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经典管理定律对教学激励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3-0102-03
  
  所谓管理定律,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形成的管理思想。它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特定的环境,而且也能够应用于各个领域。正是由于管理定律的这种特性,它愈来愈成为当今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学激励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本文试通过八条经典管理定律,对教学过程中兴趣、目标、尊重、信任、赏识、奖励、竞争、成就的激励策略进行分析和诠释,从不同的视角对教学激励的核心内容进行阐述,希望能为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一、兴趣激励:“内需”重于“外需”
  【钓鱼效应】:在钓鱼的过程中,鱼因为喜欢饵而上钩。在行为心理学中,一个人因为强烈的内心需求而产生相应行为的现象,称之为“钓鱼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欧佛斯特曾说过:“人类的行动产生于心理的需求。因此,打动人最好的方法,首先是引起对方内心的强烈需求。”内在需要是指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深切的渴望,一旦遇到合适的诱因,这种渴望就会转化为动力并付诸行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就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兴趣能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持久永恒的动力,还是实现梦想和创造未来的支点。内在需要是兴趣的基础,兴趣是内在需要的延伸,如果对知识只停留在表面的需求,那么它注定只能成为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不可能变为精神文明的食粮。因此,教学应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入手,达到内外统一的目标。
  二、目标激励:选择决定价值
  【快车道效应】:由于快车道限制了许多车辆的通行,从而使允许行驶在快车道上的车辆畅通无阻,并迅速地到达目的地,这种现象被称为快车道效应。
  激励必须带有一定的指向性。没有目的的激励是发挥不出它的最大作用的。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表明,人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将会达到某一目标的情况下,他的行动才会得到有效的激励。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是教学激励中的重要环节。赋予学生亲自定制目标或参与制定目标的权利,“制定―实施―实现”的过程会让学生体会到目标的真正意义。目标激励,不应总是着眼于目标的内容或达成,而更应该重视生成的过程,以求真正实现它“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作用
  三、尊重激励:在“自尊”的基础上赢得“他尊”
  【鲍雷夫法则】:要想建立合作和信任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和尊重他人。
  尊重激励也被管理学家称之为“爱的经济学”,它不需要资金的投入,只要注入赏识、关心等情感因素,就能获得产出。现在多强调“尊重他人”、“尊老爱幼”,但却忽略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尊敬,首先应尊重自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学会自我尊重。在自尊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尊敬别人,也才能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自尊”的培养,等于在进行自我激励。“自尊”和“他尊”都是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的方式,但“他尊”更多的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获得,而自尊则是对自我的满足和信任,这就好比学习动机中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根本,外在动机是辅助,教学激励应该把“自尊”捆绑在尊重激励上,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从而推动教学工作的展开。
  四、信任激励:参与式自我管理
  【倒金字塔法则】:在组织心理学中,人们把传统的金字塔组织结构倒置从而使下属人员积极性高涨的现象,称之为倒金字塔效应。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需要,赋予个体一定的信任和自由,可以释放出隐藏在个体内部的巨大能量和热情。
  社会学家认为:一个社会的运行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作为润滑剂。否则,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信任可以催生出许多附属品,它使人感到安全、自信和充满激情。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肯定,以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现代企业中讲究领导向员工“授权”,在教学中也应该倡导教师的“权变”。权利的下移,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有益于学生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其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信任不仅能促进学生在个体能力上的发展,而且还会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如果学生能徜徉在信任的海洋中,即使学海茫茫,最终也一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五、赏识激励:关注“闪光点”
  【比马龙效应】:把人比成龙,他就会像龙一样表现;反之,被比成马,就会像马一样表现。比马龙效应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它强调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在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在不被重视、得不到激励的环境中,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出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行动也会变得积极,最终取得成就。在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吝啬对赞美的使用。要强化学生的长处,弱化学生的短处,久而久之定然会达到期望的效果。在对待学生时,很多教师往往只集中在分数或学业上,而忽略了其他的“闪光点”,这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伤害和困扰。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个人都有他值得赞扬的地方。因此,当我们想改变别人的时候,应该首先想到赞美,纵然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们也应该赞美,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
  六、奖励激励:“重赏之下,未必有勇夫”
  【德西效应】: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其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奖励作为激励的一种手段,能激发人们自我完善的积极性。任何人都希望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认可,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而获得奖励是被肯定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教学来说,奖励提供了一种愉悦的氛围,学生的情绪因受到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而高涨。但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此时再对学生进行奖励,不仅不能发挥它本身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经常性的使用奖励会令学生把奖励看成是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行为偏离,而只注重眼前的名次和奖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正确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不是将奖励视作激励的唯一手段。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这种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兴趣是不可能长久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奖励只能作为“内在成功”的辅助性工具,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才能和体现自身价值远比奖励更为有效.
  七、竞争激励:培养自我挑战意识
  【鲶鱼效应】:挪威人捕沙丁鱼运回码头卖,为了保证到港后鱼还是活蹦乱跳的,渔民们会在其中放入鲶鱼。鲶鱼精力旺盛,总是在鱼槽里游来游去,这样沙丁鱼也就跟着一起活动,鲶鱼起到了催活剂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证明,竞争是激发个体潜能的有效手段。在竞争过程中,随着个体渴望获得自尊和成就的动机加强,并伴随着不甘落后的心态,这些因素促使情感和思想的同时亢奋,使个体在面临挑战时能够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从而达到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外部压力是激发斗志的一个重要诱因,但学习的产生不应只源自外部刺激,而更应该从自我挑战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充斥着大量人为的竞争因素。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这种激烈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可是由外部因素引发的激励,缺少了个体内部因素的共鸣,是无法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竞争应是由内而外的自我挑战。将自身的不足作为参照物,把完善发展作为目标,不断强化和改善,战胜自身的弱点,这才是竞争激励真正应该达到的目的。
  八、成就激励:“以小见大、点滴累积”
  【头衔效应】:日本管理学家田中一郎提出,一个人一旦获得了某种头衔,不管头衔是虚是实,人们往往都会努力去适应这一头衔的相关要求。
  在马斯洛和彼得“需要层次理论”中都提到了“自我实现”。作为最高阶段的人生需要,它意味着个体需要自我成就的体验。研究表明富有成就感的个体常处于一种满足、愉悦的状态,其自信心、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做事的效率都较高,也易于取得成果。因此,在教学过程,成就激励应重视个体成就感的培养与获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热情。学习成就感的获取需要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目标定的太高或内容分的太细,都会导致学生在尚未开始学习前就产生厌学或自卑的情绪。学习效能感一旦降低,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品尝不到成功,反而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最终放弃学习。因此,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及如何将教学内容合理呈现,就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学习应赋予每个人这样的机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正确认识,进而取得显著的成绩。
  目前教学激励的运用在方式方法上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如何完善这些缺点就需要我们从理论方面入手,认真研究其产生的根源,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巩固。借助管理学的经典定律来看待教学激励,是希望以不同的视野更为详实地解读其背后的本质,从而为实践教学鼓励提供一个全面、科学的框架并树立正确的理念,使教学真正朝着 “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方向发展。
  

相关论文

定律启示教学经典管理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