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广东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

  Abstract: Code-switching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language contact. In particular, university is a centralized place for code-switching. 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to use code-switching. On the basis of linguistic theori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corpus data, this paper is taking the students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briefly analyzes college students' code-switching motivation among dialects, mandarin and any other acquire languag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P键词:语码转换;广东高校;动机;隐喻;情境
  Key words: code-switching;colleges in Guangdong;motivation;metaphorical;situational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196-04
  0 引言
  广东地区是一个多种语言变体并存的地区,方言、普通话以及学生习得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是常见的一个语言现象。本文是通过搜集广东工业大学校园内的真实语料,试图调查方言、普通话以及学生习得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研究的目的是探析并论证大学生对多种语码转换具体的动机。语码转换是一种出于动机的有效的交际策略,但是交际者并不是随意地、机械地运用语码转换,而是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在特定的语境下采取的动态性调整。
  1 文献综述
  1.1 语码转换的定义
  语码是用来交际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系统以及语言的各种变体,如方言,语体和语域(Ronald Waudhaugh 1988)。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过程中,由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即人们在说话时同时使用了两种或以上的语言及其变体的现象。
  1.2 语码转换研究简史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一直是语言学研究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者们对语码转换进行的研究范围涉及广,研究角度不一,看法也不尽相同。
  1.2.1 国外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在国外,John J. Gumperz (1972)首次把语码转换分为情境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 switching)和隐喻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 switching)理论,认为语码转换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话题、参与者等情境因素的改变,即情境型语码转换;二是说话者的语气、重点或者角色关系的变化,即隐喻型语码转换。
  Giles(1979)用“言语顺应理论”(speech accommodation theory)来解释语码转换,指出说话人为取悦于对方,对自己的语言或语体做出调整,使之与对方的语言或语体趋于一致,即语言靠拢(cortvergellee);或说话人调整自己的语言或语体,有意突出与对方的差别,即语言偏离(divergence)。
  美国语言学家Mayer Scotton(1989)的“标记模式理论 (the Markedness Model)”,将语码转换分为两类:①无标记的语码选择(Unmarked choice),是指说话者在特定场景中使用符合社会规范的语码,表示说话者愿意与听话者持相同看法;②有标记的语码选择(Marked choice),是指说话者故意偏离和改变交谈双方现有或预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2.2 国内学者对语码转换动机的研究
  目前在国内,很多学者从以上主要理论出发,对语码转换的动机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糅合多个理论,在语码转换的实际分析中,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学者谢书书(2005)认为,语码转换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其中内在动机主要是指由说话者本身的心理状态引起的语码转换,如为了引起注意、强调或解释说明所讲的内容;对某种语言的态度,如厌恶或喜欢等;外在动机则是指由于客观原因如场合、话题、对象的改变而引起的语码转换。
  学者陈立平(2008)提出语码转换的动机可分为三大类:①续连无标记语码转换,其触发动机包括会话参与者的改变、话题的改变、直接引用或引述;②有标记语码转换,其触发动机包括会话修正、语音对比、个人偏爱或习惯及其他原因;③无标记语码转换,其触发动机有活跃气氛,获得交际性权力,表示一致与认同和减弱语势。
