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民族主义论文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新特征

  摘要:民族主义思潮近代开始进入中国,20世纪90年代再起高潮。但其含义隐晦,特征多变。从文本和现实的角度阐释民族主义的内涵以及当代民族主义在中国呈现的新特点,一是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意识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反日反美情绪在一部分人中存在;三是民众对国家主权概念的理解更为宽广;四是民族主义包含了大量矛盾;五是网络民族主义成为新形式;六是当今的民族主义是反专利主义。
  关键词:民族主义;信息化;网络民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D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012-02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起源于西方。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也开始了一波波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救国运动等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民族自强自立的运动。但是“自1949年起,民族主义的地位和价值却晦暗不明。当言及历史时,它得到正面肯定”[1]。它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前进,挽救了中国的命运。“而涉及现实时,他不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那样是合法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像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修正主义那样遭到批判和谴责”[1]。在当前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民族主义又成为全球意识形态中的活跃分子,呈现出新的内容和特点。在新的形势下讨论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是相当必要的。
  一、民族主义的内涵
  民族主义是一种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同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意识形态。19世纪中叶以后,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迅速扩散,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顶峰。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民族主义最早表现为一种情感,一种个体对所属群体的感情联系。到近代,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观念相结合,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真正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以建立民族国家作为其主要目标,开始具有了强烈的政治意义。
  关于民族主义的内涵,人们莫衷一是。海恩斯认为民族主义是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的结合;M?韦伯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情感的共同契约,他的适当变现时愿意形成一个自己的国家,因此它一般有助于这种国家的形成”[2];H?科恩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中绝大多数普遍表现出来并要求普及到他的所有成员中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承认民族国家是政治组织的理想形式,承认族体是一切文化创造力的源泉;A?史密斯认为“民族主义是要求一个族体要有从自治到独立的程度不等的权利的政治学说的运动”[3];布勒伊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形态,指的是寻求和掌握国家权力的政治运动;埃里?凯杜里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学说,一种新的政治类型[3]。综上可以看出: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一体性”、“民族忠诚”为内容的情感;一种理论化和体系化的观念学说,同时还是一种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其主要形式的政治运动。作为一种情感,一种原始的归属意识,民族主义是发自自然的,有时表现为狭隘的非理性;作为一种具有系统性的政治学说,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政治运动,有其理性和现代性的一面。
  关于民族主义的历史功过是难以一概而论的。正如法国政治学家吉尔?德拉努尔指出“民族主义是一种非常富有弹性,甚至变化无常的意识形态;因此它能为及其矛盾的客观目标服务,它既可用于肢解国家,又可以用于建立国家;既可以用于建立一种普救说,又可以用于激发地方主义……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外壳。民族主义提供以简单而有效的动员手段。精英们想利用它,因为这种手段有效甚至几乎无往不胜”[4]。民族主义具有很强的弹性,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外壳,是一个大熔炉,是一个常用的有效的手段。民族主义为什么客观目标服务关键在于这个大熔炉内装的是什么内容。
  二、当前中国民族主义的新特征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有关传统的民族国家的理想化的概念正受到来自不同方面不断增强的冲击,诸如军事技术的进步、超国家政治经济组织的兴起以及跨国界的意识形态的兴起,包括各种宗教和政治运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相互依赖,使国家主权原则和互不干涉原则陷入了尴尬境地。难民和移民问题使得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合法性受到挑战,对民族国家的政治忠诚也受到质疑。削弱民族国家主权和维护民族国家主权的完整统一成为民族主义在当代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斗争的焦点。在当代不仅以国家组织的名义进行的国际干预日益增多,如北约对科索沃的干预,对南斯拉夫的轰炸;而且一些西方国家甚至还撇开联合国搞“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如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另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覆盖了传统的主权国家的边界,因特网以爆炸式的方式把信息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民族主义战争的新战场,即网络民族主义。因为中国也是世界的一部分,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民族主义的这些新特点也必然反映到中国国内民族主义上,但在程度和表现方式上可能有所不同。这是中国当前民族主义浪潮的大环境。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变政治策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为目标。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中国正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大踏步前进。随着各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也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是中国民族主义的国内环境。
