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引领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新载体

  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加强青年学生自身修养、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质。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能够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指导地位,确保校园文化活动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
  一、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是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
  1、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性要求建立高校思政教研室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刻阐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事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大学文化最生动最直观的部分,积极开展群众性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可以营造健康向上、积极生动、浓郁热烈、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优化育人环境。当前高职院校文化活动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人员众多、管理复杂,寓教于乐的形式和特点,出现了校园文化活动过度形式化、娱乐化,而忽视了文化活动的思想性、育人性。
  2、高校学生工作的政治性要求建立高校思政教研室
  高校学生工作是集教育、管理、服务、研究于一体的复杂劳动。辅导员则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一般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组织,具体由学生辅导员策划、组织、实施。他们一方面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另一方面还担负着学生发展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责任。对此,教社政[2005]2号文件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职责进一步明确,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人数少、专业多样、入职门槛低,与国家规定有相当差距。繁杂的日常学生管理工作已经让辅导员力不从心、身心疲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比较欠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尚未形成。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必须切实凸显学生工作的政治性、理论性,明确学生辅导员身份的政治性、专业性,提高学生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高校思政教研室能够发挥思政课教师、学生政治辅导员、政工干部等三支队伍的合力。
  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充分发挥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的基本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教研室是由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共同组成、在各二级学院建立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优势和辅导员的管理优势,互为补充、相互借鉴、密切合作、共同成长。思政教研室的本质是打破学生工作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教师之间各自为阵、互不往来的工作局面,实现深度融合、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的工作机制
  思政教研室由院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学工部与思政部协商决策,二级学院党总支具体负责,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组成。一名思政课教师负责联系一个二级学院,在党总支书记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二级院部思政教研室是院部党总支领导下的研究和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机构,重点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其主要的职责是解决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具体职责是:学工办的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体。思政课教师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者、指导者,为院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上、思想上和专业上的指导。思政课教师组织、业务关系不变,仍隶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学之余深入二级院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为院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策划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调研学生日常思想状况、团学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等事项。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大学校园文化活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围绕发展模式和价值观的竞争凸现,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尖锐复杂。“普世价值”、虚无主义、指导思想多元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碰撞、交融、渗透更加深入。因此,在“四个全面”战略格局下,不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必须明确:社会思潮、文化形态和价值观越是多样化、多元化,就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要以高校思政教研室为载体,强化主体意识,凝聚和培养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客观问题,根本在于教师。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引导的责任,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通过思政教研室开展理论学习、队伍培训,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加强党史国史的学习,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从而担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教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升全面素质、致力民族复兴的正能量。
  要以高校思政教研室为载体,强化阵地意识,建设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校园文化阵地。思想的田野,如果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心灵的空间,如果阳光不去播洒,霉菌就会疯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课堂,必须将三个课堂有机统一,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统一阵地。高校思政教研室是思政课、校园文化、网络的统一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能够确保三者相互融合、协同育人。
  要以高校思政教研室为载体,强化使命意识,创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论述、国家公祭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家仪式等等,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强烈的使命意识、深远的忧患意识、浓厚的宗旨意识。思政教研室紧跟中央步伐,落实中央精神,以重大纪念日、节日为契机,开展节庆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杨凌职院“十大节庆”主题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活动。思政教研室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动摇,严格选题、正面引导,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相关论文

文化活动马克思主义马克载体校园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
音乐课因“活动”而精彩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探索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