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试论政治教育对象的可塑性

  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可塑性的内涵及价值探析
  1.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可塑性的内涵
  1.1.1知觉的可塑性
  美国加利弗尼亚大学的哲学教授保罗?M?丘奇兰德提到,“知觉就是对于包含在我们的感觉或感觉状态中的自然信息的概念开发。”由此可见,在知觉过程中,感觉只是因果的中介,如果感觉本身具有同样的因果联系,那么一种感觉就能起到另一种感觉所起到的作用。也就是说,知觉的意识是可以无限拓展的。人的知觉在心理学意义上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往往我们所疏忽的所需要正视的恰恰是我们的感觉所包含的、却难以被察觉的信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建立,需以教育对象的利益为中心,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知觉判断,承载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如果可能的话,重视其知觉可塑性,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在的甚至潜在的知觉意识,将是有益的。
  1.1.2理解的可塑性
  列宁指出,“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无止境的接近”,由此我们可知,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较肤浅和较片面的知到较深刻和较全面的知的无限发展过程。这种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追根究底,就是人们理解现象及本质趋向透彻的过程。保罗?M?丘奇兰德还提及到,“一个适当的认识论一开始就必须承认的是人类理解的彻底的可塑性,不仅是在理解具有的形式上较小变化的合理性,而且是在理解具有的形式上整体变化的合理性,是它必须能够解释的事情之一。”因此,人们想要最大化发挥认识所具有的反映客观世界和创造客观世界的功能,必须以正视自己理解的可塑性为前提。任何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自己的判断选择继而影响自己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所涉及的“四有”新人,体现了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理解具有可塑性,才可以不断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熏陶,从而这一根本任务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1.2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可塑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了活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终必须通过人们自己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也就是说,一个人思想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自身积极的思想斗争,即通过自我调控、自我觉醒、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而达到的。”由此可见,正视教育对象的可塑性,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唤醒自我塑造意识,从而不断地实现自我潜能。同时,只有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增强自我塑造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可塑性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才能随之增强。
  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可塑性价值的途径
  2.1创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塑造的外部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全面?l展过程中外部条件的质量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体矛盾的解决,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教育对象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及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创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塑造的外部条件。第一,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区别于一般的管理活动,在对教育对象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意方向性、民主性和开放性。有方向地引导教育对象进行自我塑造可以提高其受教育的效率;民主的教育手段则有利于培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感情,更有助于朋友式的教育方式的展开;开放的教育理念则打开以往的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促进教育对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习惯的养成。第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微观方面入手,加强家庭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社区建设等,可能更能引起教育对象的自我塑造。因为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地渗透于他们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和谐的家庭关系影响、纯洁的校园文化熏陶、充满正能量的社会组织感染等,能够启发教育对象融入集体并吸收营养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构建并维系良好的家庭环境,创建守德敬业的职业环境,建设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等,为教育对象拓展自我塑造的空间。第三,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在这个网络多元化的时代,如何让教育对象避免“存在感缺失、安全感不足、幸福感欠缺”等偏差意识的产生,是很重要的。因此,应注意培养教育对象积极接受教育的兴趣,这就需要教育者首先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育魅力,以不断满足教育对象自我塑造的渴望。
  2.2不失时机地促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我塑造的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教育对象自我塑造达到一定的要求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以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第一,教育对象在自我塑造的过程中,要充满斗志,用必胜的信念战胜量变过程中的重重障碍,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慢慢量变路需要的是教育对象自己的坚持。第二,质变能体现和巩固量变的结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对象自我塑造的质变。任何一位教育者都是从教育对象的角色转化而来的,当教育对象的自我塑造能够达到一定的要求,也可以适时转化自己的角色,用自己的收获丰富、感染身边有需求的人。也就是说,教育对象可塑性的价值应该适时地用到恰到好处,才能真正体现这种价值。在教育对象自我塑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质变,在量变达到能够引起质变的处境时,要有敢于突破和创新的勇气,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实现教育对象可塑性的潜在价值,实现其现实价值。
  2.3强化思想引领,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要积极创新青年学员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好新技术、新手段,大力推进互动式、体验式、研讨式教学,深化实践教学,适应新时期青年学员的特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全过程。要巩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教材、讲义、课堂、讲坛、社团等的管理,构建全方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体系。要像开展专业教师“教学名师”评选、“教学竞赛”一样,专门举办青年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教师或辅导员的评选,举办思政课、党课、团课、班会课、社会实践课等的评选。
  结论
  马克思认为,“人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种关于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也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是受动的,又是可塑的,能动的。

相关论文

政治教育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