  2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上述理论既有区别,又有交叉重合之处,其中都有对语码转换的动机有所研究。本文是建立在Gumperz的情境型和隐喻型语码转换的理论上,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对广东高校学生的语码转换动机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大学生在言语交流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语码转换现象,通过语码转换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及影响。   3 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3.1 调查对象
  大学校园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掌握着各种语码,拥有丰富的语料来源。大学生的日常活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校园内会讨论到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和私人话题,探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语码转换现象也比较频繁和复杂。本文的语码转换语料的收集对象主要为广东工业大学学生,数据资料均来源于广工校园学生的日常谈话。
  3.2 广东工业大学学生概况
  广东工业大学是面向全国招生的广东省省属重点大学,生源地主要是广东本省以及其他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其官网所示,以2015年为例,广东工业大学共招收9022名学生,其中超过90%来自广东省,其余学生来自湖南、广西、江西等13个省市和自治区。而广东生源地涵盖了该省所有21个地级市,学生使用的语言主要以普通话和方言为主,还有部分习得语言如英语、日语等。使用的方言主要以粤语为主,亦包括闽方言和客家方言。
  3.3 语料搜集方法
  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收集,在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场等校园场所,通过录音和笔录的方法,在谈话人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发生语码转换时即时记录,以获得最原始真实的口语语料,并进行筛选,找出其中对话相对完整的语码转换语料;其次,通过调查访问校内学生,获得他们在日常谈话中发生的语码转换语料,以丰富语料内容,弥补录音收集的不足。基于以上形式所得的口语语料,对具体的语料进行统计整理,并进一步细化分类。
  4 数据展示
  由2016年3月到2016年12月为止。本课题组成员在广东工业大学校园内共搜集到了共106段对话,我们把其中内容完整的语料整理成文字材料,并标出语料内容中语码转换的结构类型,转换方向、转换动机类型以及说话人和受话人性别。采写的语料共计18324字,共663个话轮,发现语码转换共234例。最后使用统计软件计算出转换的累计频数,最后以图表形式将分析结果呈现。本文共考察了语码转换的方向、转换动机类型以及说话人和受话人性别四个变量,这四个变量的总体频次描述如表1。
  ■
  由表1看出,女性说话人和受话人发生语码转换案例的数量上基本与男性持衡,语码转换234例,动机分布持衡,其中情境型语码转换113例,隐喻型语码转换121例。
  5 ?论
  由上述整合数据,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语码转换的动机。下面将按照J. Gumperz的语码转换分类法,从情境型和隐喻型语码转换的角度阐述广东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动机。
  5.1 情境型语码转换
  5.1.1 填补词汇空缺,弥补词不达意
  学者祝畹瑾(1992)曾提到,当说话者一时想不起或缺少适当的表达时,会促使人们使用语码转换。校园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由于某种语码中缺乏适当的词汇,或一时想不出适当的词汇,使谈话者倾向于用另一种语码中的词汇来进行表述,因此而产生语码转换,如:
  例1: A女汕头 B女潮州
  A:咦,你换发型啦?
  B:对呀。但是没有我想象中好看。
  A:不会,我觉得好看
  B:我妈说我是“ko 头”,她自己的额头就不是这样的。
  上述对话中,A和B一直使用普通话交谈,但当B女生形容自己的额头时,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普通话词语描述,产生了词汇空缺,故选择使用潮汕话“ko”(额头圆满之意)来替代。因此填补词汇是大学校园内语码转换重要动机之一。
  5.1.2 言简意赅,方便交流
  大学生通常掌握三门或以上的语码或变体,包括方言、普通话、英语等。在日常交谈中,说话者认为使用另一种语码的表达更加直接利落,意思表达也更加简洁明了,因而产生语码转换。在大学校园里,英语词(包括词语和缩略词)常被广泛应用到日常谈话当中。在交流的过程中插入英文替代词,能更好、更便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减少交流障碍。校园中常见的英文代替词,如: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美国全国篮球协会)、CET 4( College English Test 4)大学英语四级考试、TEM 8( Test for English Majors 8)英语专业八级考试,HR人力资源管理等等。
  5.1.3 引用
  Gumperz(1982)认为语码转换的的动机之一是引语(quotation),谢书书(2005)也曾提到:在言语交谈的过程中,叙述者有时会在一种语言或变体中想表达另一种语言或变体的某个词,但因为对应的译词不存在或语意不对称,而直接进行语码转换。如:
  例2: A女佛山 B女阳江
  A:今天重温了一边追风筝的人,从剧头哭到剧尾。
