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关于中学数学因材施教教学的思考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学生也是如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是应该重视学生的差异性,为激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进而吸引绝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使用不同的方法,讲授不同深度的知识。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也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面对学生,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双差生”,我们应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们学有所成。
  一、走进心灵,了解学生类型和特点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可将学生的类型和特点分为以下几种:
  1.智力型。其实所谓“智力型”学生,主要是指学习能力相对较强、主动性较大、理解等方面能力较好的学生。针对这类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特点。例如,在讲授“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教学时,在充分理解定义中的反比例系数k≠0、未知数指数为-1的基础下,可以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下面知识:“已知y=(m+2)x|m|-3是反比例函数,则m=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思考下强调指数的意义,得出:∵|m|-3=-1,∴m的值为2或-2,又∵m+2≠0,∴m=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类学生的特点,让知识的教学更进一步。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又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习不得法型。这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目标,想把学习学好,但是因为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习成绩一直未有突破。针对此类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的运用中,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具体的定理是如何理解。即在“a2+b2=c2”式中,a与b是指代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直角边,c是指斜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具体的例题进行巩固: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4,x,则x2= 。一般,学生的解答为:∵a=3,b=4,a2+b2=x2,∴x2=25。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于死板,因此想当然地将3与4理解为三角形的直角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提醒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即b=4也可能是斜边,则有a2+x2=b2,此时x2=7。
  3.外因导致型。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不能把心思投入在学习之中。针对这类学生,教师不能要求过高,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知识的基础性。
  例如,在讲解到“分式加减”的知识时,只需让学生明白下面的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加以巩固:■+■=________。用公式将分子的式子进行加法运算,即得a+3b+a-b=2a+2b,∵2a+2b=2(a+b),∴分式的值为2。(分子中的(a+b)通过约分相互约去。)在针对这类学生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对他们的思想教育,让知识与思想双管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因材施教,切实做好学习目标
  1.“定好起跑线”。在了解学生内心的情况下,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对学生分层后,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数学基础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更强。
  2.备课设阶梯。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D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C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B、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让学生深刻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D四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3.讲课沿阶梯。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也应注意。就新授课而言,四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四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另外,课堂练习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教师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问题,完成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便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4.总评分析分阶梯。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如果在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之外,能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首先对完成情况的学生将小队的分数增加,(本班级采用“六人小队”评比制度);其次对未完成的学生将小队的分数减低。当然必须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我也发现许多缺陷:(1)学生的波动性较大;(2)学习的坚持性较差;(3)学生的自觉性不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必须不断地改进因材施教的手段,不断地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教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相关论文

因材施教中学数学数学中学教学关于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