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基于过程考查和能力评价的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6-0042-02
  一 考试方法改革的思想观念要更新
  1 加强考试改革,完善考试制度
  考试改革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的实施成败。搞好考试改革,就必须深入调查、细致研究,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诚信考试,严肃考风考纪。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多部门联动,潜心研究教学和学生管理,不断完善和创新相关考试制度和管理规定,以利于考试改革的健康发展。
  2 明确考试目的,更新考试观念
  科学的考试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期末考试不仅仅是验证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而是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灵活运用程度的全面检验。考试也应该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通过试卷信息反映出课程教与学的有效性。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课程教学就此结束,应该是一种学习效果反馈,依据反馈相关信息合理调整下阶段学习安排,充分发挥考试导向价值功能。
  3 加强过程考核,创新考试形式
  目前高校还是以期末闭卷考试居多,期末成绩在总成绩上占比过大。因此必须调整考试比重,丰富考试结构,创新考试形式,加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的有效结合,增强过程考核,全面考查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水平。按照课程特点选择合理的考核形式和考试方式,将课程考试分阶段进行,使考核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形成性考核形式如平时作业,课堂笔记、分组讨论,实验报告,网上交流,项目竞赛,平时小测、论文作业等形式,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对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育理念,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4 注重能力评价,创新考试内容
  创新考试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思维。[1]教师应依据学生理解能力、专业特点、教学目标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等因素,进行科学的能力评价。积极培养学生“四创”(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在考试命题和评分标准上进行创新,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考核的人性化。命题要突出能力考核,促进个体发挥,积极给予学生自主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考试命题可体现开放性,即试题内容开放、参考答案开放和答题方法开放。试题评分标准可体现人性化和师生平等性教学理念,经过消化吸收创新得出的答案可获取高分。形成性考试形式促进了考试内容的及时调整,反映了当地社会的科技、经济等发展要求,全面考核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最终达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式教育的目的。
  二 考试方法改革的思路规划要创新
  1 加强过程考核,改进评价方式
  过程考核使考试时间阶段化,考试评价也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过程评价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自信心及合作精神,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阶段性过程考核可以及时反馈教与学成效,查找出教学过程中问题根源,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活动计划,以便获得更理想的教与学方案。阶段性过程考核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过程和体验,使师生更加重视交流合作,促进学生改变平时“松垮”期末“紧张”的不良学习现象,避免出现期末考试不及格率现象。
  2 推进试题多样化,改革考试形式
  考试内容应加强对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试卷内容设计上与应与教学改革相对应,注重考核基础的同时加大考试题目的灵活性、应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应用型题目占比力求超过40%。加强试题多样化,改变考试形式。减少纯记忆性客观试题比重,增加主观性试题的比重超过60%,充分呈现应用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的魅力。注重命题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应用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期末试题力求多样化,每科试卷至少出5种题型以上,增加应用型题目、设计型题目和综合性题目,体现题目的创新性和开放性。
  3 加??实践考核,促进考试创新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是理论知识拓展的重要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意义重大。[2]通过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如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实验报告等做出科学合理公正评价。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实现学生科研探究能力的增强。由学生自行成立科研兴趣小组,根据兴趣方向,在教师指导下自行选题、自主设计校内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周六日等业余时间,申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参与河北省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申报及研究工作。通过校内研究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创新训练项目这三类项目的申报、进展及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评价,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3]
  4 突出课堂讨论,重视论文作业
  传统互动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单方面提出问题较多,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较少,很难把握整堂课的教学质量,通过增加课堂分组讨论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课堂分组讨论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整个教学情境中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1次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作业,要求学生按照学术论文格式书写,并在课堂上进行讲座式交流汇报。学生以3~5人一组完成作业,成绩按照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综合评定。这样学生即可及时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最新研究动态,还可提高查阅参考文献资料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科研探究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提升。对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学术论文,鼓励学生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并按照激励政策及时给予相应的奖励。   5 创建评价反馈机制,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期末考试结束后,教师应综合、全面分析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的结果,客观、公正地给出综合评价。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有效反馈机制,注重形成性过程考核和最终结果考核的结合,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完善教学计划和教案修订,选择更有效的考试形式和方法,[4]促进学生调整学习方向,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考试考核水平。
  三 考试方法改革收获颇多
  1 推动考试形式开放创新,促进考试评价趋于合理化
  闭卷考试形式过于单一,考查内容偏于机械记忆,而且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通过考试方法改革,促进课程考核形式开放性,如过程考核可采用开放性试卷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课堂讨论可采用课下研究与课上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听课笔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上课的情况,可作为评价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而论文大作业则采取课下准备和课上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个考核过程从封闭式逐渐转变为开放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坚持考核形式多样化发展,促进过程考核趋于科学化
  考试改革之前的考核仅由出勤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而改革之后的综合成绩由“出勤+课堂讨论+听课笔记+课上作业+论文作业+课下作业+课程实验+阶段性考试+项目研究(竞赛成绩)+期末考试”等十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从原来的占总成绩的70%下降到40%,阶段性考试占20%实验成绩占10%其他平时成绩共占30%。考试改革实现了考核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 突出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竞赛成绩计入考核成绩
  相应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申报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将比赛成绩按学校规定转化为一定学分,计入考核成绩。
  4 实行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促进评价结果更加公平合理
  在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中,期末考试成绩决定了学生的总成绩,而考试改革后的评价体系使每个教学环节成了考核的一部分,考核方式由总结性评价转变成了形成性评价,实现了全程化考核。
  总之,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使全过程综合性考核评价模式更加灵活多样,体现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推动了教学教法改革,完善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量。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助于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关论文

基于评价过程能力高校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