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课堂的一次生成性案例

  众所周知,复习课很难上,老师也觉得没新鲜感,学生觉得它像炒现饭,上课缺乏激情。
  现在提倡的生成性课堂,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我向大家呈现一节二次函数的复习课。
  片段一:
  师: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图片,你观察到什么?
  生:每张图片中都有抛物线。
  师:再仔细观察观察,看看还有什么发现?
  生1:这些抛物线都是对称的。
  生2:这些抛物线都有最高点,都是y随着x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的。
  生3:生活中的抛物线都是开口向下,没有开口向上的。
  (全班一片哗然)
  生4:不是,生活中的抛物线有开口向下的例子,比如跳绳的时候,绳子甩到最下面的时候就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师:谁还能举出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例子?
  生5:我举个开口向上的例子,两个电线杆之间的电线或者绳子,由于重力作用,应该也是抛物线,而且开口向上。
  师:很好,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思维也很开阔。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继续复习《二次函数》。现在同学们拿出各自课前收集、整理的二次函数的知识框架图或者知识树,在小组里交流,互相评价,将图表进行完善,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份优秀作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展示。
  A小组:我们是用表格的方式整理的二次函数,列举了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最值,增减性。
  B小组:我们展示的是以表格方式收集的三种解析式,以及他们的顶点,对称轴,和三种表达式在图象上各自的优点;
  C小组:我们展示的是以图标箭头的方式收集的二次函数的平移,和他??的对应的解析式;
  D小组:我们是画的一棵知识树,树干是二次函数,有两个大的分支,分别是a>0和a<0,小的分支有顶点,对称轴,增减性。
  师:大家收集的方式很灵活有表格,知识树,流程图,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些图表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片段二:
  师:练习,写出下列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生1:我不会做第3小题,已知y=(x+1)(x-3),求它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师:你哪里有困难?
  生1:因为题目中给出的是交点式,只能求出图象与x轴的交点,求不出图象的顶点。
  师:请说出你求的两个交点的坐标。
  生1:一个是(―1,0),另一个是(3,0)。
  师:交点是对的。
  生2: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交点坐标,利用中点公式,求出它们的中点,是(1,0),那么x=1就是对称轴。
  生1:我知道了,x=1是对称轴,也是顶点的横坐标,再把x=1代入到解析式中就能算出顶点的纵坐标。
  片段三:
  师:例题中,刚才我们已经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x2-4x+3,还已知两个点的坐标,一个是A(1,0),另一个是C(4,3),现在来思考第3 问,若点E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且位于直线AC下方,试求△ACE的最大面积。这是一个动点问题,点E是在抛物线上移动,要使三角形ACE的面积最大,同学们先猜测一下点E的位置。
  生1:点E就是抛物线的最低点。
  生2:不是!因为最低点与AC的距离不是最远的。
  师:那你觉得E在哪里?
  生2:应该与AC最远。
  师:怎么样可以找到这个点呢?
  生2:可以画图,画AC的平行线,找到与AC距离最大的平行线,它与抛物线的此时只有一个公共点,就是E点。
  师:很好,继续讲讲你的方法。
  生2:我们可以设AC的解析式,另AC的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相等,△=0,就可以求出E的坐标了。
  师:这种方法是画平行线找到的,下面我用几何画板给大家演示这种方法,我来拖动平行线,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与AC距离最大时,是不是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现在同学们完善这一问的解题步骤。
  生3:我有另一种方法,就是分割法。既然点E在抛物线上,我们可以假设点E的坐标,然后也是画平行线,不过是过E画y轴的平行线,这条线把△ACE分割成了两个三角形,分别求出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式子,再相加,就可以得到整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用分割法的思路也很好,关键要求出那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现在同学们在各自的学案上,画出过E点,并且平行于y轴的平行线,想办法求出左右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
  我的反思:
  一堂复习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复习已经结束,作业和测试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环节。
  如果说,传统课堂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如果说传统课堂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说过:“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课堂是一种生活,怎样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关论文

课堂案例数学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思考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策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