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187-02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把计算机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学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训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与国际趋同,大部分企业都已设置会计电算化岗位,以会计电算化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账务处理。因此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技能,为社会输出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电算化人才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鉴于此,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深化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硬件设施落后,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会计电算化”课程与传统的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有较大区别,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需要全员学生的共同参与,也就是“一人一机”的教学模式。然而就目前高校的现状来看,电算化实验室数量与学生人数严重不匹配、计算机设备落后、版本陈旧等现象严重制约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发展。许多高校迫于经费限制,机房紧张,不得已压缩上机课时,造成理论课时与上机课时比例达到2:1,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违背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培养目标。
  1.2 教学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多放在第五学期或者第六学期开设,每学期周学时为4课时,开课周数约为17周,学期总课时约为68课时。除去理论课时,真正上机实验的课时很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高校只能减少教学内容。目前学校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大多为用友或者金蝶,以用友T+系统为例,完整的操作模块应分为总账、报表、工资管理、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和存货管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财务链和供应链两大块。然而迫于课时的限制,很多高校只能讲财务链,不涉及供应链,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不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3 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足
  会计电算化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较大特殊性,因为它不单要求老师的会计知识十分扎实,还要老师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来解决上课时学生遇到的各种计算机问题,如系统崩溃,电脑卡机,数据库紊乱等现象。实际上,大多数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都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双师型”人才稀缺的局面。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任课老师大多是会计专业毕业青年教师,并非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者会计信息系统专业出身,并且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计算机基础也仅局限于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技巧。影响学生的上课效率与效果。
  1.4 课程考评模式不合理,不重视平时成绩
  大部分高校并未安装上机考试系统,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以笔试为主,并不能真正达到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目的。另外,有高校即使是上机考试,但由于并未购买安装上机考试系统,只能通过限定题目,虚拟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这种手段,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验结果,任课老师通过逐个恢复学生的账套备份来考察学生的期末成绩,这样不仅造成考试脱离实际,也给老师的批改任务带来沉重负担。再者,部分高校并不重视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与期末试卷成绩的比例为3:7,期末成绩还是以最终的考试为主,平时上机练习的成果在最终的考核评价里得不到体现,造成学校的考评模式出现较大偏差。
  2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加强会计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高校应加强实验室建设,除了要扩充实验室的数量,使实验室数量与上课学生成一定比例之外,也要提高实验室的配置条件,在功能上也要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高校应建立“谁用谁登记,谁用谁负责”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并且建立《实验室学生守则》和《实验室规则》,切实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在此基础上,高校应适当增加或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在无课时间也可以去实验室进行上机练习,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
  2.2 增加教学课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都集中在某一个学期开设,课时数量极为有限。为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电算化水平,高校应增加??计电算化课程的课时数量,由单学期变成双学期开设,重新分配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把理论课时穿插在实践课时中,在实践中及时总结问题,让学生的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同时提高。另外,在教学内容上,高校除了讲授基本的财务链,还要兼顾供应链,可考虑上学期学习财务链,下学期学习供应链,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体系的完整流程,以适应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2.3 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既具有深厚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鉴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大多由青年教师担任,而青年教师又具有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等特点,高校可聘请会计软件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的对青年教师技能培训,解答教师实际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软件问题。除此之外,由于青年教师大多初出茅庐,缺乏在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历,讲课时难免出现照本宣科、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因此高校亦可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把青年教师送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顺利进行。
  2.4 提高平时成绩比重,改进课程考评模式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践、实训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学科。高校应采取措施,改进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最大程度的反映学生的真是学习水平。建议高校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平时成绩比重,把学生的日常实验结果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另外,高校应积极购买或安装无纸化上机考试系统,以机试取代笔试,考试结束后学生提交结果,由系统自动判分给出成绩,既可以减轻老师的批改负担,又能最大程度地考察出学生的技能水平。
  3 结语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逐渐普及和发展,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背后也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向社会培养优质、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应该果断采取措施,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深入发展做出贡献,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关论文

电算教学改革改革课程高校会计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