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互联网+”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及探索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the driven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has become strong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egins to develop informatization, digitization, intelligentialize, network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s increasing continuing, industrial chain is upgrad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btains a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wisdom agriculture, rural online retailer, quality traceability, etc.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s the "bottleneck",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P键词:互联网+;现代化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
  Key words: Internet+;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wisdom agriculture;rural online retailers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216-04
  0 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中关注的重点,自2004年开始,中央连续14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1号文件,形成了一系列“三农”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体系,在这些政策的持续作用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产品产量跃升至世界前列,实现了从短缺到富裕的巨大转变。然而,连续14年的重点关注,在突出“三农”问题重要性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三农”问题的难点。35年前,我们的改革从农村起步拉开大幕,35年后的今天,“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较为突出的短板,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
  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确定“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等11个重点发展领域,在经济新常态下,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因此,积极探索“互联网+”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新模式,如何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互联网+农业”的内涵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深入应用、云计算走向成熟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设备大量普及,我国社会初步形成了信息社会的雏形,为产业升级、社会转型、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互联网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热潮,“三农”发展也不例外。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现代化农业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日益突破传统,有了全新的变革和发展,然而,“互联网+农业”不是互联网和农业简单的融合,它是在两者融合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它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传统农业的转型和升级。
  “互联网+农业”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也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新路径、新方法、新动力,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大力提升现代农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2 “互联网+”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及探索
  2.1 信息平台培育生产服务新动能
  ①打造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三农”信息进村入户。依托供销系统,以网站、微信、APP等形式为载体,搭建网上现代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时动态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农资市场、政策法规等信息,通过互联网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生产、种植管理、技术支持、农业保险、问题解答等一系列信息服务,依托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拓展网上在线服务功能,实现线上线下双向联动,从而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同时,还需要加大信息服务平台的推广宣传力度,以基层供销社为枢纽,建立乡、镇、村服务网点,深入每村每户,真正做到“三农”信息互联互通,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②建设现代农业数据云,优化农产品供给需求。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市场需求饱和,致使几十亩的大白菜只能烂在土地上,蔬菜的市场价还抵不过收割的人力成本,成千上万斤的土豆因卖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发芽,等等,这些现象并不少见。一些老百姓只会一味地跟风,缺少理性的分析,别人种什么,他也跟着种什么,结果产量上去,销量却一直走低。搭建现代农业数据云平台,凭数据说话,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跟从,可以有效防止该现象的发生,实现个性化生产、数字化生产、精准化生产,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调优农产品结构,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逐渐由传统的先种后卖、种什么就卖什么的供给模式转变为互联网时代下的先卖后种、卖什么就种什么的供给模式和生产经营体系。   ③建设网上农民学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据人社部统计,截止2016年末,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82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9亿人,农村百姓一心想着走出大山,城市居民又不肯走进农村,加上人口不断老龄化,常年下来,留在农村的是“386199”部队,农村慢慢走向“空心化”趋势。2017年1月9日,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业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要发展到2000万人。新常态下,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志在必行、行在必得,它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环节。建设互联网+现代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引擎,与信息化发展同步构建职业农民开放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开发全省乃至全国开放教育培训中心平台,提供海量的教育培训资源,内容涵盖涉农专业的高质量教师授课、实验实习、现场体验、学习测试和考核等各类优质教学课件,让农民低成本、方便快捷地获取网络课程等优质培训资源,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和经营等全过程的教育培训。积极挖掘和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创业人才,形成一支爱农、为农、姓农的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
