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的办学模式

  很长时间以来,大学一直被视为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是一座象牙塔,游离于社会之外,大学一直遵循着单一和精英化的培养目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得到大量的提高,进一步也带动了高等教育内部的改变,大学不再我行我素,而是慢慢与社会接轨,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 教育阶段,人们对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关系的争论和思考愈?碛?多。在这一个进程当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现象,藉由这些问题以及现象,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并且订为高等教育。
  一、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
  (一)什么是大众化高等教育
  简言之,大众化高等教育是以保证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促进社会民主平等为目的,藉由加宽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提供更加多元的入学方式,使人们能够更加容易进入高等教育的领域中,针对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各种各样的需要,以培养实用性、职业型的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普及性的高等教育活动。大众化阶段由于扩大了就学的范围,减轻了升学的压力,即缓解了中学生为确立“大学生”身份的考试竞争程度,有可能使人们更关心素质教育、关心人的个性发展、关心真正全面的教育质量。
  (二)什么是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在不同时期有着不一样的定位,在精英化时期,这时候的精英教育体现在一种“量”的教育,它表现出只有少数人可以参与到的教育,主要能够享受教育的都集中在少部分且特定的群体当中,准确地说,这并不是真正的菁英;而在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体现在“质”的教育上,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相对知识普及型教育而言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育,目的是让少数具有较佳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其衡量的尺度为,是否传授高深的学问,是否处于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尖端和前沿。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不再具有划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功能,而是存在于高等教育中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它仅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质量标准的制定主体也不再是高校自己,而是社会,这就要求大学必须办出特色以及发展个性,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每个大学都应该有明确的定位,科学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和适应面,因此,传统精英教育向现代精英教育的转变使质量观发生了改变,由单一、静止、封闭、无个性的质量观变为多元、动态、开放、有特色的质量观。
  (三)大众化时期的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
  大众化时期的教育与精英教育两者是不相冲突的,国家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必须仰赖教育,所以发展大众化教育,提高国民接受教育机会,对于国家的发展有者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普遍的、全面的提高国民的知识水平,而精英教育在每个时期都扮演的培养少会顶尖人员的角色,随者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精英教育的目标也应该保持明确,而不是因为因为另一个时代的到来而消失,精英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或为了培养探索高深学问的人才,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国家的层次,所以两者是不冲突的,可以说大众化的教育是为提升宏观的国民层次,而精英教育是其中又肩负着拔尖的功能,在宏观提升的同时,让部分尖端更加突出。
  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同时并存,是大众普及与精英提高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与点的关系。形象地说,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本身是塔型结构,精英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塔之尖顶。它们相互并不排斥,各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互相补充,各有特色,各有定位,各有不同的社会服务对象,构成了高等 教育的多样化格局。构建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结构应由大众化高等教育和精英高等教育共同完成。
  三、建构大众化时期精英教育的办学模式
  (一)确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以及明确高校定位
  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机构的多层次化、多样化,二是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多样化。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正趋向多元化,重点大学、普通大学、专科院校、民办高校、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和机构并存。粗略划分我国的大学层次,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普通大学、专科学院和职业学院等。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社会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使大多数人都享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我们需要大众化教育机构;为了在某些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还需要一批优秀拔尖人才从事高水平研究,因而我们也需要培养这批高水平人才的精英教育机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有很好的精英教育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通过多种不同的教育模式,以因材施教的理念和方式提供各类“优质”教育,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或岗位精英”。精英教育是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高等教育体系的分层、分类、分流和分化加剧。少数处于高等教育体系上层的学校,由于拥有较多最优秀的师资,能招收到 较多最优秀的学生,能提供高水平的课程和高质量 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是青年学子所向往和追求的名校,其首要任务就是提供最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实施精英教育,积极履行国家交予的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使命。即使是同一层次和类型的大学在精英人才的培养中也应具有不同理念,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侧重点各大学在确立各自的精英教育理念时要遵循几个基本要求: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心智与人格;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注重创新教育,开拓学生的思维; 要强调学术自由,重视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建立多元的?u量标准
  首先,认识到大众化阶段与精英阶段的不同。我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潘懋元先生认为:“不能用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术取向与标准来规范大众化高等教育。由此可见,随者办学模式的多元化,评量的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面对所有的办学模式都使用一种评鉴分法来进行评断,可能阻碍所谓特色发展的方向,教育就是要通过筛选机制和相应的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特长得到确认和开发,全面满足社会的需求。这里,关键是促进多种教育模式发展、建立多元的质量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每个人最优秀的潜能,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质量观,要求用不同的质量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和学术标准。针对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办学模式给予不同评鉴制度,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优点,并适当的与社会结合,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应该都想往同一种类型靠拢,明确自身优势,也是精英教育的一种展现,这里,政府规划的引导作用不容低估。要通过规划的手段把高校发展的内驱力引向重特色、质量的内涵发展上来。在继续做好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的方向,对不同的学校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给予不同的重点支持。弱化高等学校评价的统一性,加强对特色和多样性的引导。在加强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统筹的基础上,促进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提倡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政府部门的提倡,能够提高高校办学的信心以及自信,政府的态度,对于高校有如一颗风向球,具有引导的作用。
  (三)通过课程结构的改变来提升学生能力
  知识是需要经过有效的安排以及组织,来传递给学生,而这部分,课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安排课程,使知识能够系统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无序知识的简单堆砌构不成高等教育的专业,专业所需要的课程是有序的,结构化课程是专业形成的唯一方式。当然,不同学校课程的结构需要也应该有所不同。事实上,国内外已经总结出了多种课程结构化设计的方式,如把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定选修课和必修课,专业学习的主、辅修制,等等。而课程开放的自由度对于学生而言也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在安排课程时,是否提供足够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能力经过衡量后,进行有效的选课,这都需要学校经行一连串的安排,形成双向且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课程的部分还要提到通识课程,为了适应社会的多元以及快速变迁,高等教育除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知识外,也应培养学生具有能够适应社会、具备道德修养以及对于知识能够融会贯通,21世纪,对于菁英的定义已不再?I限对于专业知识上的菁英,而是要能够适应社会,不会轻易被时代洪流所淹没的菁英,通识教育目的就是在培养一个“全人”的概念,目前各国大学实施的通识教育无论是所设置的核心课程还是一般课程,都直接或间接指向“ 建立人的主体性,完成人之自我解放,并与人所生存之人文及自然环境建立互为主体性之关系,其中特别强调通识教育对塑造大学教育精神和砒砺人格的基础作用,大众化时期,随着多元概念的产生,高校的培养目标养不仅限于专业知识上,而更加看重于,如何学习并且适应社会,。这与整个高校的走向有很大的关系,想要接近社会,就应该要想办法融入,所以在大众化时期,高校除了培养专业科目外,通识教育也应搭配专业课的课程,两者并行,培养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更佳健全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随时都有新知识、新技术产生,所以高校除了给予高深知识外,更重要的,应该培养学生,对于未来产生的新事物有良好的接受力,在多元化时期,我们不只要学会吃鱼,我们更应该学习如何钓鱼,如何选则我们想钓的鱼。

相关论文

教育大众办学高等教育高等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