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实时动态监测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预后及护理的影响

  【摘 要】目的:研究动态监测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对患者个体化护理方法。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4.8~2017.8收入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指尖血糖监测,观察组实施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监测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动幅度以及血糖最小波动幅度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糖最大波动幅度及最小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有效监测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及时给予饮食护理及运动治疗干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54-01
  糖尿病属于我国常见三大慢性疾病之一,常见于中老年群体。现对疾病发病因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该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等联系密切[1]。对该病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根据患者病情状况调整治疗方案,因此,加强患者血糖水平监测是治疗重点措施[2]。本文对我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观察动态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2014.8~2017.8收入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和诊断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在40-80岁之间的患者;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字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对研究有影响的患者;②排除一过性血糖升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4.2±4.6)岁。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4.8±4.8)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性别、年龄)均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指尖血糖检测方法进行血糖监测,每日分别在清晨空腹时、三餐前后2h以及睡前对患者进行七次检测,连续监测3d,根据患者血糖结果进行治疗方案调整。
  观察组予以患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实时动态血糖检测技术是在患者腹部手工植入一个柔软的铂电极,可连续进行实时血糖监测3d,每5分钟将获得的平均值转换成血糖值,每天可储存288个血糖值,期间每日至少输入4次指血血糖值进行矫正,并记录动态血糖日志如进餐和加餐,运动,降糖药物及低血糖反应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和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监测情况。血糖值监测情况包括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动幅度以及血糖最小波动幅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动幅度以及血糖最小波动幅度均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血糖最大波动幅度及最小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较大,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和预防的重点疾病。糖尿病患者后期免疫系统功能逐渐减退,因此,该类患者极易出现感染性疾病,如感冒、发烧、肺结核等。同时,由于自身机体其他系统功能逐渐紊乱,糖尿病患者症状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因此,加强血糖干预对疾病后期发展起着重要临床意义。干预药物主要为胰岛素、降糖药等降低血糖水平[3]。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血糖波动特征,对患者血糖水平实施变化状况分析,减少低血糖风险,以便于后期康复。
  本文研究表明,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监测,观察组实施动态血糖监测,观察组高血糖持续时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大波动幅度、血糖最小波动幅度均有所改善。实施动态血糖水平监测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起着积极作用,同时,能?蚓?确将患者每天血糖水平变化描绘为精准曲线,完善图谱,有利于医师根据图谱变化制定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疾病恢复,缩短住院所需时间。同时,准确反映真实疾病,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常规血糖水平监测仅为几个时间段血糖水平,不如连续动态监测准确有效[4]。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糖水平监测,能准确反映各个时间段血糖水平,为医师疾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关论文

糖尿血糖实时糖尿病监测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腹股沟疝合并糖尿病
建立医院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
“产品式”光伏太阳能监测实训教学装
论企业环境监测工作“目标―绩效”的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
张恒龙教授外科治疗糖尿病足经验
老年2型糖尿病功能性便秘患者消化内科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
浅析中国糖尿病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