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与理性的坚持

  
  新的课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新的创意。更让我们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能让老师一改过去一根粉笔一言堂的灌输模式,并能更切近的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因素,更好地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无疑是新的课改的活力所在,无疑昭示了他的生命力,但我们却应清醒而冷静地认识到它也有其局限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未必没有其优越性,所以由此我们应慎重的摸索前进,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摒弃他们的不足之处,这样,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才会真正发挥教师教者的作用,才会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此我们不得不对今天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教育理念有一个正确而深入的认识。
  一、我们要理清教学主体
  今天,我们提倡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为主体”代表了一种成熟而先进的思想,因为从学习的角度学生确实是认识的主体。怎样才能真正体现这一主体性呢,或者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价值?我想必须让学生学习,让他们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主意识,不是被动的跟着老师的问题走,而是主动地从教材中生疑、存疑,达到渐悟。并能放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探究出新知,所以语文课要让老师走下讲台,放手让学生读书,让他们用他们那个年龄所特有的心灵感知文章,与作者沟通,这种感知是独特的,是老师的讲授所无法代替的,教师的作用全在引导、点拨、解疑。
  但是返回头来,我们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却不得不补充一点:未必所有的课堂都应放手交给学生。有些难以理解的艰深的文章和诗文却必须要回归到教师的教,因为那样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实在是“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教学其实应更多地遵循学习的规律,所谓“文无定法”,其实“教也应无定法”,主要还是看怎样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长人生的认识。
  二、我们应重知识,又重能力
  现代教学理念中,知识与能力是教学要达到的一维目标,对这一点,我们认为,确实很切合实际。丰富知识的储备,对学生来说相当重要,而能力也才是学习进而积累知识所要达到的更高一层的目标。但是怎样提高能力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况且,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人们多强调的是能力,而忽视了知识的获得。比如,对于词性、语法、写作方法、大家都讳莫若深,避而不说,以免落入传统教学的桎梏。可是试问,没有字词句的积累,没有一些最基本的语言知识,那能力又从何谈起呢?无怪乎对学生谈到语法知识,他们要大呼自己是“法”盲呢!所以由此看来,最基本的知识还得俯首去教、去学、去落实,而基本的技能也必须要教给学生;有了丰富的知识,有了驾轻就熟的方法,才能真正变成能力。
  三、过程需要体验,方法也得传授
  现代教学目标中,强调了过程的重要性,也就是学生要参与到整个课堂中,去认识,再体验。这确实体现了学生应自主地去学习这一理念,而没有单纯地指向某一死板的知识或技能。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深入其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这样做我们得益的同时,又不得不提出了一个质疑,有了这个过程,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吗?
  现代课改中强调的是学生如何自主、合作、探究、自行体验与学习,强调老师只需导,只需点拨,这确实改变了过去一言堂、硬灌的不良作法,但是这样学生是否真能拨开重雾,获得真知,确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也许对于见多识广、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这种方法真的是因材施教。可是对大多是学生来说,他们毕竟有生活环境的局限,年龄的局限,在加上“书林无边,学海浩瀚”,就这样放手让学生悟,对他们来说真的是“难于上青天”,所以我认为教师的教确实不得一棍子打倒,而一定的方法技能也应该教给学生。因为那也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既然能让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为什么要让他们像无头的苍蝇四处乱撞,不知出路在何方呢?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应体现语文的本质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确实是整个教育的共同目标,作为人文学科,注重人性化教育,让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无可厚非,应该也是现代教育新理念下语文人文价值的体现,让学生从书本走出来,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形成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为,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就是“人学”,通过文本了解生活、社会、人生,正是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也由此体现了人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老师意识到了学生这个认识主体,让他们动起来,调动他们作为人的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说,让他们做,于是学生的行为没有了束缚与压力,这无疑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培养。可是假若只注重他们的个性张扬,则根本不利于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巩固,也不利于形成认真勤奋,踏实肯干的富于魅力的人格,再加之在现代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下,学生心态浮躁,又要提倡个性张扬,这无疑会让他们目中无人、烦躁、盲从,导致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滑坡,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成了一个肥皂泡。这真是一个堪忧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否走入了一个误区,传统美德的沦丧是否也是学生价值观的又一缺失。
  因此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语文教育反思再反思:我们是否应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同时保持清醒而理性的认识,究竟怎样才能搞好语文教学,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的教化作用,使二者不偏废,使传统与创新达到一个新的结合点,而不是重此轻彼,甚至全盘否定,让语文向着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真的任重而道远。 

相关论文

语文教学语文理性理念更新教学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