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互联网+”时代下地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7.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4.079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various industries and networks have been deeply integrated to promote their own prosperity. The college’s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has already had a certa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ternet, and innovation is still needed to reach deeper levels of integ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four problems i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employment guidance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
  Keywords "Internet Plus"; local colleges; employment guidance; innovation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打破传统壁垒,相互融合,时间、空间、文化、语言等阻力在减小,信息、资源得以共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为产业不断注入新动力,实现更加便捷、有效的用户沟通、反馈机制在逐步建立、成熟。每个产业都在紧跟“互联网+”时代潮流,争取自身的蓬勃发展,这为高校??业生提供新机会,也要求地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去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容乐观的形势。
  1 地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地方性高校就业指导理念落后、陈旧。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主要采用“就业指导课+就业信息网+校园双选会”三管齐下的模式,在具体开展指导工作时手段单一,效果不好。
  1.1 地方性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亟待增强
  地方性高校中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工作部门,人员编制少,他们要面向全校毕业生,完成纷繁复杂的事务性的就业工作,如为毕业生提供咨询服务、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办理各项手续、组织校园招聘会等,他们也要开展就业指导。这些教师精力有限,多数不具有专业学科背景,他们虽然能够胜任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但在进行个性的、有效的指导时常显得力不从心。这种局面是地方性高校就业指导理念落后、陈旧造成的。他们认为,就业指导只是在学生毕业的时候才开展,就是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工作部门的任务,缺乏就业指导应该是自上而下全校一体的观念,缺乏就业指导应该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全过程的理念。
  1.2 地方性高校就业指导课缺乏创新
  地方性高校就业指导课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进行,课堂讲授能将就业形势、政策、程序、技巧等系统、完整地呈现给学生。教师为了传输更多的知识,常常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缺乏直观的了解,认为这些内容脱离实际、不实用,多数情况下学生上课热情不高,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知识的掌握、吸收、利用效果不好;这是因为高校将精力用于解决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但却忽视如何通过创新、有效的方式满足需求。
  1.3 地方性高校就业信息网利用率不高
  地方性高校普遍建有就业信息网,可以发布招聘信息或者向用人单位推介学生简历等,但是这些网站利用率不高。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通过各式各样APP软件、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单纯地使用传统的电脑网页发布信息,已经过时,必然不能获得大学生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高校网站不完备,不具有特色,与商业求职网站相比不具有吸引力。
  1.4 地方性高校双选会效果不尽如人意
  高校校园双选会是高校为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的最重要的供求平台,它为学生与用人单位提供了在校园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但是由于高校层次、地域、用人单位质量、毕业生实习、毕业生求职心态多方面因素制约,举行各类双选会耗费了学校和用人单位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双选会质量参差不齐,毕业生在实习期内疲于奔波在招聘会现场,甚至有的双选会出现招聘方比参会学生还要多的怪现象;一次次不尽如意的双选会消耗着三方的精力与热情,使得招聘效果大打折扣。
  2 “互联网+”时代下地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对策
  2.1 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
  地方性高校要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建设一支专业就业指导师资队伍。队伍应包含一线专兼职教师、有丰富职业经验的企业经理和人力资源专家,他们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信息技术、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能够在线下和线上对学生职业倾向的评定、职业价值观的澄清、职场礼仪的养成、职场个人形象的设计、求职笔试面试技巧的掌握等进行全方位、专业化的指导。高校应为这支队伍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机会,增强专业理论素养和指导水平;鼓励教师在课堂之外,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微博、微信、QQ群、直播等自媒体进行个性化指导,不断拓宽就业指导路径,积累个性化就业指导经验,提升指导能力。   2.2 提高实践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比重
  现在用人单位选拔、任用人才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实践动手能力。一是改变传统的课堂纯理论教学模式,将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增大实践指导的分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检验、升华所学知识,增强体验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二是通过校园内外结合、虚实结合的办法创新实践方式,如开展模拟招聘会、参加校园招聘会、到企业实地考察、到用人单位顶岗体验等活动,让大学生熟悉用人单位招聘流程、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真实了解自身的优劣势,明晰自身发展目标。三是将就业实践全程化,融入大学生活;就业指导课程一般是在高年级开设,如果此时才引入就业实践指导,为时太晚;需在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开展实践指导,将这两门课程有机结合,灵活制定考核方式,达到就业实践全程化的目的。
  2.3 搭建就业指导“网络课堂”
  网络的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自主性等特征深受大学生的追捧,将就业指导课程与互联网结合,势在必行。一方面“网络课堂”是通过互联网,将优质的课程视频上传,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课程内容设置是必修与选修结合,教师通过登录“网络课堂”系统可以督促学习进度,学生有专用账号,可以反复学习,可以向教师留言提问,可以在系统中发帖设置讨论话题等。另一方面不同高校可以共同开发“网络课堂”,打造网络课程资源库,甚至请第三方机构提供优质资源,真正做到资源汇集、资源共享。
  2.4 建立、完善就业信息平台
  地方性高校应建立、完善立体化的就业信息平台。建立微信群QQ群、开通微信公众号、申请微博大V号、完善已有的就业信息网、开发与之匹配的手机客户端等,不断抢占网络就业指导先机。一是在平台上分类发布就业信息,完善平台的分类机制,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等各类学生筛选出自己的目标岗位;二是在平台上设置通知栏,发布就业通知,避免有学生因错过通知而丧失机会;三是在平台上设置国家关于就业创业政策专栏,让学生准确了解政策动态、行业形势与前景等;四是在平台上设置答疑解惑栏,将常见就业类问题公布其上,如“报到证有什么作用,如果遗失应该如何补办?”“如何办理改派?”等问题,统一解答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五是在平台上设置留言评论、发帖讨论、互动反馈专区,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留言、发帖、反馈,促使高校发现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六是平台可以设置用户等级,让等级与“点击招聘信息量”、“提供优质求职经验数”、“为其他用户解答疑问获得好评数”等因素挂钩,设置不同等级的奖励方式如“获得相应特权”、“获得相应标识”等,激励学生不再被动接受就业指导,而是主动、乐于、善于参与就业指导活动中,且能用已有知识经验指导他们;七是平台能运用大数据功能,将与学生经常浏览招聘信息相似度较高的信息以及重要通知置顶显示在手机客户端首页;八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平台上开辟校友专栏。
  2.5 校园双选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虽然网络让招聘信息不再闭塞,但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让人望而却步,大学毕业生更愿意通过校园双选会获取求职信息。现场校园双选会在时间、空间等多方面有限制,这需要地方性高校大胆地将招聘会开到互联网上,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新的渠道。?W络招聘会为无法参加线下活动的供需双方创造更多机会,高校也要严格审核参加网络双选会的单位的资质、岗位需求等信息,确保活动顺利完成。
  大学生就业难,年年难就业,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地方性高校虽然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多种问题,这意味着地方性高校就业指导有极大的工作、研究、探索空间。我们要搭乘“互联网+”的时代快车,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推向新征程,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相关论文

创新性就业指导对策指导高校就业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