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构建基于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主体性与多样性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尺度,体现着人全面发展的程度和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发挥,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尺度。目前由于不少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利主义意识太强,缺乏社会价值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弱点,探讨强化对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多种适当有效的形式搞活思想政治工作,以求构建以大学生为本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与多样性的重要性
  1.高校学生的主体性的内涵
  高校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内在特性。
  (1)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活动过程中,大学生的能动性集中表现在他们能主动、积极地获取和作用于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则体现在对活动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主动组织管理等方面。
  (2)自主性。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自尊、自强、自立等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
  (3)创造性。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造性集中表现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能力,意味着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等。
  2.高校学生的多样性的内涵
  高校学生的多样性也可以称之为高校学生的个性。个性是个体身上有别于他人的、经常稳定的心智独特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预言:21世纪将是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个性既是教育的依据,也是教育的结果,只有尊重个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充分发展个性的教育,才是真正理想的教育。
  3.两者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被动接受,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留声机”和“存贮器”,他们的反映会能动的影响到教育者的施教过程。只有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真正得到发挥,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有利于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找到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位置,使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得以充分发挥,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学生主体性与多样性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会调动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多样性,从而形成一种双向良性沟通循环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在教育中丧失“主体”地位和“个体”身份。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本应是活动的“中心”,是活动的主体,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探索活动为主的。然而,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社会上需要什么,学校就培养什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从“将来毕业后怎么样才好用”这一点出发,这就是所谓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一切都由校方设计安排好,学生的义务就是服从,从而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沿袭“抱着走”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抑制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发挥。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起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系列的弊端。思想政治工作“行政化”,教育内容“空泛化”;教育方法“单一化”, 思想政治工作者俨然以“导师”自居,始终没有摆脱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压你服”的单向教育模式,把“高”、“大”、“全”的理想要求硬性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压制。
  3.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讲授思路呆板陈旧,培养学生主体性与多样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责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身主体性与多样性的主渠道。但就课程设置而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时效性不强、教材体系不尽合理,不仅让教师大为头疼,学生也感觉虚空,整个授课过程味如嚼蜡、意味索然。因此,只有真正发挥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才能有效根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与多样性发挥的缺失和扭曲问题。
  三、强化高校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强化高校学生的主体性与多样性就是要强调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给学生自主权,注重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其展示自己才能的欲望,进而发挥其潜力。。
  1.尊重并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多样性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
  尊重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尊重学生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同时又是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实现的目标之一。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强调学校和老师“ 既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
  2.高校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以此来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多样性意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大学生个体发展成为独立、自主、自由的具有主体性的人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把学生主体意识的培植作为首要任务。在强化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要鼓励创新。唯有创新,才有进步,才有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求异创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开拓精神;敢于冒险、求真求实、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献身、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利用社团、互联网、校园文化建设等手段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时代新面貌、新思路,以此来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多样性。
  (1)在社团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性作用。高校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耳目”,也是学生们的“传声筒”和“扩音器”。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透过它们即时反馈到学校,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载体,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发挥学生在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采取鼓励、支持等手段,引导学生社团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本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计划、管理,设立专门的网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3)在校园思想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校园文化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鼓励支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建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明确了解校园文化在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而且也使一些校园行为文化逐渐渗透到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中,从而使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追求与学校的培养目标接近一致,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以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充分调动大学生的道德积极性,强化道德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活力,促进学生主动寻求、主动学习,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抵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取得更好效果。
  

相关论文

主体性多样性思想政治主体基于
基于数据系统的电力杆塔共享运营策略
基于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
基于学习通SPOC的高校保险学课程教学
基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创新思考
基于协同理论的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基于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