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提高生化教学质量初探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许多临床医学课的必要知识前提,但生物化学的内容较抽象,逻辑性、系统性较强,学生普遍感到不易学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用于将来的继续学习和工作,浅谈在生物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一些体会。
  1.创设良好的开端,讲好绪论课
  第一节生物化学课对一个人今后学习生物化学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上好绪论课,是争取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个好机会。绪论课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这一学科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的班级本人没讲绪论课,同时与讲绪论课的班级比较,发现讲绪论课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没讲绪论课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组织好绪论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第一节课,不仅注意本身的举止谈吐、教态,尽量给学生留下亲切、有知识、有能力的美好第一印象,在内容上,尽量把生物化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为今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
  2.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学校招收的文科生较多,但这部分学生的化学与数学基础较弱,学习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理论性强的难以理解的教材,兴趣易消失。此时,教师生动的语言,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1构建讲解结构
  讲解结构指讲解内容和方式的组成及其相互联系。在讲解技能中,讲解的结构首先应是围绕讲解主题构建,,在明确讲解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设置一系列层层相扣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组成清晰有序的讲解整体结构。例如:“糖代谢”是物质代谢的第一章,既是学习后续知识的基础,也是难点,若一上课就讲解分解代谢连续的几十步化学反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所以在教授分解代谢之前,先联系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介绍人每天进食的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体内的一般情况,即糖从口、食道、胃、小肠到达体内各细胞,最后变成CO2和H2O和维持生理活动的能量,这是糖的分解代;还有一部分转变为人体自身的糖,这是糖的合成代谢。用这种方法作导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2多采用启发式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师生双方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讲解的效果取决于师生双方。讲解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识,并使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信息整合,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首先,设计一节课的内容时,密度要适当,教学内容确定后,就应在内容上下功夫,抓关键问题。通过讲述把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用你的钥匙去开知识之锁,从而真正把书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把一切都讲完了,不给学生一点思考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弄懂的部分,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应尽量让他们思考、回答。尽量启发他们多提问题,然后讨论,仍不能完全解决的,则由教师指导、小结。例如:在讲解“酸碱平衡及其调节”一课时,可以精心设计几个问题。
  2.2.1正常人体液的PH值是多少?呈酸性还是碱性?
  2.2.2体液呈酸性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2.2.3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有哪些?碱性物质的来源有哪些?
  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可顺利回答,随后教师作归纳总结:正常人体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人体内的酸性物质来源有代谢中产生的酸和食物中摄取的酸性物质,代谢中产生的酸性物质主要是挥发性酸――碳酸和固定酸,如日常生活中吃的米、面、肉等都属于成酸食物;碱性物质的来源有代谢中产生的NH3和蔬菜水果中的有机酸盐。
  2.2.4由来源即可判断,体内的酸性物质多还是碱性物质多?在学生的异口同声的回答中,教师再提出核心问题
  2.2.5正常人体液的PH值呈弱碱性,而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大于碱性物质的来源,那么,机体如何进行调节,使体液的PH值处于正常范围?
  由前面内容作铺垫,指出矛盾所在,也即提出了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解决的方法,既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四问环环相扣,由旧引新,设置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产生非知不可的欲望,引导他们进入一个新奇的学习情境,从而深刻理解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调节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生物化学是一门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学科,每个章节相互联系,前后呼应,所以教师在教授时要串联各知识点,使之成为前后呼应的知识链,讲授时要先对宏观的大层次讲解清楚,然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建立知识网络,把内容串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结构。例如:在讲解完“糖代谢”的所有代谢过程后,把几条代谢途径全部概括成为一个纲目归属图,把零散和复杂的代谢变化连成“网”状结构,总结到一副图中,使分散的趋于集中,杂乱的构成条理,一章的内容基本上串在一幅板图上,学生就会较易的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提高系统记忆能力。
  2.4理论联系实际,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生物化学中有些概念较抽象,学生难理解,若在教学中能联系实际,运用“打比方”讲解,可取得较好效果。例如:DNA的分子结构是: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这两条链方向相反,互相平行,围绕一根假想的中轴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其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两条长链,位于外侧,碱基位于两条长链的内侧,这样的内容,学生感觉抽象,很难理解。若我们联系生活中的旋转楼梯,把整个旋转楼梯、双扶手和梯子与DNA分子结构中的各部分对应,就容易理解了,整个旋转楼梯,可看做是一个DNA分子,DNA分子中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成的两条长链看做双扶手,位于外侧,由氢键连成的一对对碱基对看做梯子,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记忆。由此可见,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就可把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容易理解,还可激发学生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参与
  讲解不应只是教学信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递,而应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与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讲解过程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生物化学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如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其中介就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的讲解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地思维。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师的讲解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讲解效果,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思维能力、科学方法的培养。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如何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是教师讲解技能高低的重要体现。
   在讲解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有:一般可以通过设置系列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也可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进行;也可通过运用各种语言,尤其是体态语言与学生通过情感交流,促使学生参与。同时,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不理解的部分,要多次讲解,学生能理解相应的知识点,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继续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联系起来,为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相关论文

生化质量教学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医疗保险本科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研究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如何提高办公室文秘工作的质量和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