  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呈现出以下的一些具体特点:
  1.民族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意识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力量的部分。由于20世纪80年代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受重大挫折,马列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大幅下降。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摸索阶段,出现了观念混乱、信仰危机。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过重大功勋的功臣,得到人们的肯定,成为当前中国人特别是青年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和最具爆发力的部分。
  2.反日反美情绪在一部分人中存在,成为民众民族主义情绪中的易爆点。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前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国家主权方面如台湾及南部诸岛屿的问题、美国对台售武器问题;在历史问题上,日本国家领导人屡禁不止地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社会右翼分子曲解历史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当前普通中国民众民族主义情绪中的易爆点。   3.随着中国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频繁,特别是对外国文化的学习,中国民众对国家主权概念的理解从狭义发展到更为宽广的层面。因为中国民族国家的意识觉醒起步较晚,领土主权仍然是国家主权最为核心的部分。但是,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国家在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独立性也是国家主权的必要组成部分。
  4.当前中国的民族主义这个大熔炉里包含着大量矛盾。中国的民族主义可能开始于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起源于民众的爱国热情。但它不仅仅包括这些。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得以暴露。如三农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经济体制问题等等;另一方面,改革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如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贫富分化问题、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政府体制改革的滞后等等。这些问题如果长期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一旦超过了社会承受极限,社会就是一个危险的活火山,而民族主义则最易于被选定为火山口。
  5.网络民族主义成为中国民族主义的新形式。随着中国这些年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宣传民族主义最为宽广的新平台,成为开展民族主义斗争的新战场。前不久中美的网络大战就是典型。这种形式的民族主义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相当大的力量,难以控制。而且其面对的主要对象是血气方刚的中青年。
  6.当今的民族主义,不同于极左思潮,是反专制主义的。所以,这种民族主义也必然伴随着民主政治的要求。但是这种强烈的民主主义的情绪,由于其没有坚实的理性基础,可能给中国政府形成强大的压力,甚至可能摧毁几十年来中国民主建设所取得成就。
  结语
  在我国社会深度改革和转型时期,民族主义呈现出上述的一些新内容和新特点。近些年来随着一些重大国际事件和国际冲突的发生,中国的民族主义时有高涨,有时达到狂热程度。如1996年出版的《中国可以说不》就代表了中国各阶层所怀抱的民族主义情感中狂热的非理性的一面,表现得相当情绪化[4]。那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民族主义呢?也许有人过分夸大民族主义造成后发现代化国家对现代性的抵制作用和社会稳定的负作用,主张采取所谓的一劳永逸的办法――严格禁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这种情绪无法排泄或是不能得到很好的疏导,不断累积会带来更为灾难性的后果,可能会把这种民族的紧张转嫁到现行政府身上,引起更大的混乱。“衰弱的中国需要民族主义,举起的中国需要民族主义”[5]。同时,林治波在《当代中国是否需要民族主义?》中指出:“温和而不极端,理性而不狂热,开放而不狭隘,这便是和平崛起的中国所需要的新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金观涛在《百年来中国民族主义结构的变迁》中认为“建立开放而理性的民族主义是中国在21世纪的重要任务”。如何建立这样一种开放而理性的民族主义?首先,让民族主义接受理性精神的批判是必要的。应当在适合的时候,发动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关于民族主义的大讨论、大批判,让民众对民族主义有更为清楚的认识,政府能采取一个更为明确的态度。其次,要使民众对于与民族主义相关的问题如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政府基本对外政策、族权与人权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主义等等有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再次,国家要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一种理性的民族主义的教育和宣传,而非屈辱式的,仇恨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徐友鱼.民族主义[J].社会科学论坛,2004,(11):35.
  [2][英]A?D?史密斯.民族主义的理论[J].民族译丛,1986,(1).
  [3]徐大同,吴春华.当代西方政治思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86.
  [4]宁骚.民族与国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89.
  [5]林治波.当代中国是否需要民族主义?[J].时代潮,2004,(24).

相关论文

民族主义中国当代特征主义民族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浅析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浅谈新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与演变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浅谈铁路交通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