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高职院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189-01
  伴随会展经济的迅猛发展,会展人才已经成为影响未来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2015中国会展教育发展报告》可知,我国会展教育在规模上位居全球之首,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会展招生人数增长迅猛,但是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会展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是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如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探索会展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高职会展专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此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丰富会展内涵,培养宽口径的学以致用
  会展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性,进而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技能要求是非常综合性的,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通常在会展企业要从事多种类的工作,如若我们的培养理念比较单一割裂,只是拘泥于会展的框架内,培养的学生会因为思维和知识的局限而陷入到狭隘、缺少创新的僵化发展模式。以会展大国德国为例,德国会展教育的课程设置紧跟行业发展方向,按照会展涉及到的专业领域,将课程分为五大模块即工商管理、展览管理、会议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以及展示设计与搭建。1鉴于此,高职院校的培养理念也要贴近行业发展,以“宽口径的学以致用”理念为出发点,拓宽会展的内涵,围绕会展尽可能多地开设不同种类的辅助课程,比如传播学、广告学、多媒体制作、客户关系管理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其次是关注学生的内涵发展,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的抗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前者决定了学生进入企业的生存本领,后者决定了学生未来职场的上升空间。
  二、立足专业特色,培养活动思维
  会展企业人才缺口虽然巨大,但是真正缺少的是具有丰富资历和阅历的高级管理人才以及一些支持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该依托学校优势专业,找到自身在会展业的正确位置。比如,工艺美术类的高职开办的会展专业需定位在展台的设计方向;建筑类的学校要着重培养展台搭建方面的人才;广告院校则侧重营销,以管理类见长的职业学校也要拓宽培养思路,由会展策划与管理向活动管理拓展。上海师范大学从2008年开始就调整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设的课程方向,将活动管理的知识体系作为会展专业学生的主要知识结构,并采用基础课+方向课的模式,增强学生适应不同活动项目管理需要的能力。该专业的办学思路的逻辑起点是:不论会议、展览,还是婚庆、旅游节庆,或者其它,每个会展项目都属于活动的不同类型,而且每个活动就是一个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拓展会展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2国外亦是如此,国外的大学没有专门的会展专业,只有活动管理,会展管理只是其中的开设课程。秉承这种理念,会展专业培养的人才既符合狭义的会展项目管理特点,也满足广义的活动管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办会展专业的高职院校如若能结合院校自身优势,又拓宽培养思路,则会在增加学生技能,扩大就业平台方面获得质的提升。
  三、依托企业,构建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高校教育的通病之一就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会展院校要致力于构建校内外的实践平台,帮助学生多渠道践行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对于三年制高职会展院校,要根据每一年培养目标的不同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分为三个层级:首先,大一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基础的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到会展场馆和企业参观的形式对行业形成初步的了解,再配合校内《会展概论》等专业基础课来构建专业知识体系,还可借助参与展会外围活动,比如展会服务志愿者等方式来深化对展会的认知。其次,大二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会展调研》、《会展策划》、《会议运营》等专业核心课程都要采取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导向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会展调研》课可与沈阳的国际装备制造展紧密结合,学生以小组形式先在课堂设计调查问卷,再到展会现场对展商和客户实际调研,回到课堂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调查报告,完成理论到实践,再升华为理论的内化过程。《会展策划》则可以围绕社会热点,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题策划虚拟展会。《会议运营》课完全可以由会展专业学生配合学校来承办一些相关会议。最后,大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顶岗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把学生送到企业,通过在某一岗位的实际参与,来获得真实而深入的实践能力。
  此外,会展专业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也要灵活多样,除了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方面的合作,还要定期邀请行业人士到学校开展讲座,缩小理论认知与实践的差距,并与专业教师一起编写校内讲义、制定实训安排,企业一些小的活动项目,可以交由学生完成,学生可以从中锻炼实践能力,企业也能借此宣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综上分析,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以正确的会展教育理念为基本出发点,以培养多技能的活动型人才为总方向,构建完善的校内外实践平台为有效的培养手段,来实现院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相关论文

人才培养高职会展途径院校有效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浅谈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有效
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途径
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创新途径探讨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