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论禅宗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禅宗是印度佛学思想在公元五世纪末菩提达摩传入中国东土后,经过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传播流传和隋唐时期的兴盛繁荣,在中唐时期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互交集和相互融合,渐渐形成与中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佛教思想,并形成各种不同的佛教宗教流派。在中国佛教的各个流派中,禅宗的流传时间最为长久,直到至今仍然延绵不绝,它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许多著名思想家均从禅宗中汲取营养,它是中国哲学思想家建立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渊源之一。众所周知,中国绘画艺术的最大支柱是中国哲学,故中国绘画艺术不可置疑地受到了禅宗思想的深刻而深远影响,可以说,禅宗思想在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领域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大作用。
  禅宗的本意要求人们的信仰与其实际生活统一起来,禅宗的佛律中所说的对佛的醒悟,也即对自身的醒悟,禅宗主张“顿悟”说,即不必出家,也可成佛。对自身的醒悟,重要的不是“由人到佛”,而是“由佛到人”。禅宗不讲究诸多繁琐的宗教教义和仪式,它比其他任何宗教流派更加相信,言辞语言是无法表达事物的真理的,“语默动静,一切声色,尽是佛事”,对自身的顿悟离不开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即所谓“担水砍柴,莫非妙道”。禅宗告诫人们生存和生活是“顿悟”的基础,人间俗事是觉悟和修为的大本营。既然参禅悟道可以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住坐卧中进行,绘画行为作为画家情感和心绪的自然流露,画家的参悟禅道就渗透于作画行为的每一个具体的实际过程中。
  魏晋时期的玄学家们空前盛行老庄的“无为”思想,此时印度佛学思想的般若空性思想与当时玄学家的无为思想不谋而合,于是玄佛合流,同时,禅宗的兴起,大大超越了魏晋时期玄学家对庄子“无为”思想的运用。于是由“无”去悟道,以无解空,禅宗认为无心即是平常心,只要一个人的心不执着于某一念想,衣食住行等一切有关生存的行为都是禅道,当下无心便是本法。“平常心是道”和“无心是道”是对禅宗的正确理解。禅宗的思想着重无相说和色空论,其思想内涵以空性为主。禅宗思想通过对空性的了解消除人们的烦恼,透过对空性的认识解断人们的知障。禅宗《般若多心经》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色,空即是空”,即是对空性思想的具体解说。色是指具体事物,在禅宗看来,色不自色,皆由因缘而生,所以色即是空。以“色”显“空”是禅理,关键是不能住心于“空”,就像不能住心于“真”一样,即《坛经》的“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事”与“色”,皆可看成是悟“真”、悟“空”的法门。禅宗的空性思想对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领域带来直接冲击,例如南宋马远的传世名作《寒江独钓》,描写的就是一种萧疏宁静、幽僻清冷和空灵幽远的境界,用来抒发作者孤独郁闷、抑郁悲愤的感情和情绪。中国绘画艺术中对“虚”与“空”、“淡”与“远”的意境追求即是准确揭示空性思想的禅宗意义,中国传统画家对“虚”与“空”的禅宗思想的意境追求的作品很多,如唐代王维《江干雪霁雪溪图》即充分表达了画家对“淡远”、“虚空”的荒寒寂寥的画面意境的追求。清代画家八大山人则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空无”的“静穆幽深、空灵悠远”的寓意和内涵,在其绘画作品,画中小鸟的翻白眼睛都表白了其对世间万物的“空无”态度。
  禅宗的空性思想将“虚空”、“平淡”、“简远”等中国绘画的艺术境界落实到极致,这种极致不仅包括了形象简略,还包括画面构图的简略。因为中国画家们认为“简”便能“淡”,“淡”便能“远”,“远”便能“虚”,“虚”便能“空”,对这种立意追求均是禅宗思想为中国绘画艺术带来的影响。北宋画家李成用笔清瘦和淡,其作松枝时,也常常“通身淡笔空过”,少用大块浓墨,人称“惜墨如金”,李成的这种“惜墨如金”的作画方法就体现了禅宗的空性理念。中??画家以“虚空”、“简淡”营造一种意境和表现某种情感,以表现内在生命的体悟。“淡”含有薄、浅的意思,与“虚”、“无”是相融的,在视觉上“淡”与“虚”、“无”是相互贯通的,中国画家用水墨的浅淡和构图的深远,来传达其对空、淡、远的禅宗思想的追崇,传达中国画家对艺术境界的理解。许多画家用画面的空寂简单的构图表达禅宗的这种空性思想,例如南宋夏圭被时人称为“夏半边”,因其绘画作品中大多使用半边构图法,即画面上留有大面积的空白部分,画家用这种大片留白的构图手法充分表达其对禅宗“虚”、“无”的空性思想的追崇。所以,在禅宗思潮风行的时代,在社会审美心理普遍受禅宗思想影响的年代,由“淡”所悟出的艺术境界,由中国绘画艺术家带入禅家的悟境。例如从“以天真幽淡为宗”的元代倪瓒的《秋亭嘉树图》中,可以深深感受到这样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境界。可以说唐朝以后,禅宗思想已经在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领域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提出三远论,“远”是趋于无限,趋于虚、无,“远”不同于“淡”。《老子》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追求“远”,也就是追求道。中国绘画在本质上,其实就是对“远”的追求。中国绘画艺术家主要通过构图去感觉“远”,并从这种“远”的感觉中,去体悟“远”的禅宗意蕴。中国绘画艺术通过画面的“远”的构图,把观者的视觉延伸到画外,延伸到远方,将观者的心念无限延展,延展到画外的无限空间,让观者通过无限“远”的空间延展,体悟到生命的无限。可以说,无限是目标,中国绘画艺术通过“远”向无限追求,通过对“无限”的追求,体悟生命的永恒,同时体悟禅宗的空性思想的意味。禅道不可言说,只能靠参透去体悟。
  总而言之,五代以后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境界,均与禅宗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绘画艺术的画面那空灵旷远的意境和幽远渺淡的境界,均是禅宗思想影响的产物。许多中国传世绘画名作都能透过画面看到禅宗思想的证悟,证悟禅宗思想的“无”与“空”。可以说,禅宗思想体现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笔墨色彩和构图立意等等各个方面,处处表达了中国绘画艺术家们因像悟道的深远幽渺的禅家情趣。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立项课题 编号2017GB10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016年度院级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2016CYYBKY003

相关论文

禅宗中国绘画影响艺术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浅谈市场营销对商业空间设计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探讨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裂变营销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