执行,速度较快。
  在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中,这两类知识是共同参与,互为条件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并且部分陈述性知识通过大量练习后可以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同时,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又可以促进新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莫雷,2005:194-212)。
  
  2.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知识分类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分类的划分,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也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英语陈述性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占较大的比例,是正确运用英语并提高英语各项技能的关键,也是学生继续拓展学习的基础。主要有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语调、英语词汇的用法等。英语程序性知识分为对内调控和对外办事两部分:对内调控是英语策略性知识,包括英语语言的认知能力、语言信息加工能力、语言思维能力以及英语运用与实践能力等;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是指“它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的知识,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特征、英语语言规律、表象和英语句子结构成因等。
  陈述性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而程序性知识是培养技能、掌握技能以及应用知识的关键。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里,它要求教师们能正确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同时,进行探究、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方法,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言,知识分类理论可以帮助教师理顺和明晰所教内容中的知识层次和类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设法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层次化,改变知识的呈现和传授方式,促使语言知识的程序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知识的合理分类既为教学策略随情境不同而有所变化提供了依据,又为教学策略的选择适宜与否设置了参照。依据知识分类理论中的知识选择最优化策略,知识不同,教学模式也相应不同。知识分类理论将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的教学策略,进而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制定。
  
  3. 知识分类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1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美国教育家加涅曾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陈述性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每个人都需要大量的陈述性知识。英语使用者要记住大量的单词、词组、短语和词的用法等等。陈述性知识在语言学习中是思维活动的工具,许多语言学习优秀者都拥有很丰富的陈述性知识。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重视学生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长时记忆。
  3.1.1 一般教学策略:对知识进行联结、精加工和组织
  (1)知识的联结。在教学中,英语教师需要把新的陈述性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联系,让学生易于学习并应用新的知识,通过一些表征的相似处,如图文、声音、形状等去联结,以达到认知的传承。例如,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可以通过联想将同类词汇列出,以求得以老带新的最好效果。在讲授课文Emotions and Health时(新编大学英语,2008),描写人的个性有许多不同的词汇,教师可以通过诸如“open-minded、narrow-minded、kind-hearted soft-tempered,acute、active、dull、delighted、talkative、humorous、depressed”等常见词汇,引出课文中的新词,如“optimism、pessimism、introvert、extrovert”等。教师进一步在教学中将这些词汇重复出现多次,学生就能反复练习记忆,使词汇在大脑中活化,促使新旧词汇知识结合,达到知识联结。
  (2)知识的精加工。精加工新的信息是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种认知活动。在接受新信息时,教师可让学生把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当今的大学英语教材在中学英语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复杂的英语从句,在学习这些复杂的英语从句时,可将主要的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的简单句式罗列出来,再和新的信息加工、整合,然后通过理解并加深记忆。
  (3)知识的组织。在接受新信息的时候,教师可通过补充、推论与举例等方式来组织、充实信息,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以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结,不断增强记忆和保持。如在学习虚拟语气的特殊用法时,可联系已学过的虚拟语气基本用法、基本结构、几个简单特殊词的虚拟语气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刚接触的信息按一般结构、特殊结构、一般动词、特殊动词、一般句型、特殊句型等信息进行组织、归类和学习,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
  3.1.2 具体教学策略:运用心理孵化实现具体教学目标,表现为动机教学和直观教学
  (1)动机教学。在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中,如果学生没有主动积极去学习、注意新知识的愿望,就很容易出现机械学习或只对命题作表层联结,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相反,学习动机强的学生能更主动地完成新知识的表征、转化和精加工的心理过程,知识保持也更为牢固、持久。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注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新颖变化的实物、模型、挂图、幻灯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手段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讲述、合适的手势及社会上流行的真实材料等信息刺激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关注和重视。如在每次新单元课之前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自由表达,由一位学生或几位学生组成的小组作单元预习报告,这样可以使多数学生对单元内容的叙述及评论产生注意,并可引导学生通过热身尽快进入目标学习的状态。
  (2)直观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直观性教学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简化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常需要三个方面的直观:一是语言要直观。语言直观可带来形象、生动和富有活力的效果。二是手段要直观。不管是传统教具还是现代多媒体,都要丰富直观,才能全面刺激人的视觉、听觉、思维、想象等认知功能,建立良好的心理学习条件。三是材料要直观。直观的材料可以把社会搬进课堂,把课堂融入社会,进一步保持语言的与时俱进和时代敏感性(夏纪梅,2006:8)。
  3.2 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
  语言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从接受对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描述开始的,它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则是程序化阶段,即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表现于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在执行程序时逐渐摆脱对陈述性知识的依赖,并经过大量练习,在准确性和速度上均得到不断提高,直到成为高度灵活、纯熟的技能。
  3.2.1 一般教学策略:通过变式练习,实施一般教学策略
  根据知识分类理论,概念和规则的运用是程序性知识的核心成分。如何使概念和规则由陈述性形式转化成程序性形式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联结知识,而且还需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概念和规则进行实际的操作,培养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使学生运用程序性知识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以学生深化学习定语从句为例,学生在掌握了定语从句的陈述性知识后,可让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练习。当学生熟练掌握定语从句的运用后,还须给学生充分的变式练习,并注意正反例的运用,如可举出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区分。学生经过大量练习后,一见到适当的条件,便能作出反应,达到自动辨别和运用的程度。再进一步结合听、说、读、写的练习,学生就能在具体的场合自信地运用定语从句进行流利地表达。
  3.2.2 具体教学策略:运用探究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促进程序性知识的生成和转化
  (1)通过探究式教学促进程序性知识的生成。程序性知识中的一般知识是面对客观事物的,而策略性知识则是面对人的自身认知活动,主要表现为:理解和应用英语单词、词的构建、语法概念与规则及语言知识规律的运用。这些知识光靠老师讲授,学生很难掌握,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参与、探究与实践,才能逐渐被获得。例如:把英语句子的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这类知识是个人化与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自感知、不断探究和体验并充分运用后方能被学生所掌握。这种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参与知识的繁衍生长而获得的英语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也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中去。
  (2)通过任务型教学促进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就是把课堂语言教学真实化和社会化。它强调运用任务来组织教学,强化了语言实际应用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本质。任务完成的过程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小组活动,学到新的知识,即完成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变。任务完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信息搜寻、信息交流与信息合成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设置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这个大语言环境又是由各个小语言环境组成,其中一部分是陈述性知识,另一部分则是程序性知识。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通过活动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例如,给学生们一个任务:就某外贸公司的发展状况作一个非正式的报告。在信息搜寻时,学生们分组搜寻查阅相关的书面或口头资料,或查阅相关文献,或倾听有关人士报告等等,然后就其所得资料进行讨论、汇集与分类,并将其书写下来;最后是信息合成,即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由此可见,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语言运用的广泛性、深入性、复杂性、机动性等都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学生最终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动态发展过程。
  
  4. 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每个单元都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知识分类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和提升。让学生在掌握系统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又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相关论文

英语英语教学理论教学知识大学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