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骨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探讨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究预防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选取自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40例骨盆及下肢各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将以上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护理基础上,积极调查研究可能诱发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预防,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DVT形成发生率、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术期DVT形成发生率为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骨科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可能诱发DVT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预防,能够明显降低围术期DVT的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率,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进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5-015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xplore the nursing prevention of deep vein thrombosis(DVT) formation in orthopedic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A total of 240 patients with pelvic and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f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120) and control group(n=120),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mplete randomized control.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risk factor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was given targeted care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on,based on the routine nursing taken by the control group. The DVT formation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DV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8.3%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observation group's nursing satisfaction (95.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0.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nursing prevention of DVT risk factor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fractures ca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DVT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urgical treatment and promot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Orthopedics; Perioperative period; Deep vein thrombosis; Nursing
  深?o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但好发于下肢静脉[1-2]。如若治疗不及时,DVT脱落可引发肺栓塞、脑栓塞、肾栓塞等并发症,还可导致肢体发生坏死,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3]。有关DVT的发病率,吕厚山[4]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总发病率为47.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为40.0%,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为53.8%,所有患者近端DVT的总发病率为17.6%。由于DVT形成后,血栓脱落可能引起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所以DVT的发病受到骨科界的高度重视[5-6]。DVT发病的因素可归结为以下几种:如术前的创伤、凝血机制的启动、术中麻醉药的应用、术后长期的卧床休息等,以上均可造成静脉血流滞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7]。针对这些因素,我们选取自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4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的围术期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预防了DVT的形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自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骨盆及下肢各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将以上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M各120例。其中,观察组男62例,女58例;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28.5±2.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胫腓骨骨折19例,骨盆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38例,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2例。对照者,男59例,女61例;患者年龄18~76岁,平均(29.2±2.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胫腓骨骨折20例,骨盆骨折3例,股骨干骨折39例,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手术类型及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8]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②仅存在骨盆或下肢骨折情况;③患者本人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术前DVT已形成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现患或曾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对照组 入院后,对本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①遵医嘱为患者给予和指导使用各种治疗药物,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②适度抬高患者的患肢促进静脉回流;③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④对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⑤围手术期严禁烟酒。
  1.3.2 观察组 入院后,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外积极调查可能导致骨折患者围术期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对策如下:(1)根据患者病情及情绪的不同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例如将相关疾病常识、治疗方法及康复等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以便患者及家属能够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顺利进行。(2)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①术前进行常规固定,同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②指导、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适度功能锻炼等;③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存在休克情况的患者应及时纠正休克,避免血液高凝的发生,从而引起DVT的形成[9]。(3)护理人员在穿刺时要注意:①尽量避免损伤血管内膜;②尽可能浅静脉置管针;③尽可能不要在同一位置进行反复穿刺。为患者的患肢做好保暖,同时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4)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情况:①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②注意观察患者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改变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5 DVT形成评判标准[10]
  每天根据Lensing提出的诊断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判断是否发生DVT和肺栓塞。若出现相应症状,马上对双下肢深静脉进行造影检查。若无对应症状,则在一周之内接受双下肢深静脉进行造影检查,将所有在?N静脉以上形成的血栓都判定为DVT。
  1.6 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方法
  根据护士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项目制定调查表,满意度计算方法:调查表1~16项每项满意度分值为:满意3、较满意2、不满意0,将调查表所得分数之和/48×100%。总满意度计算方法:总满意度=满意度+较满意度之和。给予对照组、观察组每位患者发放调查表,得出结果如表1。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经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有5例形成DVT,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有22例DVT形成,发生率为18.3%,观察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6,P=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96例、较满意19例、不满意5例)总满意度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70例、较满意15例、不满意35例)的总满意度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骨折患者围术期间需要卧床休息,暂时不能下床活动,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加上损伤后的组织反应局部严重肿胀,均会影响远端肢体血液循环;石膏或其他固定方式使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小腿的肌肉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血流缓慢和淤滞,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发病率;较大的手术与血液缓慢有密切的关系,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和麻醉,周围肌肉松驰、静脉舒张;术后长时间卧床、半坐位或侧卧位,都可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而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除以上诱发因素外,由于人体在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殊性,也可使血流减缓。如左髂静脉在解剖上受右髂动脉骑跨,其远端的静脉血回流相对的较右侧缓慢。深静脉血栓经常发生于手术后、骨折、产后等,其中血流缓慢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临床所见的患者亦大部分发生在左下肢。除此,静脉的瓣膜袋、腓肠肌静脉窦,也是造成血流缓慢的因素。如果护理不到位,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DVT是一种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为人体的血液在深静脉中运行时发生非正常凝结而发生,临床中在骨盆骨折及四肢各类型骨折的术中及术后较为常见[11-13]。DVT的发生主要与深静脉瓣膜结构异常、血管壁损伤、血液黏滞性大及血流缓慢等因素有关[14-15]。DVT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在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同时,还会使得患者的临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严重者可能会有肢体功能障碍发生[16],将导致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在急性阶段由于血栓脱落易引发肺梗死,导致临床猝死。由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受的创伤、术后下肢血流速度减慢、患者长期卧床等是导致DVT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术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防治DVT的关键,本研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则可有效降低该病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通过本研究可知,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中,有5例DVT发生,发生率为4.17%,而对照组有22例DVT?l生,发生率为18.3%,观察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本研究结果证明,对骨折围手术期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DVT的发生十分必要,而且可以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同时为患者提供责任制整体优质护理服务,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加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减少了患者经济压力。另外,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家属或者护理人员定时为卧床患者更换体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以防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血液流速减慢成为诱发DVT的风险。
  综上所述,针对导致DVT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获得满意的护理评价,而且能够有效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论文

静脉血栓血栓骨科静脉护理
情景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
腹腔妊娠的护理现状与体会
论普外科护理中引流护理重要性
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试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药物治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