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分析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区域音乐特点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078-01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传统音乐中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有明显的整体性,随着时间推移,区域间不断交流,各区域间的音乐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也在增大,随着区域考察在我国民族音乐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研究区域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蓝衣壮歌种类区域特性
  该类歌谣具有丰富多样的种类,按照体裁进行划分,可将其分成小调及山歌,山歌中又继续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歌曲,如风俗礼仪歌、时政歌、劳动歌、生活歌、儿歌、情歌等,其中在民间最受欢迎、流传最广的就是情歌。在广西贵港地区民间活动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情歌对唱,通过歌曲抒发感情,以歌为恋,表现了人们在感情不同阶段中的不同心情。其情歌存在一定的区域特点。
  (一)词体结构――“三吊尾”。广西蓝衣壮族的民歌词体语言非常简单,人们可以很容易明白歌曲内容。歌词类型最普遍的形式就是七言四句型,每首歌曲由四句歌词组成,而每句歌词中都由七个字组成。歌词的第二句和第四句需要做到尾音押韵,前后对偶押韵,这个押韵虽是地方方言押韵,但是通常都是汉语形式押韵。男性在对唱时需要做到五句一首,每首歌曲的尾句需要重复女性的尾句,这种唱法被称为“三吊尾”。其体现出的审美意象,与我国的传统音乐思维方式有着紧密联系。
  歌词首句通常有三言头、五言头、六言头和七言头,而七言?^及三言头是最为普遍的。[1]蓝衣壮歌曲和壮族的其他民歌不同,唱到情感高潮的地方,会加入四言,即“嘛阿表暖”,从内心牵动和激发对方的情感,通过这种形式表现蓝衣壮人民的真实情感,让对方感觉更激动和亲切。比如《相思》,这是一首表现相思的歌曲,歌词“肚饥想着糯米饭,脚底穿皮想着鞋。鸳鸯枕头自己睡,翻身想着妹来挨。”在“鸳鸯枕头自己睡”后面就加了四言。
  (二)歌唱形式――“女唱男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倡礼法及道德,要求女子要遵从法纪,遵守道德伦常,对女子的言行和发展进行约束。受此影响,女性具有内敛、温顺的性格特征。这也使得很多民族情歌对唱中,通常都是“男唱女对”的形式,男子会先通过歌声向女子传达爱意,如果女子同意,再以歌声的形式回应,但是,在蓝衣壮歌中,就打破了这个传统的情歌对唱形式,由女子先用歌声向男子传递爱意,如果男方同意,两人确认是情投意合,就会演唱成套的情歌,如初恋歌、约会歌、别情歌等,发展成“女唱男对”的歌曲演唱形式。[2]女子在用歌曲向男子传达爱意时,较为害羞的反而是男子,就如同深闺女子一般,这和“母系氏族”的遗风有联系。
  (三)旋律音调――“依曲填词”。从歌曲的旋律中可以看出民族及地区音乐语言上的特点,贵港蓝衣壮族情歌曲调上通常都是四度、五度大跳形式,歌曲旋律通常也是呈波形的抛物线起伏。通常歌曲中没有伴奏乐器,使用贵港白话演唱,在演唱歌曲的中间部分时,还会使用贵港白话特有的长调。
  “依曲填词”是广西蓝衣壮族民歌最显著的旋律音调特点,几乎全部歌曲都是同样的音调,区别在于结合不同内容填入相应的歌词。演唱者也通常结合现有情况,即兴创作填词,不管怎样变动,歌词的形式几乎维持不变。
  二、蓝衣壮歌音乐色彩区域特性
  按照色彩区分类方法,可以将其分为中路、南路、北路三个主要色彩区,也叫民歌风格区,广西蓝衣壮歌主要处于中路和北路地区。[3]
  (一)汉语、壮语结合的语言特点。贵港的蓝衣壮歌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具有悠久历史,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迁徙到该地区,和当地人民进行交流及融合,因为壮、汉族杂居,也让贵港人民从明朝的黑衣壮转化为蓝衣壮,壮、汉两族间的文化相互冲击和碰撞,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蓝衣壮歌”这一新的音乐文化形式,成为两族共有的文化产物。
  (二)骆越古迹――“白话”。广西为古骆越之地,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蓝衣壮歌在演唱时通常都会使用骆越白话,这和其他地区的民歌不同,其他地区多使用壮话进行歌曲演唱,这也让广西蓝衣壮歌形成了“骆越白话”的特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蓝衣壮民歌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需要有效继承和保护,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注重边缘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相关论文

音乐学音乐特点区域民族
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
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应用的特
二胡在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浅谈铁路交通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