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浅谈针对美术评论中的若干看法

  随着人们对美术创作和发展现状的认识不断深化,美术评论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产生了大众化、广泛化、多元化的特点。美术评论通过对美术家、美术思潮、美术创作和美术现象的阐释、解析和评价,对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文化意义做出解读,是美术理论与创作者之间的桥梁,也为推动美术作品传播,增强人们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层次,引领正确的审美风尚,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进行创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美术评论的现状和问题
  由于我国当代美术获得繁荣发展,美术批评收获了大量的丰富话题和鲜活案例,美术批评队伍日益壮大,美术活动日益活跃,美术市场的巨大需求以及新媒体兴起都导致了美术批评愈发活跃,比以往时代更加兴盛。
  兴盛的具体表现是美术评论文章数量呈现跨越式增长,这个数量在专业的美术刊物上或许没有变化,但是在受众更广的其他报刊和出版物上,美术评论文章的需求和受到的关注都不断增大,民间兴起了刊办各种美术类报刊和杂志的风潮,参与美术评论的人员也不断增多,其中既有专业的美术评论工作者,也有参与讨论的画家,还有许多其他专业的学者、新媒体记者和对美术创作比较关注的非专业人士。这些都使得整个美术评论领域呈现出多元的发展态势,既具有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术评论突破性进展,也有不少滥竽充数、仅为博人眼球而存在的误导性文章,不同的价值标准在美术评论中短兵相接。当前社会确实对于创作自由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但是怎样确定美术评论的标准,从而达到传播与交流的统一结合?这是美术评论界人士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二、针对当前美术评论现象的一些看法
  当前美术评论呈现出涨势活跃的“虚热”现象,不仅在学术理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党派观念的影响,在美术评论中甚至出现了“人情服务”和“圈子化”的问题现象。
  1、美术评论的经济危机
  2012年7月,《中国文化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稿费VS润笔:美术评论的纠结》的文章,首当其冲地展示了美术评论面临的经济窘境。文章中提到美术评论中存在明码标价现象,由于美术评论家从报纸中获得的稿费和从被评论的画家本人手中获得的润笔费价格严重不对等,导致所谓的美术批评商业链应运而生,即有些??家采用交际和社会宣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润格,在这种情况下,请“著名批评家”写一篇评论文章是其中必要的环节之一。评论家通过文章获得极高的润笔费用是业内不成文的行规,通过这种方式,画家的名气得到了提高,批评家的声誉也随之上升,双方的润格和稿费又有所提升,呈现了一种皆大欢喜的、讽刺的双赢局面。[1]
  与大部分文字工作者一样,美术评论家也同样面临着经济方面的窘境,美术类专业报刊的稿费一直不高,只有在业内有了一定名气后,特约文章和专栏稿费才有所提升,但始终与业内的润笔费用相去甚远。以曾经同时期出现的价格作比,当杂志与报刊的稿费在千字三十元到五十元时,国画界的著名批评家一篇文章就已经能够收入十几万元甚至更多的润笔费用,当代艺术界的一线批评家也已经达到了签字一万元至两万元,这个价格会随行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是如果脱离润笔费用,一线的美术批评家几乎会完全丧失自己的学术尊严,境遇甚至比不上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画家。
  美术评论的市场化与一般的文艺评论还不完全相同,在美术界,稿费和润笔与供需关系有相当大的关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美术评论的撰写大都出自兴趣和研究需要,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各种拍卖会和艺术博览会大行其道,在对美术作品进行估值时,会将美术评论纳入考虑范围之内,美术评论家自此走向商业化,润笔也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规矩。1992年,国内三十余名美术评论家为维护评论家的权益达成共识并订立公约,约定在应邀撰写评介文稿时,收取千字三百元至八百元的报酬,这成为美术评论市场化最明显的标志,至今仍然能够引起不少争议。
  不同层次的艺术家对美术评论具有不同的需求,但整体而言,稿费的严重不平等、供求关系的不明朗、美术评论家在学术原则和自我约束意识上的缺失、甚至新媒体滥用美术评论的推波助澜都带来了美术评论的恶性循环。美术批评家没有合理的、稳定的、与市场能够平衡的平台,很难展示出评论的公允和本真。
  2、美术评论的“圈子化”现象
  美术评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圈子化与套路化的固有模式,表面上,美术评论热闹喧腾,四处开花,实际上则空洞无物,乏善可陈。在人员组成方面,甚至已经形成了“固定团”,在重要的美术展示机构主办的美术作品研讨会当中,总能看到相对固定的美术评论团“团员”,几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圈子,专门对展览和画家的成就进行认定。
  美术评论圈当中容易形成流水化作业,即在美术研讨会中形成一套流程模式,从主持、嘉宾到权威点评,都已拥有固定的结构或者默契,在进行评论时,往往说的都是套话,这些话放在谁身上都没有错处,完全丧失了学术思想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火花与灵感,而沦为一项麻木进行的过程和背书,其中甚至还充斥了利益输送,形成固化的利益链条,压制年轻的评论家,让本应百花齐放的美术评论界变成众口一词的流派传承。
  3、美术评论的深层次理论问题
  除了社会环境对美术评论带来的影响之外,美术评论界自身也存在理论问题,比如美术评论过度使用西方艺术理论,解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缺少理论支撑等等。
  首先,美术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格外热衷引进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美术理论,并将其使用到美术评论当中。在进行美术评论时,往往采用西方艺术理论作为参照系,在评论文章中乐于使用视觉心理学、图像学分析、抽象主义、后殖民主义、行为艺术、达达主义、超现实等词语和概念,一味求新求变,盲目追捧西方美术理论,将本土的美学传统弃之不顾,硬用中国的美术作品去套西方的评价标准。与之同步的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遭到解构,被质疑其创作方法的主导地位,否定了近代中国美术的发展,甚至将新时期的反思现实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也包括进去,为西方美术观点的盛行铺平了道路。[2]
  其次,当代艺术获得高速发展,艺术多元化现象尽情展现。但当代美术理论创新和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理论滞后于创作,导致美术批评面对新的作品和新的思潮时往往只能采取集体失语的现象。当整体缺乏理论支撑时,美术评论要么生搬硬套西方的美术理论,要么勉强进行评论,功底不足,质量不高,没有独立的价值。
  美术评论目前处在“虚热”的发展过程当中,它的盛行和飞速传播之间充斥着不稳定的泡沫。在此期间,需要构建具备中华民族特色和符合当代审美价值的美术理论,重视学术品格和学科建设,建立清晰的评判标准,还需要通过机制体制的完善,保证美术评论者保有自己的学术尊严,重塑美术评论精神。

相关论文

美术评论
数字媒体时代下美术教育的研究
浅谈民间文化元素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
试论广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
融艺术疗育的特殊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课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探讨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试论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试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LED屏幕应用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