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教育社会学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角色探析

  一、引言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专业化与功能化,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应该发生一定的改变。对于大学生来说,对其展开的教育工作应该把重点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素养培养方面,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定位,更好地完成辅助教育的任务。
  二、高校辅导员的全新角色界定
  谈到学生管理,大多数人都会谈论高校老师们在科研与教学中的工作,却很少有人会关注高校辅导员,这个与大学生们直接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在传统认知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多是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让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能更加有效。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给涉世不深、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混乱,意识形态环境的复杂性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其要扮演好政治思想领航者,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但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之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明显变化,此时对于角色的探索工作应该结合辅导员和大学生所在的具体环境,即学校环境来进行判定。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大学中让学生体验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能否有效地融入社会环境,是大学教育的重点工作。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实际上,大学校园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群体,辅导员则是这个社会群体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肩负着辅导大学生的责任[1]。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社会关系研究的基础,此时高校辅导员们应该在“社会背景”之下明确自身的全新定位,要将大学生的学业管理、职业规划和社会适应能力结合起来,更好地探究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另外,高校辅导员还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起到显著的作用。所以,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任重而道远。但辅导员不能仅是简单地陷身于事务性工作的管理和忙碌中,而应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投入部分精力去思考学生事务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开展,实现高效管理。
  三、高校辅导员角色界定的主要因素
  (一)符合学校教育的主流思想
  目前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界定,有多种不同的观点。针对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类型,其具有“保姆”“警察”“安全员”等多重身份。虽然这种称谓带有玩笑性质的调侃,但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些描述对辅导员的角色非常准确,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界定。而教育社会学的视域之下,高校辅导员正需要一种确定的角色定位,影响这项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能否符合学校教育的主流思想。根据教育部24号令的相关要求,将辅导员描述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角色,扮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者的身份。不难看出,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合理的社会性,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大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对大学生展开教育,从学业、生活、思想方面努力成为导师,这也符合社会对其角色的主流认知[2]。
  (二)大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并且具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储备,才能在与大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具备引导能力。因而,我??可以理解为高校辅导员存在的原因是大学生工作需要辅导员这一角色。因为高校辅导员在校内与大学生的联系最为紧密,日常的近距离接触也让他们的行为、态度和思想会影响到学生,所以他们需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效开展大学生工作,才能符合他们的角色定位。就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还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还需要获得更加统一的自我认知概念。他们脱离家庭环境,进入新的环境之中,高校辅导员的出现满足了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需求,并被学生视作重要角色而存在。
  (三)辅导员角色的综合性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职责上最能够体现包容性与综合性,这不仅说明了辅导员这个角色的重要程度和任务的多样化,也说明了辅导员角色对于学生所起到的全面影响。教育社会学的视域之下,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可以更偏向于大学生的“重要角色”,这一定位不仅符合其工作性质的描述,还能符合社会与业界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实际要求。从内容上和形式上来看,都体现出了角色的综合性,在角色界定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四、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必要性与辅导方式
  (一)校园建设下的交流沟通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才能具备有效性和感染力。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就需要基于校园建设,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例如在就业规划、学业指导方面,高校辅导员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加深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地推动文明校园的建设工作。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辅导员要深入大学生之中,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实际和需求,建立沟通渠道,尤其针对某些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和生活问题,要通过思想引导和行动帮助的方式来提升工作的针对性,构建良好的交流关系。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高校辅导员和高校教师的角色是有根本上的区别的,虽然两者都具有权威性,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权威来源于对学生的了解,来源于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形成的良好人际关系[3]。因此,立足于校园文化建设下的交流和沟通,是高校辅导员角色存在的必要性,也是重要的辅导方式之一。
  (二)德育模式下的素质教育
  教育社会学的角度下,高校的教育模式也应该发生转变。辅导员注重的是学生的社会关系与人际交往,以及德育模式下的素质教育。教育的内涵和重点在于“以人为本”,从间接的问题直接过渡到人,重视人生体验。因此,在开展素质教育时,高校辅导员也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自我完善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与大学生实现思想上的共鸣和行为上的互动,注重榜样示范的作用和影响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而高校辅导员也应该着重开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等多个方面,并从日常的互动和交流中得到体现,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开展素质教育。   (三)意识指导下的思想工作
  意识指导体现在内化方面。内化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素质形成的关键。而内化的关键在于如何能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所以,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也标志着学生的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能符合社会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同样要做好意识指导下的思想工作,重视学校对个人价值的肯定[4]。大学生的社会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对于大学生社会化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来分析,高校辅导员可以被看做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大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的行为,并与镜子里的自己进行对照,才能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言行举止,以符合社会规范要求。尤其是在思想方面,他们的思想认知能否社会化,道德修养能否社会化等,这些都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通过社团活动和班会活动,可以让他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升,且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发挥了主导作用,为大学生意识指导下的思想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与于引导,便于学生形成自身的角色认知和社会概念。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从角色定位角度来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塑造离不开学校的帮助和社会的肯定。作为人才培养和角色扮演的载体和实践平台,这项工作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于辅导员的角色认定和角色引导。尤其是在教育社会学的视域之下,现代教育理念注重的是思想层面的教育,高校辅导员的人才培养工作也应该从思想上强化对重要性的认识[5]。我们不难看出,辅导员对于学校发展和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此时,学校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来保障辅导员的自身利益,例如培养高校辅导员的专业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对其利益进行必要的保障。例如通过评选活动,选择学生最喜欢的辅导员等。诸如此类的活动,在浙江大学得到了有效体现,将郑强教授评选为他们最喜欢的教师。虽然这一活动的主体并不是高校辅导员,但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和借鉴。此外,教师和学生家长也应该与高校辅导员共同配合,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合理的管控,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教育社会学视域下的必然趋势与必然选择,也是辅导员角色工作的重要目标。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针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进行引导,发挥其重要作用,配合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地将这一角色打造成为高校教育的关键部分,促进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

相关论文

教育社会学视域辅导员社会学辅导角色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
探索岛屿旅游视域下海南民族文化的传
“证伪”视域下分析五行音乐疗法的探
浅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商的发展问
试论应用于历史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