  B:电影吗?我之前看了小说版,也哭得稀里哗啦的。
  A:是的,很喜欢哈桑这个角色。
  B:我也是!最记得他那句: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上述例子中,B直接引用 《追风筝的人》 这部小说中的经典台词“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不仅原汁原味地表达了小说的内容,也表露出自己对这部小说的喜爱。在语码转换中,引用是最常见的语码转换动机之一,在校园日常见直接引语现象引起的语码转换。
  5.1.4 避免歧义
  说话者有时会为了避免语义含糊(avoid ambiguity)而转换语码来重复话语,以增加清晰度。一些有歧义的词语解释起来比较麻烦,使用语码转换最便捷。由此,出于避免混淆的动机,说话者会使用语码转换,如:
  例3:
  A:今晚打火锅,大家要吃什么?我先列个购物清单(普)。
  B:我突然间好想食马蹄(粤),   B看到A顿了顿
  B:就是荸荠知道吗?那种长得有点像栗子的果子(普)。
  上述案例中的“马蹄”,在粤语中是指植物“荸荠”,而在普通话中的意思是“马的蹄子”,上述对话中,一开始B使用粤语回应A,当B联想到“马蹄”在粤语和普通话之间有歧义时,为了避免产生误解,B又转为普通话向A解释,从而消除歧义。
  5.1.5 幽默风趣
  在言语交际中,幽默能激起受话人的愉悦感,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愉快的谈话氛围。说话人往往会处于幽默诙谐的动机进行语码转换。如:
  例4:
  B:我前天拍简历照了,给你看看。(普)
  A: 哇!这是你吗?雅绝啊!!(普通话,划线部分为潮汕话,“美死啦”)
  B:是吧?过无敌呀!(潮汕话,划线部分意思为“好厉害啊”)
  上述对话中A使用方言“雅绝”来赞美B的照片,而紧接着B同样回应以方言“过无敌呀”,使得谈话氛围更加有趣愉悦。不难发现,在校园日常谈话中,大学生经常在一种语码中插入另一种语码来活跃谈话气氛。
  5.2 隐喻型语码转换
  5.2.1 强调或解释说明一些说话内容引起注意。如:
  例5:
  A男佛山 B男重庆 C女广州
  A:大家看一下这个考勤表,按出席次数上报该领的训练补贴,多退少补。
  B:我肯定有多。(普)
  C:队长(A)点解我??考勤记录只是出勤6次?我肯定唔止去6次啦!(粤)
  A:唔知喔,反正考勤表的记录是这样。(粤)
  在上述场景中,为使所有的受话人都能听懂,谈话人A原先使用的语码是普通话,而C在发现自己的考勤记录有误时,立刻转成了了方言粤语,可以观察到,C此时的语气明显发生了变化,使用方言是为了表达他情绪的不满,从而引起受话人的注意。
  5.2.2 对语言态度的不同而导致的喜欢或者厌恶
  学者边旭(2005)认为:对某种语码的喜欢、崇拜或鄙视,都会影响交际时进行语码转换。在日常谈话中,由于教育背景和文化差异等因素,会影响我们对一些语码的语言态度,这种情况的语码转换通常透露出我们对某种语码的喜恶。如:
  例6
  A男日本留学生,B女英专
  A:你英语讲得好流利啊,你是英语专业的吗?
  B:哈哈,不是,我学的是中文。
  A:中文?你不是中国人吗?
  B:不是,我是日本人,在中国留学。
  A:そですね,こんばんは。(原来是这样啊,晚上好!)
  B: こんばんは,哈哈!
  上述场景中,A得知B是日本人时,立刻转成日语向B问好。不难发现, A的话语中不仅透露出对日本人B的欢迎,也表达出对日语的喜爱。此种情况常见在大学校园谈话中,谈话人常出于自身喜好,而选择表露或隐瞒其方言或其他习得语码或变体。
  5.2.3 缓和语气或尴尬场面
  学者杨芳(2011)曾提到:缓和语气和尴尬场面是语码转换的主观动机之一。在一段谈话中,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策略,可缓解尴尬的场面,使谈话保持和谐。如:
  例7 :
  场景:跑步比赛结束,A女茂名B男中山 C 男揭阳
  C: 对不起啊,大家,这次我拖了后腿。(普)
  A: 诶呀,湿湿碎啦,比赛事小,至紧要人无事。(粤语)
  B: 系啊,身体要点。(粤语)
  观察上述对话,当C因自己落后而影响整队的成绩感到内疚时,用的是普通话向队友致歉。而B由于担心C过于内疚,影响其积极情绪,此时通过转向粤语,既保护了C的面子,也淡化了比赛结果的影响程度,从而起到缓和场合气氛的作用。
  5.2.4 限制受话人
  大学校园内同学之间接触比较频繁,有些谈话内容为避免让在场的其他人知道,说话者通常会从大家都熟悉的普通话转换为只有老乡才懂的地方方言。这种心理反映在校园言语交际时,就是通过语码转换来达到保密某些谈话内容的目的。如:
  例8:A女阳江 B女阳江 C男梅州
  A:这是我男朋友XX(C),这是XX(B)。(普通话)
  B:几时换男朋友都?古尼速度好快!(阳江话)(什么时候换的男朋友?这速度太快了)
  A:上次无系跟你讲过咩?(阳江话)(上次不是跟你说过了吗?)
  上述例子中,B使用方言阳江话,避免谈话内容使C听到而引起误会。因为普通话具有通用性,从普通话转换到方言则是为了掩饰谈话内容,限定受话人,所以方言具有相对的保密性。限制受话人是隐喻型语码转换动机之一。
  6 结论
  语码转换是一种语言交往中使用的策略和手段,其背后隐藏着语言使用者的动机;本项目通过研究分析语料数据,在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目的是探析广东地区高校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方言、普通话以及学生习得语言之前的切换有大学生特有的动机,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从对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现象观察可以得出,语码转换作为一种交际策略, 可以保持交际、畅通、便捷, 消除说话者因一时的困难难以表达自己意思的窘迫, 可以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 保证交谈顺利有效地进行下去。研究广东高校学生语码转换的动机,对我们了解本地区的语言特色和习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关论文

广东动机高校研究学生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