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涵
  从改革的出发点来看,农业供给侧改革属于供给侧的改革,要从生产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同时又具有农业本身的特殊性,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也就是说,既要保证农产品的数量充足和品种多样,又要保证农产品的优质绿色。从改革的要素来看,农业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然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仅是改革的一部分,还要对农业的经营主体、经营的种类等问题进行改变和调整。从改革内容来看,仅靠农民自身的努力显然是不能彻底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要求的,因此农业供给侧还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改革,从而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从改革的目标来看,农业供给侧改革不仅要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改变和调整,又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而改善农业供给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综上所述,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涵就是在供给侧的角度出发,从农业的生产入手,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农业生产要素,通过农民自身调整以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
  1.农业生产分散化难以形成适度规模化
  我国土地分散化问题一直突出,据统计,我国1996年经营耕地规模10亩以下的农户比例由76%增长到2014年的85.9%,而50亩以上的农户的比例一直在下降。我国的小农家庭经营模式有其优势,但它却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产业链变长。因为农户经营规模小就很难应对比较大的市场风险,小农户和大市场的衔接就会出现问题,从而不能够达到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不能够保证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
  我国在农产品供给方面,以大量生产保证供给为主,生产的农产品大部分是中低端的层次的产品,并且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量,加入大量的化肥农药,在加工的过程中,又加入各种添加剂,从而很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而在农产品需求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消费者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绿色的农产品,从价格导向转变为品质导向,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产品供需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
  3.农业投入不足
  首先,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纵观我国农业基础建设的进程,的确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田用水问题仍然突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农村道路的数量和质量还没有达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标准,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现代生产要素的制约。例如,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实时掌握农产品供需情况,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相对落后。最后,经营主体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农民自身文化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使农业生产很难达到现代化水平。政府对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够,投入到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经费明显不足。
  4.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首先,我国农业技术装备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来要落后。近几年来,我国农业领域的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政策、投入、装备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其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我国一直很重视农业科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部分的研究成果很难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最后,农业专业人才是改革的重要一环。而现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大多都是留守中老年人,农村年轻农民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农村极度缺乏高级农业的专业人才,这些都制约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进程。
  5.农业产业链短与第二、三产业融合不紧密
  由于我国农业家庭种植分散化的特点,种植资金、农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很难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一定程度限制了我国农产品供给产业链的拉长,并且不能够与第二、三产业融合不紧密,不能够建立起农民与资本的利益融合机制,并且农民从第二三产业中获益仍然不能够得到保证。
  6.政府在农业制度体系方面还存在缺陷
  第一,我国的土地制度改革和粮食价格改革还不够深入。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是为了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土地要素的流动性。然而我国农地市场并没有明显的扩大。并且我国粮食出现三量齐增的现象,这种现象与没有落实好这两个制度有一定的关系。第二,农业补贴政策还不够完善。我国补贴政策的精准性比较低,并没有将补贴金额与交售商品粮数量结合起来,其侧重点在产量上,而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补贴几乎没有。第三,政府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管控方面存在缺陷。由于政府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监控机制未能发挥有效作用,改革的效率和?|量就很难得到保障。
  三、完善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
  1.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首先,政府应积极倡导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同时也可不用流转土地,各基层政府要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形成规模经济。其次,要保证规模要适度。规模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土地经营规模要与当前发展水平、农民自身的经营能力等要素相协调。
  2.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就种植结构而言,政府应该加大对相对稀缺的农产品补贴力度,还可以通过价格体制来促进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化。就区域结构而言,各地区应因地制宜。不断开创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宜的农业生产格局。就农产品的生产结构而言,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中高端的农产品更加符合现代的市场需求,因此要减少生产低端农产品,扩大中高端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3.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首先,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相关体制,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物流建设。其次,在农业现代生产要素方面,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使金融、保险、信息等各项要素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农业生产。最后,农业生产的主体是人。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可以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改善农村经营环境,提高农村吸引力,吸引大量专业人才到农村去,培养懂知识、高素质的新型经营主体。
  4.发展科技农业
  一方面,建立奖励机制来鼓励相关人才进行科技研究,同时完善科技专利的相关制度给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让研发人员能从中获益,推动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创新机制。
  5.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与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融合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流通领域与市场建设的力度,给农产品的流通提供多种渠道。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融合,将工业领域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加大?r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发掘其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拓展农业新功能。
  6.完善农业制度体系
  第一,是要对农村土地改革和价格政策进行重新梳理后,进一步深化土地制度和价格政策的改革。要明确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权利,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来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第二,对农业补贴制度进行完善。政府应出台政策来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同时应适当放权,以市场定价逐步实现价补分离。第三,为了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同时,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农业资源环境遭到破坏,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明确相关规定,实现化肥农药零增加,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进程。

相关论文

供给对策改革我国农业分析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