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财务管理论文 > 融资决策论文

山西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9-144-03
  一、山西融担行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资本来源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融担行业资本来源可持续外部影响因素。(1)山西经济发展状况。目前,山西经济发展出现一些困难,能为融担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限。(2)对融担行业的经济政策导向。经济政策直接关系到各类资金的投入程度。目前,山西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提出了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经济政策上得到鼓励和支持。(3)区域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区域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融担行业的发展。目前山西省的融担机构由省政府金融办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该部门在积极营造融担机构发展的金融市场环境。(4)行业社会认知范围和深度。对融担行业及其作用正确的认知,为该行业资金来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基础。(5)金融机构的态度。银行在担保支持中小企业方面天然的主观性不够。特别是国有大银行,虽然有支持中小微、三农等业务指标需要考核,但商业银行企业经营本质的需求,造成支持融担机构业务动力不足。
  2.融担行业资本来源可持续内部影响因素。(1)机构自身整体经营状况。具体涉及机构的业务范围和效益成果。业务范围主要指客户数量。效益成果主要指财务收益。机构只有正常运行并取得目标效益,才能够对外来资金产生足够的吸引力。(2)原有资金有效运营。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现有资本总量的情况下,向已有的资本?Y源要效益。到2015年末,山西省内有235家融担机构,注册资本金211.89亿元,融担额却仅仅为318.62亿元,资本放大倍数不足2倍,资本规模效益不足40%,原有资金运营不到位,对其他资本来源难以形成吸引,影响资本向该行业的流动和集聚。(3)机构辐射布局状况。机构辐射布局主要指融担机构在一个地域范围内,对客户认知的影响度和客户办理业务的触及度。
  3.山西省融担行业资本来源存在问题分析。(1)持续财政来源资金有限,现有资金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资金运行效能较低。(2)机构布局不合理、散乱,欠缺设计。主要表现:一是多由市场自发产生。已设立的机构中,政策性担保机构由政府确定布局,其他机构布局选择上审核较宽泛。二是现有机构布局辐射效应呈割裂状。11个市都拥有各自分立的融担体系,基本以辐射该市县为主,省会城市太原无统领性机构,未能形成以省会辐射地市,以地市辐射县域的辐射体系。三是现有市场布局结构呈失衡状。目前山西省半数融担机构都设立在市一级,实际的市场成为垄断竞争市场,而这种市场不稳定,市场结构比较复杂,对行业发展十分不利。
  (二)政府政策和机构管理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融担行业政府政策和机构管理可持续外部影响因素。(1)宏观政策导向。融担机构机构制度、机制和监管政策是其生存与发展基本,是其最主要的外部机构机制政策。(2)财税扶持性政策。融担机构属“微利性”行业,具有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的属性,这就需要政府伸出有型的手,通过财税手段予以调节和引导。(3)政府职能发挥程度。目前山西省是金融办负责监管。但在实际监管中金融办又由于没有行政监管权,使得实际监管效力无法充分发挥。(4)监管机制显性影响。目前管理办法对担保公司风险监管规定偏简单和不平衡,侧重信用风险监管,对担保公司市场退出监管空白,缺乏细化的监管指引。
  2.融担行业政府政策和机构管理可持续内部影响因素。(1)核心权利人。核心权利人作为整个机构运转的核心,无论是机构制度制定还是企业业务开展,无不是核心权利人意志的体现。(2)工作人员素质。工作人员是机构具体制度和业务开展的执行人员,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融担机构制度可持续发展。(3)管理制度。而对于融担行业本身来说,一套规范的公司运行、管理标准,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其规范运营和操作的基础,也是防范风险的基石。(4)市场客户的认可程度。
  (三)业务开展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融担行业业务发展可持续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国家金融政、社会认知及发展氛围和市场金融需求。
  2.融担行业业务发展可持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业务产品和实施者。
  二、融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比较分析