  ④打造网上庄稼医院,完善农产品线上线下诊断体系。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发布便捷、传播快速、覆盖面广的特性,把农产品病害诊断体系搬到互联网上,结合地区实体庄稼医院,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服务、优势互补,构建省、市、乡镇、村四级庄稼医院网络体系,依托科研院校、农业部门、农资集团等机构,邀请“三农”专家坐诊网上庄稼医院,实现“网诊、坐诊、巡诊”三诊合一,全方位无间隙为农服务。老百姓可以利用手机将农产品病害通过图文的形式上传到平台,网上庄稼医院将有专家医生及时解答病害原因,并提出诊治的方法,同样,了解病害的其他农户也可以解答问题,真正做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近些年,一些地区也相继推出了以网站、移动APP等为载体的网上庄稼医院,但是网上庄稼医院还是一个新的起步,平台还不够成熟、推广力度还不够、百姓参与度也不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随着移动互联的跨越式发展,网上庄稼医院必将成为现代化农业健康、快速、稳定发展的趋势。
  2.2 智慧农业实现产业升级新突破
  ①物联网指导农业智能生产。近日,丽水市莲都区的枇杷生产区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控制枇杷生产,让枇杷“住”进了智能大棚,天晴了,当棚内温度超过27度时,大棚就会自动打开通风;当温度低于15度时,大棚又会自动关闭,还会下达喷雾、排风等指令。大棚的智能化运作,不但节省了人力成本,还能有效预防冻害、热害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产品的影响,正真实现提质增效。近些年,类似丽水市莲都区这样利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农业生产已经开始慢慢普及,以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等物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一些列智能监测设备,用机器设备代替人,智能检测土壤水分养分含量、pH值、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实现温、光、湿自动控制,同样还可以实时监测果蔬生产情况,只要有网络,何时何地都可以远程控制基地。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农业产业应用体系,可以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还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病害诊断及预警和园艺作物生产监测,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更能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控制和智能管理。
  ②大数据实现农业精准生产。“农业具有两大特性――时间波动性和空间差异性。利用数据可以将这两大特性进行描述和预测,并应对其带来的潜在风险,实现我们所讲的‘天时地利人和’,即适应天气、地理的变化,最大程度发挥人力效率。”佳格公司CEO张弓博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结合高科技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用指数防控,看数据说话,实现大数据“武装”农业精准生产,“靠天吃饭”的生产观念终将成为历史。在农作物监测上,可以通过传感技术对地表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终形成卫星影像图,结合农作物的叶面指数、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等指标,便可以观察植物类别、长势、光合作用的强弱、土壤水分含量等,帮助农民及时发现和解决农田及农作物存在的问题。在农产品生产上,可以通过收集分析降水、温度、土壤种类等农业生产环境及农作物生长周期等本体感知数据,利用节水、节药、节肥、节劳动力等节本增效信息化应用技术,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分析,指导农业精准生产,实现合理使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投人品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目的。如对土壤进行测量,根据农田土壤具体数据,实现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的优化,有效提升农田产量。以小麦施肥为例:当小麦进入生产的关键时期,需要追施拔节孕穗肥,但不少农民缺乏施肥的科学知识,仅凭经验来施肥,有些农民即使麦苗黄了也不敢施肥,害怕迟熟恋青而减产。掌握不好最佳施肥期,不仅未能增产,还出现了较重的病害、?x害和恋青迟熟,导致小麦减产。通过传感技术可以更加详细地监测土壤中的氮元素,帮助农民掌握施肥的最佳时机,农业大数据的有效利用,既节省了肥料资源,也避免了过量化肥的污染。
  2.3 农村电商激活产业经济新生态
  ①构建农村电商生态体系。2014至2017年,中央1号文件连续四年提出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其中,2017年首次直接将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条目单独陈列出来,指明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方向。据商务部发布,2016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了8945.4亿元,占全国电商零售总额的17.4%,比2015年农村网购交易额增长近2倍,创历史新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网购正在成为新的消费驱动力,农村电商也逐渐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如何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激活农村经济新生态,加快推进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建设刻不容缓。一是打造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以乡镇级为中心,整合技术支持、培训培育、信息咨询、产品对接、品牌打造、平台网店建设及运维等,做好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示范镇,政策扶持电商村、淘宝村和农村青年电商创业点,实现电子商务进万村,营造良好的农村电商环境和技术支撑。二是实现线下线上农商互联。推动电商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合作,依托线上电商平台,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整合线下农产品仓储、加工、配送资源,打造新型农产品供应链。三是强化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村邮站及信息化网点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快递网络,建设农村物流服务站,拓展农村产品集聚配送渠道,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必须加强冷链物流建设,完善优质生鲜冷冻农产品的配送网络。四是拓展农产品网络零售批发市场。建设以淘宝特色馆、网上菜篮子、网上供销社等为载体的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构建多层次的网上农产品批发渠道,积极发展农产品网上批发、大宗交易和产销对接等业务,举办网上农博会、网络购物节等季节性农产品网上促销活动。   ②创新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农村地域辽阔经济结构分散,盈利的平衡点也比城市困难的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品牌建设滞后,标准化缺失以及物流配送成本高等都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村电商应根据各自需求和定位,利用好地域环境的独特性,自由选择合适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盈利模式,依托区域农产品特色、乡村文化特色等,改造升级传统电商平台,培育一批品牌型、专业型、可靠型农产品电商平台,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村电商发展新模式。一是文化内涵树品牌。积极探索和发展文化农业,依托农村地域独特生态资源和人文特征,将文化元素注入到农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实现文化内涵和与农产品的有效融合,借助网站、微信、移动APP等平台的推广与营销,有效提升农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二是可视直播促营销。依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及现代视频技术塑造可视农业,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全过程呈现公众面前,通过农产品+网络直播等形式,让消费者放心购买优质农产品,可以有效解决信任问题,还可以快速传播推广农产品及品牌。三是休闲观光拓市场。依托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打造集农园美景、农家美食、农耕体验、文化传承、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休闲农业,充分发挥乡村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优势,利用互联网+生态采摘游、人文民宿游等形式,培育一批可品、可看、可游的高品质休闲观光农村,开启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4 质量追溯构筑安全管控新保障
