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问题探究

  关注的教育质量问题,本文就出现的问题做了剖析,并提出了提高和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几点建议。
  
  教育质量是教育界和全社会关注的永恒主题,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本文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规定: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任务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迅速的规模扩展,在1999~2009年的11年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增加了5.29倍,研究生在校学生数增加了6.06倍,高校在校生总人数增加了5.33倍,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展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
  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尽管一些学者认为,在大众高等教育时代,不能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的质量观来评价教育质量,而必须用多元的、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相适应的质量观评价教育质量。但是,更多的学者特别是广大高校领导和教师认为,由于短期内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导致生均教育经费逐年下降,办学条件紧张,生师比不断上升,最终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1、教育经费不足
  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展,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可供资源之间的缺口增大。1996年的时候高校经费来源比较单一,财政性教育经费占高等教育高达80%。2006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呈多元化结构,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的份额43%。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1998年国家对高等学校的生均投入为6775元,而2006年为5869元,比1998年还减少908元。考虑到10年期间物价的上涨,生均教育经费大约为1998年的一半。这表明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远低于GDP的4%。高校扩展虽然纳入国家计划,然而有关部门并没有承诺扩展部分也按原标准给予财政拨款。许多大学存在着招生规模扩大了,但政府的教育投入并没有随高校扩招而成比例增加甚至有相对减少的情况。面对扩张的高等教育规模,教育资金不足已经阻碍了教育基础设施更新以及师资力量的补给,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2、办学条件紧张
  为了适应扩大规模的需要,扩招后各高校都在设法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但是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受到经济实力的限制,硬件设施的投入严重滞后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如校园面积不足、学生密度过大,基础设施不足,学生人均占有量偏少。而对教学的影响则取决于各校原有的教学仪器及其利用状况,而对于那些教学仪器设备本来就紧缺的院校,会因为学生数量的增加,设备投入的相对减少导致教学实验条件的进一步恶化。基本的“硬件”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进而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3、师资状况不容乐观
  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现在已有的师资并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更不用说高质量的师资。学生扩招了,教师也一定要扩招,否则质量不会有保障。同时,高校现行的教师职称评聘机制,决定了教师精力和时间的主攻方向。对于一个教师的衡量,主要看其承担的课题级别与数量、撰写的学术论文篇数、发表的学术专著,导致高校教师频频申请课题、发表文章,用在教学上的精力必然会削弱,这势必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
  4、生源质量发生变化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高考录取率不断攀升。但是扩招是在录取分数有所下降的前提下实现的,进入大学的学生已由过去中学的少数优等生变为多数成绩普通的学生,这样录取的学生,质量可想而知。况且在1999年我国施行高等学校招生扩招政策时,整个高中阶段的教育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育质量远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情况下的扩招,直接导致了高等学校生源质量的下降。与此同时,在招生制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各种类别的招生并行(如特长生、艺术类、专升本、定向培养等),导致高校生源条件复杂,基础参差不齐,使得教学的组织实施和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因此高校扩招后,扩招的人群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呈递减态势,在生源质量上不能不对教育质量产生影响。
  
  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对策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社会衡量高等教育价值的主要尺度,也是高校存在与发展的关键。高校必须坚持把教育质量放在首要,以质量求生存才能实现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不断的提高教育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
  教育经费,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经费是高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增加教育投入与改善办学条件是确保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质量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想方设法增加教育的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首先,国家和地方财政要继续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其次,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改变过去完全由政府办学的单一模式,形成由国家办学为主和民办、私人办、企业办、中外合作办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加大社会力量办学力度,促进社会民间资金、国外资金对教育的投入。再者,鼓励各类高校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学科,兴办校办企业,一方面可以把学校的特色学科推向市场,更好为社会服务,此外可以获取一定的经费来增加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和宏观监控
  高校构建新型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要以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为指导,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同时,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完善本科教育质量评估和宏观监测的机制,加强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认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检查,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动态监控。还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教育质量评估体制逐步由以政府为主体转向以社会为主体,由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劳动力市场、学生家长组成类似的“中介机构”承担起质量评估的部分责任,有助于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有助于质量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3、优化教师队伍,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力度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知识结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成才。没有一流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事业性强,且相对稳定、富有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大规模扩招后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因此,优化教师队伍,不仅要在数量上实现科学合理的生师比,更要在质量上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高层次优秀教师比例,培养和引进其专业学科领域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同时,加大对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熟悉高校的教学特征和环境。规范教师培训的管理制度,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培训选拔、评价机制,明确考核标准,严格执行考核,做到奖罚公正,并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等联系起来,为高校教师的培训提供切实保障。
  4、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把好生源关
  盲目的扩招使学生整体素质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也是造成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首先要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在科学设定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对各类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录取分数线亦应科学合理地划定,防止一些学校因为招揽生源而过于降低录取分数线,以尽可能保障高校招生的应有的质量。同时,改变招生考试的模式,如参照目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模式,采用笔试加面试的方法,根据各类学校的特点和要求招收思想素质高、学习成绩好、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素质强的学生。高质量的生源是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的一个重要的保障。
  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非常关键,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些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把它们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以重视和解决,才能保持高等教育健康稳定地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1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02211。
  

相关论文

教育大众高等教育高等质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谈如何提高办公室文秘工作的质量和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