  本文特选取与山西同属中部六省,地缘和经济类似的安徽省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到影响山西融担行业快速发展的问题症结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安徽省与山西省融担行业资本规模比较分析
  1.机构数量比较。研究融担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应该研究机构的数量规模问题,合理的一定数量的机构,是该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但同样超规模的数量,会引起恶性竞争和效率低下问题。
  (1)比较数据的选择。一是担保机构的数量,是市场融担服务的供给者。二是中小企业的数量,这是市场融担服务的需求者。只有当供给和需求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市场才是有效的。
  通过上表比较可得:中小企业户均占有的融担机构数量、融担机构户均服务的中小企业数量,如下表所示。
  (2)比较结果:一是山西省融担机构服务效能提升空间很大。二是从机构数量上看山西省的担保机构数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不需增加新的供给。三是严把机构核准的审批速度,必要时可以采取市场退出政策,减少供给,维持市场平衡。   (3)安徽经验的借鉴。减少个体数量,增强机构实力。安徽省融担机构数量由2010年的577家下降到2014年末的357家,净资产总额却由不足200亿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607.54亿元,担保业务收入也由2010年的13.11亿元增加到2014年末的33.12亿元。
  2.机构资本规模的比较。融担机构的资本规模主要指其注册资本额和净资产额。它直接决定了其开展业务规模和风险承担能力。
  (1)比较数据的选择。融担机构因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依靠财政出资为多,为此本文选取了公共财政收入这一数据来进行两个省份之间的比较分析。另一个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数据选择,是考虑区域内的融担需求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这一数据涵盖了所有的融担所提供的贷款担保服务,从总量上能够反映市场需求。
  通过上表,可以分析出融担机构净资产额与所占公共财政收入比例以及每一单位融担净资产对应的贷款需求量。
  (2)比较结果:一是融担机构业务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充空间。目前山西省单位融担净资产服务贷款额仅为安徽省一半,融担市场还非常广阔,现实无业务可做的原因,并不是来自资本规模投入方面。二是公共财政收入还有投入融担行业的空间。目前山西省净资产在公共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较安徽省低6个百分点,说明山西财政还可以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对融担行业发展予以支持。三是融担机构的服务效率较低。四是山西单个个体资本规模较小,没有资本效应。
  (3)安徽经验的借鉴。一是通过参股控股方式扩大资本规模,增加市场谈判和议价筹码。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资本规模达到107.66亿元,总资产达到142.58亿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担保机构。二是持续财政补给资金。为安徽省担保集团连续两年注入资本金40亿元。连续5年,持续不断为市县担保机构充实资本金。
  3.政策措施的比较。
  (1)比较数据的选择。政策措施的重要载体是文件,发文机构的级别又决定着文件政策措施的力度和重要性。为此选取政策文件作为比较数据。
  (2)比较结果。一是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视融担行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对融担行业全流程的管理。二是政策措施涵盖体系建设、风险补偿、绩效考核等全流程。
  (3)安徽经验的借鉴。一是由省政府牵头建立健全全行业发展制度。二是覆盖行业全流程的政策措施,提振了行业发展的信心,也对公众社会传递了支持融担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正向信息,营造了良好的行业发展社会环境。
  (二)安徽省与山西省融担行业政府政策和机构管理比较分析
  1.顶层设计的比较。
  (1)比较数据的选择。省级层面政策措施是反映一个行政省内关于融担机构发展等顶层设计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在政策措施已经进行了分析。
  (2)安徽经验的借鉴。一是高度重视融担体系建设。二是政府主导担保体系的顶层设计,担保体系呈集团化发展。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建成安徽信用担保集团。三是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再担保体系。
  2.区域布局的比较。
  (1)比较数据的选择。选取财政出资总资本、财政出资机构数量和资本之间的关联关系为标准进行比较。
  财政出资总资本指标选取是考虑财政资金作为政府能够直接支配和掌控资金,财政作为出资人履行融担行业部分社会公共义务,此类公司是融担行业主流机构,该类公司需要贯彻政府政策。
  财政出资机构数量指标主要指国有及国有控股融担机构数量。
