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路径初探

  中图分类号:TP39;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10-0-03
  0 引 言
  物联网技术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就已经被正式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重大专项也都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物联网的时代正在到来,因此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迫在眉睫。
  1 物联网技术专业概述
  1.1 行业背景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对中国和上海而言,不仅意味着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一个发展转型的新契机。根据2010至2013年对长三角200多家物联网企业的调研情况,针对专科毕业生,主要需要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物联网项目售后服务、维修、保养与管理,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与辅助设计等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1.2 人才需求分析
  早在2010年4月,《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就提出了十大示范工程,即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农业、楼宇节能管理、智能安防、物流管理、环境监控、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智能小区和产业示范应用园区。
  1.2.1 物联网系统应用集成
  该类岗位要求学生在学习阶段主要掌握软件编程和数据库等技术,主要就业岗位包括3G智能手机应用开发、云计算平台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管理系统开发、大型网站开发以及物联网软件、电信运营软件、银行运营软件及企业ERP操作及维护等。
  1.2.2 物联网网络通信
  该类岗位要求学生在学习阶段主要掌握无线、有线、3G等通信技术,主要就业岗位包括无线网络工程师、程控电话工程师、数据网络工程师、基站维护工程师、通讯监理工程师等。
  1.2.3 物联网设备感知
  该类岗位要求学生在学习阶段主要掌握电子器件识别、采购与管理、单片机、传感器安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安装与调试等技术,主要就业岗位包括硬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物联网实施工程师、电子元器件采购经理等。
  1.3 专业培养目标
  物联网技术专业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熟悉物联网网络工程构建、物联网建设和网络设备配置过程,掌握物品(商品)识别、感知、处理和信息采集、传输的方法和技术,具有从事物联网集成、物联网应用技术支持、物联网应用系统运维、物联网产品营销以及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工程的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业务能力,能胜任物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 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本文以上海震旦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从校内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技术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通过现状分析、经验借鉴、专家咨询、行业调研等多途径探索专业建设方案。
  2.1 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本校的校内物联网技术实训中心已初具规模,包括物联网综合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编程实训室、智能家居实训室、智能护理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等物联网专用实训室7个,面积800余平方米,可提供至少120名学生同时开展实训练习。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将在现有基础上新建突出生产性实训的适应“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实训室7个,分别为RFID教学实训室、数字电路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嵌入式系统实训室、通信原理实训室、大规模云计算实训室。最终建成集物联网教学实训、职业资格考证培?、从业人员岗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2.2 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教学计划以实训实践课程为主,占比72%,非常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并计划通过技师学院的培养帮助学生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校企合作调研物联网及相关专业岗位人才需求,制定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为部分核心课程开发实训项目,建设以创新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利用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
  (3)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共建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群)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优质课程,努力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根据具体岗位的能力需求,设计对应实训项目,编写一批实训教材。
  (4)通过技师学院培养,使学生持有职业资格“双证书”比例达100%,其中高级证书比例达30%,就业率达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75%以上。
  (5)与多家企业建立紧密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教师、工程师交流互助,提供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等。
  (6)带动计算机专业群建设,并为相关专业(如汽车、护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提供物联网应用技术支持。
  2.3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一个专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制定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及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认定标准和办法,建立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管理制度。
  (2)通过集中培训、国内进修、出国学习、参与企业技术开发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
  (3)通过企业践习和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骨干教师。
  (4)每年选派若干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实践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际工程能力,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
  (5)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承担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或实习实训指导。
  2.4 技术社会服务
  物联网技术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校的教育也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因此对于本专业来说,技术社会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专业教师密切保持与行业工程师的联系,熟悉行业发展现状和对毕业生人才的具体需求。
  (2)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环境建设,创建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练、做”为一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建立开放式的实训室运行管理机制。
  (3)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校企共赢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模式,与企业实行人员互兼互聘、资源共享、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合作开发实习项目。
  (4)建立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教师辅导制,搭建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顶岗实习评价机制。
  (5)借助物联网开发环境,增强教师技术开发能力,对现有实训设备功能进行完善和二次开发。
  3 关于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
  物联网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其专业涉及广泛,如何明确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发展方向值得思考。同时,如何使专业培养方案适应高职学生形象思维强逻辑思维弱的特点,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是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3.1 践习依托两个平台,发展瞄准四个方向
  物联网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
  “两个平台”即校内物联网实训中心和校外合作企业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中心
  物联网技术专业实训中心应根据行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紧紧围绕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进行规划和实施,建设一个集教学、职业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能反映本专业前沿应用技术的工程技术氛围强、职业特征鲜明、开放性良好的综合实训中心,并具备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完整流程和真实的职业环境,适应工学结合,“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校外实习基地
  物联网技术专业应不断选择有实力的企业,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训以及毕业顶岗实习的要求,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同时尝试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合作项目,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应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注重对质量监控结果的反馈及处理,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建设;制定教师企业践习培训制度,有计划分批次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实训环境建设,以企业为主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创建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练、做”为一体的职业技能训练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建立开放式的实训室运行管理机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人员互兼互聘、资源共享、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合作开发实习项目,形成校企共赢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模式;建立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教师辅导制度,搭建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顶岗实习评价机制。
  (3) “四个方向”引领,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四个方向”,即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医疗和智慧物流。
  《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智能交通和物流管理列为应用示范工程,通过RFID技术在多式联运、大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应用,探索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环节的全流程管理;开发面向物流行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开发适用于各种物流环境的特种电子标签、物流装备、读写器、中间件、管理系统等产品。物联网技术专业根据对目前上海市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并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今后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任务的实施、实践实训的安排、顶岗实习的组织等环节均以这四个方向为明确目标,确保专业在一定领域内做大做强。
  3.2 中外合作共同办学,人才培养接轨国际
  物联网技术专业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合作,在“全员参与、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展开”的国际化教育工作格局下,物联网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以“抓住一条主线、把握两大原则、发挥三方力量”为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
  (1)一条主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
  物联网技术专业开展国际化教育的目的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施展,培养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坚持钻研课程各项知识技能标准,并将大量技术与意识层面的“世界元素”纳入到学科项目教学中,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对物联网应用技术原理与应用形成全方位的理解。
  (2)两大原则:坚持全面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
  目前,简单技术的应用与革新已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表述及调用需要。究竟学什么能学全?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几项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技能,而是一种视野,一种捕捉前瞻性资源的敏锐感,一种能根据需求形成创新成果的抽象能力,能将成果的最终实现划归为有组织有计划的阶段实施过程,这是物联网技术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的思想。
  (3)三方力量:学校、海外高校、实践基地形成纵向衔接横向协作的合力
  “综合素质、创造能力、高尚人格”都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和养成。物联网技术专业通过国内实训基地建设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形成学校、海外高校、实践基地纵向衔接横向协作的多角度实践教学资源。通过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学生参与国内外实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明确作为“世界公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4 结 语
  目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也仅仅是对上海震旦职业学院物联网技术专业进行的个案研究,是对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很多内容尚需接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相关论文

专业建设高职路径建设专业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