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崇州市花果山旅游开发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浅析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027-01
  1 崇州市 花果山概况
  崇州市花果山休闲农业园区位于成都崇州邛崃山脉无根山边缘,崇州市境西北的公议乡,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距市区12公里,东与元通毗邻、南与道明接壤、西与大邑青霞相连、北与怀远为邻。
  2 花果山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变化
  崇州市花果山休闲农业园区经过近几年的规划开发,其旅游市场已初步形成,伴随着着规划的实施和投资的不断增加,其特色旅游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其原有的零散的旅游资源已形成规模化,现代化的特色旅游资源,建设用地规模也逐年扩大,旅游地的风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改善。
  2.1 花果山用地布局和种植结构的变化
  伴随着花果山旅游开发活动的进行,其各类土地类型的布局将发生改变。为了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区,花果山农业园区将被开发分为六个区:花卉产业区、苗木产业区、科技大棚区、有机果蔬区、休闲度假区、新村居民区。六个区域有序排列,满足了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为了满足各个园区的用地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原有的分散各个的用地类型将被整合,为满足产业布局的需求整齐有序的分布在整个园区中。
  除了用地布局的改变外,最重要的就是种植结构的变化。在花果山传统的农业中,种植结构主要由水稻、小麦和油菜构成。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根据《崇州市花果山休闲农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规划建设优质苗木生产基地2000亩、优质花卉生产基地200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4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400亩、反季节大棚生产基地200亩、生态温室基地以及物流以及苗圃园艺基地等1000亩。”
  2.2 花果山旅游区风貌调整和改造
  首先表现在原有的村民聚居点的改造上面。伴随着旅游开发的进行,花果山旅游园区已形成了3个居民社区:禹王社区、花果山社区和龙潭社区,来代替原来的分散式的居住。这3个社区具有特定的外貌,在满足居民住宿需求的同时也成为了花果山休闲旅游园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另外一个最大的风貌改造就是园区内的桤木河河流改造。桤木河原本只是一条灌溉沟渠,在旅游开发的带动下,它将被打造为一条独具特色休闲度假带,在行使它原本职责的同时成为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
  2.3 基础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首先要完善的就是对基地的道路系统进行梳理,根据现状道路系统,拓宽原有的道路,规划新建道路,使道路系统呈对外道路、景区主干道、景区次干道、景区支路层次分明的系统结构,并形成自由式道路网络。
  随着规划的进行,园区村民的话机交换机容量将达到36300门,全区将实现网络覆盖。园区天然气用气量约为584万Nm3/年,气化率将达95%以上。环卫方面将按每平方公里3-5座、公共设施用地按每平方公里4-11座设置公共厕所。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米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景区设置间隔25~50m;人流集中交通干道设置间隔50~80m;一般道路设置间隔80m~100m设置垃圾箱。这一系列旅游辅助设施的建设都将对原有的土地利用产生影响。
  2.4 同一类型用地用途多样化
  崇州市花果山休闲农业园区依托农业观光作为其主打旅游资源,这也就使得其范围内的农家乐发展迅速。据统计,现在的花果山休闲园区大型农家乐有3家,小型的农家乐数量则更多。这些农家乐的形成,使得原本只有居住意义的建设用地有了其他的内涵,现在这些用地同时具备了接待中心,休闲娱乐等功能,同一类型用地用途向着多元化发展。
  除了农家乐的发展外,伴随着花果山旅游开发活动的进行,许多空旷用地的用地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花果山园区存在着许多的小广场,这些小广场在平时只是作为村民晾晒作物的晒场,而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花果山园区旅游观光,这些晒场还成了天然的停车场供游客停车,这样以来,其用地内涵也得到了延伸。此外,前面提到的桤木河也是相同的道理。原本只具备灌溉作用的河流,在旅游开发的带动下被打造成为具有休闲观光作用的沿河绿道,其用途也是得到了延伸。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崇州市花果山休闲农业园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的研究,结合本专业所学知识,结合旅游开发相关理论,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3.1 旅游开发的基础是协调各类用地的使用,旅游开发对于各类型土地都存在巨大的用地需求,土地用地类型对旅游开发活动存在很大的制约。充分协调好各类土地的分布、利用是旅游开发的必要前提。
  3.2 旅游开发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使得原本零散分布的各类土地现在变成规模化成片利用的土地,土地按不同分类集中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了很到的优化。
  3.3 旅游开发引起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改善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网络电信,垃圾处理等在旅游开发的带动下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即满足了旅游的需求又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便利。
  3.4 旅游开发引起乡村风貌的改变,原本各不相同的分散的居民点在旅游开发的带动下形成集中分布的具有特定风貌的社区建筑,这样既改善了原有的乡村风貌,还加速了区域的城镇化建设。

相关论文

花果山旅游开发土地
浅析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研究综述
农村“四荒”土地产权制度变革思考
财政分权、地方财政赤字与土地财政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改革的路径与法制保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体育旅游开发的RM
社区参与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模
论青海民族文化公关旅游开发
俄罗斯农地私有化改革的教训及其对我
国土资源管理中土地档案管理的完善与