  资本之间的关联情况指标主要指政府出资融担机构之间控制权和隶属关系,该指标可以看出政府在该行业的体系构建框架。
  (2)比较结果。一是以股权为纽带的政府支持的担保体系进行区域布局和发展,既有利于形成规模集聚效力,又有利于全省形成统一步调,内部制度信息资源的共享,降低了成本,产生规模效益,实现了“微利性”融担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以股权为纽带的政府支持的担保体系可以实现系统内资源的互补,从而实现融担机构覆盖全县域。
  (三)安徽省与山西省融担行业业务发展比较分析
  1.业务模式的比较。
  (1)比较数据的选择。选取外部业务模式和内部支撑模式两个指标。外部业务模式指与银行开展业务合作签约和为中小企业融资者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方式等。内部支撑模式主要指担保公司内部运转的系统、业务、人员等。
  (2)比?^结果。一是以股权为纽带的政府支持的担保体系,可以形成的统一的内外部业务模式,有利于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统一的内部支撑模式,能够降低运行成本。
  (3)安徽经验的借鉴。一是发挥考核机制指挥棒的作用。安徽省首先制定了全省统一的财政资金出资担保机构的考核管理办法,使各机构在业务发展中能够依据考核办法的核心开展业务。二是考核指标和方向上弱化盈利要求。突出与政府产业政策保持一致,重点考核服务中小微企业数量、规模、资金杠杆效率、担保费率、服务职能等,发挥财政资金指挥棒的作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担保服务。三是在与银行业务对接上发挥规模优势,实行全省统一对接。
  2.风控能力的比较。
  (1)比较数据的选择。选择信息共享度和风险分担两个指标进行比较。选择信息共享度是因为风险归根结底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信息共享的程度越高越透明,风险的概率就越低。分险分担指标的选择是因为对风险的处置预化解,关系到机构能否存续的问题。
  (2)比较结果。一是共享信息平台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风险、二是有效合理的风险分担,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将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通过风险分担机制连接在一起,实质是将持续稳定的资本补充机制、按比例再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集成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安徽经验的借鉴。一是创新“4321”政银担合作模式。安徽引入政府、再担保、银行共同分担风险,对单户2000万元以下的贷款担保业务,由融担公司、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以下简称信用担保集团)、银行、当地政府,按照4:3:2:1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即“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二是开展统一信用评级,建立统一信息平台。   三、实现山西省融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顶层设计
  加强资源整合,形成资源规模合力。参照安徽省经验,建设山西融担集团,发挥资本集聚优势,谋求借助于新三板等平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推动股权融通,拓宽融资渠道,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资本市场上资本金持续补充,进一步增强其发展基础和担保能力。
  (二)加强区域布局建设
  构建以省市两级为主,辐射县域的担保布局。一是以山西省担保集团为母体,省会太原原有17家担保机构通过股权划转方式,统一划归山西担保集团所有,原机构作为担保集团的太原营业部对外开展业务。二是地市分别完成本市内原有机构的整合。
  (三)加强政策监管体系的建设
  一是加强风险源头监管把控。主要从加强融担行业的申请设立监管,明确设立必须符合的条件、递交申请程序,实行严格审核、约谈和承诺制监管。二是构建分级监管体系。在日常监管中,实行“属地化”和“层级化”监管原则,明确各级监管部门职责,建立高效有序的日常监管体系。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县级监管部门的地缘优势,形成省市县三级较为完善合理的监管体系。三是细化政策性补偿制度。四是健全考核机制。
  (四)增强机构的内生能力
  一是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立足资源和服务链条,坚守主业,深耕细作,找准自身定位,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锁定目标群体,开发量身定制的产品和业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提升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再担保体系,创新银担合作模式,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调整投资比例限制等举措。三是重视产品创新研发。

相关论文

山西省山西可持续发展担保融资研究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