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五年制幼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17-02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1]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心理健康[2],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五年制幼师生是目前学前教育的重要师资来源,对五年制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不仅影响师范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其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同时还会对学前教育事业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我们应重视五年制幼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视目前相应学校在五年制幼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一、五年制幼师生特点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五年制幼师生年龄范围在15岁左右至20岁左右,起始年龄偏小,年龄跨度大,这一年龄范围与第二个逆反期有所交集,容易出现叛逆心理,与青年期也有所交集,容易出现社会角色混乱,同时也是个体身心成熟,个性、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年龄范围内学生个体自身矛盾多,危机多;在性别比例构成上,五年制师范生以女生为主,男生极少,女生在人际关系上小的矛盾、冲突多;在学习经历上,五年制幼师生在过往学校生活中成绩不理想,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经验少;从家庭环境来看,有留守经历的学生比例多,家庭关爱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
  五年制幼师生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一些学校未配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或以上资格证书)[3];有些学校甚至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多是由各班班主任承担;心理健康服务少,未成立咨询中心或心理辅导站,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少;没有相应的组织架构,体系不健全,在人员、经费、硬件和制度上保障不健全,总的来说,对五年制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学校处于不及格的状态。[4]
  二、五年制幼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模式架构
  学校应重视五年制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习本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方式,结合学校实际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班级和宿舍设置心理健康委员,并明确各自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至少1-2名配备专业教师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和保障,学校应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建议标准在校生每年每生不少于10元),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有效、顺利开展。在硬件上,学校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独立场所,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物资、设备;并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相关的各项制度。[5]
  在此基础上学校应进一步结合五年制幼师生特点,明确在面向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部分和主要工作内容。在面向个体学生时应以面谈咨询为主,这是个别辅导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形式。另外,学校文化活动层面应该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地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心理主题班会、学生心理社团活动等,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并将课程、咨询和活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相辅相成的作用模式。
  三、建立五年制幼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联动模式
  结合目前五年制幼师生所在学校实际,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层面,学校应以班主任为主体、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参与的模式为主。在这里我们要强调这种模式并不是简单的“1+1”的模式,三者之间应该有着更为紧密的联动关系,在这种联动关系中,班主任是基础,科任教师是辅助,心理健康教师是指导。如下图: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引领者,是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对班级学生产生着重要影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责任人。五年制幼师生所在学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落实人就是班主任,在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体系后,并不会减轻班主任在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责任,班主任是最了解班级学生的人,是对班级学生全面负责的重要主体,不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科任教师的辅助和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会比之前更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科任教师是对班级学生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热情参与,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自己所上学科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这种结合是渗透,也是学科教学本身的要求。在学科教学目标中就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巧妙地将心理健康相关内容合理结合,并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这本身就是五年制幼师生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有利于五年制幼师生形成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保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心理健康教师是专职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或以上资格证书的专业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心理健康教师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同时也可以通过作用于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等间接地作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应成为综合心理工作型,为班主任教师、科任教师等提供回应性的服务,可以为他们提供个体和团体咨询和辅导,督导班主任教师(辅导员),协助、设计班级辅导和教师督导。[6]   在五年制幼师生所在学校我们要看到形成教师联动模式的良好基础,师范类学校,教师普遍重视学生和自身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师条件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班主任有着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科任教师中有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专任教师,具备相对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在角色上也有着相互的转换和重合,有的班主任担任着班级学科教学任务,心理健康教师在承担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可以担任班主任。
  四、五年制幼师生身、心、灵结合的心理健康正面教育模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充分发掘学生心理潜能,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意识、富有创造性、智力充分发展和品德高尚的人。[7]五年制幼师生在专业培养中有着鲜明的专业特色,课程丰富,重视实践,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为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因此我们建议结合五年制幼师生的专业特点建立身、心、灵结合的心理健康正面教育模式如下图:
  “身”代表五年制幼师生的专业艺术类技能,如声乐、钢琴、舞蹈、书法、绘画等,这些艺术类专业课程注重审美和情操的培养,一方面可让学生充实学习生活,增长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和收获,在对美的欣赏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心理品质,提升心理素质,对于五年制幼师生的情绪调节、意志培养、人际交往、合作精神、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心”指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这里的正面教育着重强调的是培养五年制幼师生的心理品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通过课程、讲座、团体辅导和相关学校文化活动从正面就五年制幼师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学习心理、情绪管理、恋爱心理、人格塑造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心理品质,??化学生心理素质,发掘学生心理潜能。
  “灵”指的是对五年制幼师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五年制幼师生是学前教育重要的师资来源,合格的师范生培养不仅要重视其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应该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有着密切的、复杂的联系,五年制幼师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对于五年制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年制幼师生“身”“心”“灵”三方面的教育密切地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从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更好地实现五年制幼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有效途径。

相关论文

幼师心理健康模式心理健康
商贸流通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