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抑郁心理产生的因素及对策浅谈

  
  一、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征
  大学生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木僵。常表现为爱好丧失、无愉快感; 精力明显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钝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或体重下降。
  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有抑郁心理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在2010 年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人数占大学生总数的31%以上。大学生中存在有抑郁心理的打斗为轻型抑郁症,这种状态可以随着学习状态、情感状态等的改变得到缓解或痊愈,但是一些较为抑郁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则可能出现心理崩溃的现象,最终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状况,例如近年来在新闻报道中层出不穷的大学生自杀、故意伤害他人等一些报道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大学生的抑郁心理通常表现为心情压抑、沮丧、烦躁、忧伤等,其中心情压抑是大学生抑郁心理中最为明显的一种,这也是由当代大学生所承受的各类压力较大而造成的,学习和生活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压抑心理的主要因素,而情感、家庭等一些因素则容易造成学生的烦躁、忧伤等一些情绪。心情压抑作为大学生抑郁心理中最为明显的一种表现,其主要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缺乏生活信心、丧失生活目标,最终感到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个人追求无法实现,最终恶化到自负、自责、自我价值缺失,认为自身生存没有价值或对社会没有价值,因而出现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情况。
  二、大学生抑郁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
  1.不适应大学环境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情绪起伏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大致表现如下:部分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整日焦虑不安;部分大学生则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绪好时待人处事入情入理,情绪差时,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群体性的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学生的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往往会造成一些恶果,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又多是后悔不已。
  4.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三、预防和矫正大学生抑郁心理的具体对策
  1.大学院校应当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理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尤其是在当前学生学习和社会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学生更应该学会放平心态、找准定位,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全面的心理教育课程让学生主动的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及早的发现个人问题,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逐渐解除心结。在心理教育课程当中推荐组织适当的情绪宣泄活动,这样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发泄心中的压抑感,从而找回正常的情绪,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2.要通过认知来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和自卑行为其实是一种消极的防御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产生不敢于认可自身能力、不敢与外界交流,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我孤立、疏远他人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当通过心理治疗中的认知疗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心理,通过客观的自我认识来正确的认识自己,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重建自信和自尊。
  3.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这样他们就可以有意识的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培养良好的个性,在生活中保持自信乐观坦诚豁达坚韧的心理品格,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压力。学生最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助。
  4.迎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力量。首先对全校的学生工作人员进行心理辅导课程培训,让他们掌握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全面掌握的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运用心理学知识做好学生各种工作。其次可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等舆论宣传的作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的教育气氛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调式作用和凝聚作用。

相关论文

对策抑郁因素心理大学生大学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