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循环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25003
  1 引言
  我国资源种类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虽然我国的资源总量大,但是由于长期追求的高增长、快发展导致自然资源消耗也在大幅度的增长。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出现的土地资源浪费,化肥污染及空气污染等问题依旧突出,据环保部等部委2010年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报告》显示,我国农业源排放的的总氮和总磷分别占水污染中总氮、总磷排放量的57%和67%。而我国生产的各类作物秸秆高达7亿t左右,牲畜粪便40亿t左右,每年农业消耗占世界总消耗的30%。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减少农业污染,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要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再生利用,同时经济的发展速度要适应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使得自然资源的再生利用能够消化来自各种污染的冲击并将其消化。但循环农业并不是完全排斥无机化学品在农药上的应用,而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利用科学技术将农业发展到更高层次。
  2 循环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遵循“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所谓“减量化”就是在循环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损耗和浪费,做到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排放。而“再利用”是指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到农业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减少一次性浪费。而“再循环”是指资源使用完以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用于其他生产用途。循环农业的技术支撑体系是依靠生物工程技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新材料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而发展起来的(图1)。
  3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1)农业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农业高新技术的进步为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20世纪
  9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地区的农业科研单位的集聚式发展,以及科技示范园的成立为农业新技术的产生注入了巨大动力,1997年在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和广州实施的农业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工厂化发展。高新技术的企业化运作和无公害技术、信息技术的农业运用为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循环农业地区典型模式成熟:我国东部沿海省份是发展循环农业较早的地区,循环农业产业链已经形成,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养殖模式、区域循环模式和农业废弃物利用模式。以养殖为主体通过藻气开发将生产、生活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等生态格局。同时循环农业公司和生态示范园的建立也为其他地区大范围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3)部分地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取得成效:以浙江为例:2008年全省秸秆可收集资源为977万t,全省畜禽粪便污水产量为6878万t,通过沼气工程建设利用畜禽粪便和污水量达3235万t,通过用户藻汽利用畜禽粪便和污水量达120万t,有机肥加工利用畜禽粪便和污水30万t,农民自发制堆肥和水产养殖的鱼塘基约220万t,合计3605万t左右,占畜禽粪便污水量的52.4%[3]。
  3.2 劣势分析
  (1)幅员辽阔,地区资源优势不同:地区资源优势的差异是阻碍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西部多高原沙漠地区,气候恶劣、农业资源不足、技术资源的落后阻碍了循环农业产业链的的形成,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物产丰饶、农业新型技术发展迅速,物质基础雄厚。这种资源和技术差异进一步拉大我国地区间循环农业发展的差距。
  (2)观念落后阻碍循环农业技术推广:由于农户自身的文化水平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阻碍了循环农业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而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环保意识薄弱,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过度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即使有了技术也不会使用导致农技无法转化成生产力。农民自身传统观念固化,不愿意接受新技术,是阻碍技术由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重要因素。
  (3)农业科研人才的缺乏:我国农业技术人才由建国初期的470余人到2002年末的48952人,有了迅速的壮大,但现阶段技术研发队伍中循环农业专门技术人才缺乏,且大部分是由农科院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所以说循环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状态不理想:农业专门技术人才缺乏,农业专业数量急剧下滑,质量停滞不前[4]。并且当前的高级技术人才外流到其他行业也是导致农技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
  3.3 机遇分析
  2016年2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适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撑体系,基本构建起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确定了不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随着循环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农业废弃物处理能力的提高,农民居住环境的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会大幅度提升。
  3.4 挑战分析
  (1)为了发展循环农业,现代农业发展中应当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但现阶段我国农业化肥使用量和其他资源的投入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09~2015年之间我国化肥年施用量从5404.4万t增长到6022.6万t(表1)。大量化肥和农业资源的投入带来的是产量的增加,但也对自然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循环农业在发展过程如何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2)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和农技投入,资金链的短缺也是循环农业面临的一大挑战。10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农业技术的投入有了显著增长,但是投资强度一直徘徊在0.42%左右,仅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低收入国家水平[5]。??前这些资金的投入并不能满足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时期,投入主体单一也是循环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是循环农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支撑,虽然私人部门的投资有所增长,但是投资规模小,投资力量薄弱,远不能满足循环农业的需要。
  4 SWOT分析及对策
  通过对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得出的结果(表2),相应对策建议如下。
  4.1 借鉴成熟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循环农业
  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差距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循环农业发展基础好。而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循环农业的起步较晚。为了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要遵循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适度推进,同时要借鉴已经成熟的浙江模式、珠三角洲模式,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农业资源,推进循环农业技术创新,实现地区循环农业的高效、持续和可循环发展。
  4.2 加大对循环农业的资金投入
  为了增加对循环农业资金投入,需要从各方面寻求路径吸收资金。由于农户作为小生产者,自身资金实力较为薄弱,所以可引导农民将自身对于循环农业的投入由现金转化为劳动投入[6]。而对于政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财政的投入。同时还要引导金融服务体系对循环农业进行投资,支持循环农业发展。
  4.3 乡村政府领头,循序推进循环农业技术
  在循环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当地政府或村委会应该起到主要作用。在推广工作难以展开的地区,政府需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将农村土地集中到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而对于进行过土地私有化的地区,推进循环农业技术应该吸引感兴趣的农户加入其中,并且政府要出台相应的优惠鼓励措施,让部分农户率先使用新的循环农业技术,在收益明显化以后,才能逐渐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让科技成果真正的惠及广大民众。
  4.4 明确技术产权以提高循环农业技术的创新水平
  为了提高当前循环农业技术的创新水平,关键是要通过明确发明产权问题,提高技术研发者的创造积极性。对于创新性农技发明应当予以奖励,同时要加大对精准农业技术的投入,精准的播种、施肥、灌溉、收获以达到产量最大化,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最小化。在循环农业技术创新的同时要注重生态链的循环,通过使用高新技术促进资源、生产、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真正的形成循环农业生态体系。
  4.5 培养循环农业技术人才
  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所以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于农业院校的建设。同时要打造一批农技推广人才、研发人才、高端技术人才一体的农业科学队伍,提高农技人才水平。在培养高新农技人才要注重人才队伍的构建,注重其整体性和科学性,同时在不同区域还要挖掘懂技术、会实践,并懂得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技术人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公平公开的选拔体制,同时还需要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以最大程度地鼓励技术人才进行研发工作。
  5 结语
  循环农业必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原则符合当前减少资源投入,减少环境污染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建设生态环保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突破,是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经之路,循环农业生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国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论文

农业发展循环农业分析发展SWOT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拼多多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创新发展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