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论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的中学美术教育功能

  
  一、引言
  美术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个人所具有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是成功地从事审美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个体审美能力的构成要素有感觉、知觉、注意、想象、情感、思维等。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在。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通过对这些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的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为了审美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方面。
  三、陶冶审美情操
  情操是由情感和思想综合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或社会意义的食物所产生的复合情感。情操的核心的是情感,通过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知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审美情感为审美活动提供心理活动。审美情感并不是审美活动的某一阶段所持有的,在审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始终伴随弥漫着审美主体的心理状态和心路历程。诚然,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要以审美对象为基础,受审美的对象的限制和制约,但并非消极被动的适应,而是要渗透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没有审美主体积极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有审美活动,就谈不上有美,美术教育要善于发掘艺术作品内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转化为学生的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爱美的情操,这种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参观、作品欣赏、写生和临摹优秀作品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从自然、社会等范围多方位展开,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价,使他们养成深入体味审美对象的习惯。
  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造的杰出的美术作品中,包含着人们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的不懈追求。审美情感愈丰富,人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并实现审美理想,以更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再次,审美情感可以构成审美活动的基础,以前审美活动中审美情感的积累就成为主体再次进行审美欣赏的基础,没有审美情感的积累,人很难真正地欣赏美。
  四、发展创造能力
  创造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的得以更新于发展的活动。创造性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是指不断发现和更新着的生命活力。后者是创造性最基本的内涵,又是前者的基础和源泉。创造力的实质在于一种持久的生命活力。中学美术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的功能主要在于激发和丰富个性生命,使之具有自发涌现的创造欲望和动力,高度灵敏与发达的创造能力和自觉地创新意识,并由此为思维和实践等方面的创造力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美术教育是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提高学生美术修养,一个重要的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把学生领进一个特定的艺术境界,在对美术的欣赏和评价中,引出联想拓宽审美意识的范围,激发起思想情感的波涛和对美术作品的重新认定乃至或去填补,或去创造出“新形象”,也就是说要善于引发学生在美术接受中进行再创造。学生身心投入的审美活动集中体现了创造性的主要特性,尤其接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美学原则更强调“神”和“意境”,如“似与不似之间”“计白当黑”的绘画理论,就充分给接受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意外之象”的想象的,总之,在美术教育中只有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再创造,才能实现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不断创新。
  五、培养道德品质
  从个体的发展角度来说,人们的道德状态是从审美状态发展而来的,道德修养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上,道德教育始于美育。良好的艺术素养对于健全人格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有着强烈的情感和德育功能,对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是不可缺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术学者孜孜以求的作品,实质上正是他人格的体现,美术教育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即通过美术教育为学生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得他们能从感觉和体验创造中获取实现自我生命的潜能和乐趣,获得真善美等人格素质的熏陶和洗礼。
  美术教育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具有综合协调的作用。通过美术教育,激发和熏染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从内在真诚地自发地甚至愉悦地去实践道德品质的善,通过对一些较高道德价值的艺术品的欣赏,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感受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良好的道德观念。美术教育若能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对我国民族人文素质的提高将起到巨大的推动的作用。
  六、结语
  中学美术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既懂得如何在美术作品中发现和欣赏“真”、“善”、“美”的东西,又能够发现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丰富他们的思想感情,鼓舞他们的生活意志,得到美的熏陶享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学美术教育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学到真,习得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趋向真善美的愿望,陶冶和提高情操,从而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关论文

美术教育教育课程改革背景美术改革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