  ①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由“吃不饱”转变为“吃得好、吃的健康”,然而,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一直以来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因此,建立一个从田间到消费终端,全过程、全产业链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将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农产品质量追溯更为便捷,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存储、传播、分享,可以有效实现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从而为每一份农产品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应用二维码识别、无线传输等技术,建立农产品“二维码身份证”,实施数字化精细管理,扫一下二维码便可以查到品种、营养、生产、储存、销售、质量监测等从农产品生产至终端销售全过程关键信息,真正实现一扫溯源。
  ②建立农产品全程监管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高效安全、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的智慧监管云平台,强化智能监管、全过程监管,构建严密高效的农产品安全现代化监管体系。加大农产品监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监管数据平台,构建涵盖农资监管、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安全检测、包装标识、市场流通等环节的全程风险管控体系,有效保障优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供给。
  ③建立农户安全生产征信体制。积极开展政企民大联动,数据共分享,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市场化的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农户安全生产征信体制。运用互联网技术,综合获取各监管部门、社会网络、新媒体等各类数据信息,实现动态的信用评级、风险等级划分,有效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信用监管。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加大农产品安全正面宣传引导,开通网上曝光,发货公众监督作用,及时曝光违法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把大数据的交互转化为惩治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实效,及时消除网络食品安全隐患。
  3 “互联网+农业”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农村产业链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现代化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数据信息体系不够健全,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农民互联网意识不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等,这些问题都阻碍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应该认清不足、深入思考、全力应对,才能确保“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3.1 做好农业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
  “互联网+”时代下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核心资源在于数据,信息服务、智慧农业、农村电商、质量追溯等一些列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应用都是基于大数据的运用,大数据对农业的生产经营、消费市场和管理决策等都起到关键性作用。然而,现在我国在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和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农业大数据缺乏自上而下的法律法规、执行标准和开放标准,数据信息分散、共享机制不够完善,“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等等,为此,做好农业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要加强完善政府农业信息数据库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储运、检验等数据共享机制,推进数据实现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标准化处理和可视化运用,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关联性,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交易平台互联共享,推动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和健康发展。要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做好大数据平台及服务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完善制定大数据应用和管理上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切实保障农业数据化安全。
  3.2 做强农村科技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互联网+”现代化农业发展,科技服务和基础设施是保障,没有基础保障,更不用谈“互联网+”驱动下的新兴产业。虽然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正在不断普及和运用,但是而今的农村最缺的恰恰就是科技服务和基础设施,大部分农村地区,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生产和供销。就如茶叶生产,农户从采摘到加工,再到镇上卖给中间商,每天起早摸黑,甚至到凌晨,就为了几百元钱,甚至更少。几十年下来,他们重复着这样的生产模式,也坚信只有遵循这样的模式才能分得茶叶时季的一杯羹。为此,只有不断强化农村科技服务,夯实各类基础实施建设,才能实现创新驱动,有效促进农村农业创新发展。要坚持科技支撑,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开发新技术和新品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应用水平。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置建设,提高?r村宽带网络接入水平,提高公共服务信息化应用程度,构筑城乡一体、技术领先、融合发展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有效缩小城乡之间数字鸿沟。要建立健全的现代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研发并推广农产品储运保鲜技术,有效弥补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保质周期短的缺点,激活农村电商市场,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
  3.3 做精区域化小生产特色品牌建设
  农村生产管理粗放,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含量不高,产量、质量、效益低,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再加上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民互联网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聚焦在一起,导致农村小生产和大市场矛盾激烈。如何发展农村区域化小生产,关键在于品牌建设,围绕地方区域特色,着力发展精品农产品、特色农产品,走高端市场路线,而不是看市场盲目跟风生产,将有限的劳动生产力转化最大化市场价值,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农业品牌化发展路径。要强化树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品牌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鼓励大学生、机关事业单位职员等知识分子到农业生产领域创业就业,培育现代农村新型职业农民,有效分析农产品市场定位,形成满足不同消费群体要求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定位。要积极探索农产品特色品牌化发展的新思维、新办法和新手段,依托地方历史、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深入挖掘区域内文化农产品,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丰富品牌内涵,形成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要建立和完善品牌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供给链,形成区域品牌农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旅体验,促进产业相互渗透和交叉重组,有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关论文

农业发展现代化互联网互联农业应用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LED屏幕应用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