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学的探索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宝鸡人文地理环境下的西府曲子研究》(项目编号:14JK1020)、宝鸡文理学院校级重点项目《西府曲子的人文地理特征研究》(项目编号: ZK12080)、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科技创新背景下西府曲子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课题编号:2016KRM116)研究成果。
  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1.教育观念
  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非遗文化的潮流之下,各大高校也开始在音乐教学方面尝试革新,尝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然而就各大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情况来看,收效甚微。在民族文化体系中,民族音乐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就当前国内音乐培养情况来看,人们更加倾向于西方乐器,诸如小提琴、钢琴等,对于民族乐器的学习不够重视。
  2.课程安排
  就当前情况来看,国内许多音乐学家倡导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学体系,立足于西方音乐文化基础,大力发展本地区、本民族传统民族音乐,尤其是非遗音乐。就当前各大高校音乐教师队伍现状来看,多数音乐教师毕业于国内音乐专业院校,部分音乐教师是从海外音乐院校学习归来的。就当前国内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创建情况来看,仍旧是基于西方音乐教学模式而创建的体系,为此,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上更加倾向于西方音乐体系。在此情况下,学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多为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在非遗音乐文化课程方面则存在极大的欠缺,这使得各大音乐院校毕业生在今后的从教过程中难以实现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学的意义
  1.推动非遗音乐发展
  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工作时,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策略,促使民族音乐文化实现创新发展,得到有序传承。作为知名音乐家,洛秦先生曾就音乐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论述,指出音乐文化是相互交融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地方文化中,音乐文化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充分体现了地方民众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音乐是文化和情感的积淀,是文化和情感的内涵部分。本土音乐的形成是几代人、几辈人通过生产、生活实践创作得来的,为此,应将本土音乐视为地方活态文化。在西方音乐文化传入我国之后,年轻一代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极大,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认识却越发浅显。在此情况下,引入本土非遗音乐,创建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加深青年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拥有良好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还能够促使非遗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强化民族本位思想
  音乐不仅是文化层面的交流,还能实现精神、情感上的交流。在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学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对本土非遗音乐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接受本土非遗音乐的熏陶。在此情况下,不管今后学生去向何处,归向何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学习还是就业,只要人处于流动的状态,音乐文化都将以流动的形式随之而行,进而促使国民的民族情感得到增强,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发展与传播。本土非遗音乐文化中包含了较为深厚的民族情感,能够促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促使民族凝聚力得到增强。音乐生活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基于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将会对学生的音乐生活起到丰富的作用,促使民族本位思想得到贯彻落实。
  3.培养特色音乐人才
  当前国内高校所应用的音乐教育体系多是借鉴西方音乐教学体系创建而成的,为此,所培养出的音乐人才与其他国家的音乐人才不存在质的区分,所贯彻的也多是西方文化思想,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少有涉及。在此情况下,想要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人才并非易事,而基于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接触本土音乐文化的?C会,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加强对本土音乐的认识。在系统性学习、长时间接触之下,学生必然会对本土非遗音乐中的文化有深入认识,也必将会在此方面学有所成。在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熏陶之下培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人才,不但是能够在教育、经济等多领域活跃的人才,而且是能够开展区域性文艺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
  1.完善非遗音乐课程体系
  鉴于国内高校音乐教育体系的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非遗音乐课程体系的完善工作。促使传统音乐中的精华部分能够得到充分开发,促使有关传统音乐的现有研究成果能够在专业课程中得到应用或体现。对于音乐院校而言,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开展非遗文化保护的契机,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地方优势,促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在音乐课程设置过程中,应避免出现“重西轻中”现象,要促使传统音乐能够在高校音乐课堂中实现理性回归。为促进本土非遗音乐项目能够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还需从下述方面着手,开展好相关工作:第一,做好本土非遗音乐理论体系创建工作,并开设相关课程,诸如西北地区传统民乐概论等;第二,开设本土非遗音乐技术性课程,诸如演唱、演奏等;第三,建立本土非遗音乐教研室,做好相关教材编制工作,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工作,促使现有非遗研究成果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
  2.聘请非遗音乐艺人授课
  事实上,民间艺人走进高校课堂讲学并非是稀有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现象极为普遍。正是因为这些民间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民族音乐家。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在高校音乐教学课堂中已经鲜有非遗音乐艺人的身影,似乎这些在传统民族音乐上大有成就的人在今天变得“难登大雅之堂”了,这使得高校音乐教学工作与传统民族音乐渐行渐远。在国家大力提倡保护非遗文化的今天,为促进本土非遗音乐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聘请非遗音乐艺人授课无疑是最佳的策略,从而促使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能够为学生所接触。在聘请非遗音乐艺人授课的过程中,应配备专业音乐教师,共同合作,联合授课。其中,专业教师以负责理论教学为主,就非遗音乐艺人所不能解答的专业性问题予以讲解,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本土非遗音乐教学工作效果倍增。非遗音乐艺人授课的过程中,应就本土非遗音乐的下述方面内容进行说明:一是演唱或演奏的特定性;二是艺人自身学习经历的介绍,主要就学习方法、学习心得进行分享;三是明确音乐教授方式;四是简单说明该音乐的发展现状。
  3.创建非遗音乐文化基地
  创建非遗音乐文化基地对于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的引入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使本土非遗音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实现有效融合。在此过程中,高校必须立足于地方实况,对本土非遗音乐进行挑选,以做好非遗音乐文化基地创建工作。在非遗音乐文化基地创建之前,必须要做好调研工作,明确基地建设地址,加强和地方政府以及文化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促使建设工作能够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保证建设的进度和效果。非遗音乐文化基地建设工作还需要坚持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共监督、同管理,积极创建基地管理委员会,选出专业,设置专岗,做好联络,协调工作,确保基地在建设完成后能够实现正常运行。就基地活动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两大重要环节:一是田野采风;二是音乐实践。高校应积极组织音乐专业学生开展这两方面的工作,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学习能力。
  针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在发展规划纲要中作出指示,指出高校要坚持特色办学,立足于地方文化,增强办学特色,促使地方文化得到更好发展,从而实现地方文化艺术和高校艺术教育相结合。而作为高校,应承担起发展本土非遗音乐文化的重任,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相关论文

音乐教学音乐本土高校教学文化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